中国软件七大痛 浪儿 2001年 25期 起中国软件业的坎坷征程,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研究行业的专家都是感慨万千。不但竞争日益激烈、利润日益稀薄,而且国外软件巨鳄纷纷着手抢滩国内市场,顿时硝烟弥漫于本来尚小的产业空间,至此中国软件企业也就无可推卸地在内忧外患、风雨飘零的市场环境下开始了漫长的探索进取之路。   究竟阻碍国内软件业前进,导致其裹足不前的真正原因何在?中国软件产业的腾飞之路又在何方?笔者想借此来谈谈自己对于软件业的一些感想。   一直说中国有求伯君、王江民,为什么没有微软?   #1 痛之一:缺乏创新   创新是使中国软件业永葆青春,开拓进取的一剂良药。国内没有哪家软件生产厂商能开发出类似于数据库软件和操作系统软件,却又死死抱着一些应用软件、教育软件、杀毒软件不放。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数据库软件和操作系统软件的浮出水面,中国软件业只能跟在软件帝国后面拿“小费”。仔细想想,中国软件制造商中并不缺少行业精英人物,也出现过诸如求伯君、王江民等响当当的人物,成为许多国内编程爱好者崇拜的偶像人物,但为何只知道涉足利润空间很薄的应用软件之类领域?   没有创新观念却又盲目冒进,软件厂商间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更是软件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无视软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了迅速抢占市场而降低产品质量实属下策,殊不知还有“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一直说中国的软件人才是一流的,为什么产业发展不如人?   #1 痛之二:人才结构不明    人才是软件业永远不会过时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看来,和中国软件同时起家的印度的情形可谓欣欣向荣。是我们缺乏软件人才吗?不是,美国人曾经坦言中国的丰富的人才资源供给渠道是美国所不能及的,但由于国内软件开发人才的学历式培养尚缺乏完善的教育机制,导致许多踏出校门的年轻一族不能满足软件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落后于时代最新技术潮流。   还有一点,国内软件企业的人员层次结构尚处于模糊的状态,许多重要的岗位上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导致企业生产能力降低,缺乏有十年以上的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人才。举个例子:在我们与印度公司竞争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无论在平台和技术人员上都很有竞争力,也总是告诉对方我们有多少博士,多少硕士……印度人则提出他们有多少数据库工程师,有多少系统分析员以及关于这个项目的细致工作日程安排。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由此可见,划分清晰的软件人才层次结构势在必行。   一直说我们重视软件业,为什么一个软件从业者免税政策迟迟未出?   #1 痛之三:政策不到位   软件政策好是软件业振兴的动力。中国软件业委靡不振,国家当然不会置之不理。   但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促进软件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印度政府的开放式政策相比仍显得比较封闭。印度软件出口每年以60%的速度增长,2000年出口总额预计达到57亿美元,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部分的1/4。麦肯锡公司预计,到2008年,其产值将达到850亿美元,其中出口为500亿美元,将占印度出口总额的33%,原因是什么?业内人士认为,印度软件业能够这么迅速地发展起来,主要的原因不外以下几点:政府支持、英语程度、人才储备、重视管理以及开放的态度。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扶持。1991年印度政府发布文件大力扶持软件行业,实施零税赋,同时软件和服务公司的银行贷款“优先权”,引发了印度软件行业的一场革命。这些优惠措施的实施为印度软件业在国际上脱颖而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政府的支持是印度软件业发展的催化剂!   一直说软件业是黄金行业,为什么资金总是牵绊它的发展?   #1 痛之四:资金匮乏   资金匮乏是中国软件业前进坎途中的绊脚石。软件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和高风险的行业,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没有通畅的资金来源渠道就等于自掘坟墓,最终也会变成牺牲品,即便有很好的创新意识和智力资源。目前国家在对软件企业融资渠道的管制中还存在着政策上的模糊,虽然现在相关政策已经允许民间资本流入软件企业中,但是仍然于事无补,狭窄的融资渠道不可避免地阻碍了软件企业的快速膨胀和壮大。   让我们来看看核准制下发行的第一只新股“用友软件”(600588)吧,它以76元高价开出,当日报收92元,其间盘中股价达到过100元,一举创下上市当日就闯过百元大关的股市神话。这说明中国软件企业还是有着极强的竞争力的。用友高层还透露:用友的目标是10年后跻身全球软件50强!试问如果用友不上市,没有8亿多资金还会不会有如此雄心壮志?   一直在说国际化,为什么作坊之风依旧泛滥?   #1 痛之五:标准化不规范    生产规范标准化是软件业同国际接轨、迅速扩大生产规模的必经之路。   一个软件工程,如果把它在日本的价格定在100元的话,那么印度公司能拿到的价钱是75元,但是到中国它就变成了45~50元。何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主要原因在于印度、美国等软件出口大国注重的是软件企业生产的流程化管理。   这里首先是一个意识转变的问题,国内普遍认为,软件企业从事的产品开发工作是高智商的活动,要求有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础概念,国内软件工程师往往片面追求软件编程中的算法结构的技巧性,而这恰恰与国外软件业认可的编程标准相违背,造成了与国际通行规范不能融合。   目前印度软件公司中有170家公司获得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是世界上获得质量认证软件企业最多的国家。在得到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学会最高级别CMM5级认证的全球23家计算机软件公司中,有15家是印度公司,而国内软件公司连2级认证通过的也寥寥无几。可以说,没有经过专业软件生产能力认证的软件公司只能不断地吃闭门羹,CMM认证作为进军国际软件市场的通行证,中国软件厂商应该是势在必得的。因为,CMM认证是软件生产成熟度模型,代表的是软件制造流程的合理化、优化控制程度,注重软件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流程管理。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地为了认证而认证。   一直说我们不缺产品,为什么我们的渠道总长不大?   #1 痛之六:销售渠道单一    销售渠道变革是中国软件业扩大销售额的当务之急。   国内软件销售渠道目前主要是通过软件专卖店或者多级代理销售的形式来推广销售产品,销售渠道的单一性决定了国内软件厂商想从中获取大量利润是不可能的,软件代理部门要靠此赚钱就肯定会划走部分利润,如果是多级代理商,层层利益分摊的后果是利润空间的慢慢变薄,再加上盗版现象的猖獗,高回报的软件行业终究会变为高投入、低回报,这显然是同软件行业的特点完全相背的。当然目前国内软件销售主要还是要依靠软件代理销售的方式,不过销售渠道的创新是个不容小觑的问题,软件直销模式的封闭使众多软件公司不敢越雷池一步,试一试未必不可,只要能带来好的收益就是好的销售产品的方式。另外,代销的模式还存在着与用户的直接互动性较差的缺点,即对用户的产品意见反馈没有及时的获取通道,只能通过代理销售点间接得到,即便信息准确无误但也为此付出代价。   随着越来越多的硬件整机制造商推出了整机与软件分离的市场推广计划,硬件厂商的软件服务机构成为了软件零售服务的一个潜在的分支渠道,值得深入挖掘。另外,软件企业涉足硬件市场也不失为一条创新之路。因此,软件销售渠道革命蓄势待发。   一直说存在就是合理的,为什么盗版现象总让我们说不清?   #1 痛之七:盗版猖獗   合理缓解盗版现象带来的冲击波是最佳选择。国内软件中的盗版现象是永远都说不清的问题,业内人士献计献策,纷纷为之把脉医病,软件生产厂商大喊心痛,对之痛心疾首,用户大呼痛并快乐着……其实,国内软件的盗版比例比起微软等公司来说数额要小得多,国内软件企业一味的喊痛却不知道珍惜机会,丧失市场在情理之中。然而,毕竟国内软件业的发展代表了民族软件的精神,盗版现象的削弱对中国软件业有百益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