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青年阿旺 黄俊瑞 2001年 44期 阿旺是个文学青年。   这年头,文学青年是比以前少多了,但还是有的,比如我们的阿旺,真真正正有热情和雄心壮志,只是时运有一点点不济。就是那么一点点,都大三了,他仍然只是个初级文学青年。要说校报上也有过阿旺的几篇豆腐块块──那几期校报他搜集了好多,是跟在挨寝室发报纸的同学后面从门缝里一张一张辛辛苦苦抠出来的,把它们对折对折再对折后放在信封里,于是看起来就会比退稿信要稍稍高出一些──其实并不是咱们阿旺写作不勤奋,只怪现在的杂志,退稿的实在是太少太少。   后来,阿旺听说世界上莫名其妙就出现了一种叫做BBS的东西,竟然可以自己往上面发表文章,不用寄信也不用等审稿,更不会收到退稿信。于是阿旺晚上没有睡好觉,第二天一大早就爬将起来,央求会用BBS的同学为自己指点一二。   阿旺是聪明的,很快他已经是校园网上鼎鼎有名的人物了。隔三岔五,他总会在网上贴出自己的最新力作,然后回到宿舍,挨个儿招呼同学:“喂,有空就去看看我最新的那个中篇哦。”“呵呵,发了?在哪里?”“就在学校‘比比耳屎’的文学栏目上啊。”……不过时间久了,阿旺自己也烦了,大约校园网上,贴出来容易,就是打字太麻烦,点击率又不高。那天我问他:“哟,旺旺,最近怎么不见新作面市啊?”“笨啊,学校里的比比耳屎有什么意思,我现在都贴大网站了,有空去著名的‘槐树下’看看吧。”──果然进步不少。   如是,又过了好长时间,大约是冬天了。一天,我已经睡下了,阿旺却把我们寝室的门敲得山响,“出事了,出事了。”我有点烦:“什么事大惊小怪的。”“天!我的文章居然被别人剽窃了!”“哦?在哪里?我们这儿可是法制社会,你可以找他嘛。”“找不到啊!”“看他的名字地址嘛。”“没有!”“那打电话问发稿编辑嘛。”“没有!”“是编辑没有他的姓名还是你没有电话?没有电话有地址嘛”“都没有!”   ……   “你那是什么刊物?”   “比比耳屎”   “毛病!”   “我急啊,你快想想办法吧,那可是我的知识产权!”   “得了吧你,自己在网上乱粘乱贴,那你去找网站的编辑了。”   “你上网时间长,认识的人多,帮帮忙!”   “真麻烦,好吧,我试试了。”   阿旺这次是动真格的了,我在帮他问的时候才知道,他找了不止我一个人帮忙。只要是有两年网龄的人大都在受邀帮拳助腿之列,当然还有学校网站的众多编辑及统筹策划制作人员。事情大约是这样的,阿旺的一篇2万字的小说被他粘到了校园网的BBS上,一个月后在他把同样一篇文章往“槐树下”贴的时候却发现有人已经捷足先登了,署名竟然不是他!这还了得?我们可是文明社会,中国加入WTO在即,国家强调支持保护知识产权,没想到有人还是敢顶风作案,而且就欺负到我们阿旺的头上来了。不行,阿旺可不是软柿子,一定要讨回这个公道!   阿旺人缘不错,恰好近来学校太平静,于是大家都兴奋地摩拳擦掌。   紧锣密鼓的行动开始了,在三番五次给“槐树下”相关编辑发E-mail未果后,全体校园网管理人员和资深网虫在学校综合大楼前召开了打假大会,人人上台来,个个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讲。集体签名签章的条幅在校园里挂了好多天,然后把相关活动材料汇总打成邮包,用特快专递寄给了“槐树下”。   学校的BBS上为此开辟了专栏声讨,一时跟帖如潮,骂声四起,热火朝天,最新的两个热门帖子是《从阿旺的文章被剽窃看9.11事件的发生》和《中美经济政策差异之全面分析》。   学校有线广播站与校报据此组织了一次大型新闻调查,调查网上的欺诈行为到底有多少,相关稿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法律系的同学有感而发,写出论文《关注网络知识产权》一篇见诸国家某核心学术期刊;中文系的才子佳人更是创作出相关杂文在各大报纸上发表,进而还有系列散文和抒情诗面市……   校园里街头巷尾,树林草丛都在谈论阿旺的事情。   然后渐渐有各级各类刊物的编辑来电来函向阿旺约稿。而现在的阿旺在校园里,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