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互联的个性电脑”时代 刘军 2001年 5期 #1电脑,该融合还是该细分?   1992年,联想率先提出了家用电脑的概念,并为这种电脑命名为“1+1”,意思是让“每1个家庭拥有1台电脑”。时隔8年,继天禧点燃了中国家用电脑市场“因特网电脑”的燎原之势的大火后,今天,联想在推出因特网二代电脑──天禧Ⅱ的同时,更推出了为不同人群量身定做的互联的个性电脑──为少年儿童设计的“快乐少年”,为中学生设计的“未来先锋”,为成功人士设计的“尊贵人生”和为中老年人设计的“流金岁月”。   其实,在国内厂商全力以赴地开垦家用电脑这片土地的同时,在1996年到1999年的时间里,随着IBM的Aptiva系列以及COMPAQ、HP等国外公司相应产品的问世,我们看到外国厂商也加入了“家用电脑”的阵营。毕竟,中国的电脑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不过,2000年年初以来,不少媒体上又逐渐出现了一些关于家用和商用电脑是该融合还是细分的讨论。   是用相对简单的产品线同时满足家庭和商业用户的需求,还是进一步细分家庭用户的需求?联想的观点是:坚定地走细分之路。   #1“家用电脑”,并非空穴来风   联想提出“家用电脑”说法的时候,有人问:“什么是家用电脑,是不是就是把电脑放在家里?”这也难怪,从1942年问世的爱尼克,到80年代初出现的PC,电脑更多的时间还是呆在实验室里的计算工具。除了数据运算,很多人当时还看不出它有什么别的用途,于是自然难以判断所谓“商用”、“家用”到底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在中国,伴随着90年代初汉卡的出现和汉字技术的成熟,电脑在给人们带来办公和教育等工作便捷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发展的新机遇。这就是家用电脑的概念在中国诞生的真实背景。也就是从那时起,联想开始了细分中国用户需求的探索。   #1多媒体,带电脑进入更多家庭   1995年开始,联想成功地引导了中国家用电脑市场的发展潮流。多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电脑进入家庭的步伐,联想也逐渐从让老百姓“买得起电脑”阶段过渡到“用得好电脑”阶段。从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家用电脑“宝瓶”之后,第一次有了图形化操作环境和流线型设计的多媒体“天蝎”电脑、采用家电一体化设计理念的“天琴”和功能电脑“天鹤”接踵而来。家用电脑逐渐被消费者认识和接受,并进入了高速成长的阶段,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50%以上。   1999年,国产PC占据了中国PC市场(包括兼容机在内)70%以上的份额,其中家用PC市场的份额则更高,应该说这正是坚持细分的发展思路所结出的硕果。中国人自己的品牌有本土优势,更了解中国用户的需要,有精力也有能力来进行细分。实践证明,中国的老百姓也更喜欢专门为他们设计的电脑。   #1“因特网电脑”开花结果 家用电脑市场雪崩式增长   从1999年开始,由于受到因特网迅猛发展的刺激,中国家用电脑市场产生了一个极明显的加速增长势头,年增长率接近80%,年销量达到227万台,进入了发展的“雪崩式”增长期。在经历了简易PC第一波、多媒体PC第二波之后,家用电脑进入了以因特网技术为基础,以因特网应用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第三波”阶段。2000年1月份到11月份,联想因特网电脑总计销量超过70万台,其中一季度在中国家用电脑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创纪录的42%。   所以,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细分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做法,不仅有着肥沃的生存土壤,而且可以预料将更茁壮地发芽、长出新枝。   #12001年,打造“互联的个性电脑”   过去,我们将电脑用户区分为商业用户和家庭用户,然后再针对家庭用户的共同需求设计通用的家用电脑。这样的市场细分,是不是已经满足家庭用户的全部需求了呢?答案是否定的。2001年,中国家用电脑的销量预计将达到500万台,而联想也已经把最低目标锁定在200万台。在这么大的一个市场里,中国家庭用户的需求自然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进一步的细分是大势所趋。联想认为,在因特网电脑深入发展的同时,家用电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进入个性化时代。   家用电脑市场由细分而来,并逐渐壮大,也必将从更进一步的细分中得到更大的发展。联想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在迎接“互联的个性电脑”时代到来的同时,也能够为中国的用户带来更精彩的因特网上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