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忍是必要的吗?──世界高科技公司刮起裁员风暴 胡喆 2001年 7期 新世纪,来来来;各大公司,裁裁裁……   圣诞大餐尚未忘却,世界各大公司却是哀鸿遍野,裁员之声响成一片。自1999年12月以来,全球610家网络公司已裁员达54343人,而仅仅在2001年1月份,美国各互联网公司就共裁员12828人,较去年12月暴增23%。据调查显示,美国企业在2001年一月共解雇了14.22万名员工,这是该公司1993年开始这项调查以来的单月最高数字。而美国劳工部2月2日公布的统计表明,1月份美国的失业率已经从去年12月份的4.0%升至4.2%,达16个月以来的最高点。不仅仅是网络公司在裁人,裁员风暴已在整个高科技行业内刮起并呈蔓延态势。附表中是我们收集的国内外部分最近已经裁员和有裁员计划的公司。   由表可见,这次裁员绝对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整个产业领域内的一场大灾难。不仅仅是脆弱的网络公司面临难题,连通用汽车、摩托罗拉、朗讯这样的业界巨头也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企业怎么了,IT界怎么了?   #1 大经济环境下的无奈之举   纵观经济史不难发现,企业出现大规模裁员,无非是三种情况:1)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2)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规模或者优化管理;3)遭遇大的经济萧条或不景气。而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出现企业被迫裁员自保的情况,就只能归结为整个经济大环境的问题了。   2月初,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是美联储继1月初突然将上述两项利率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后采取的又一刺激经济的重要举措。美联储在一个月内如此大幅度下调利率,在过去9年来还是第一次。   美国的贸易额占全球的25%左右,美国经济的增长或降低,必然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然而,2月初美国商务部宣布∶2000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1.4%,创下了5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格林斯潘表示,美国经济已接近“零增长的边缘”。他在另一次讲话中还表示:“事实证明,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通讯服务方面的需求并没有预想的那般强劲,目前上述领域的需求成长已经有所减缓。”   近来,欧洲委员会、亚行、英国《经济学家》和美国《商业周刊》等纷纷发表经济展望报告和分析文章,普遍认为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将减缓。   而作为经济中心的企业,则亦因为前一段时间冲得太猛而不得不踉跄的收住自己的脚步。裁员正是整个经济发展放慢,各企业力求控制成本以保证自己度过难关的无奈之举。   但大环境原因只是一部分,许多企业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摊子过大、人浮于事、产品缺乏竞争力等等。一待严酷的形势来到,这些问题纷纷暴露,使不少企业只有祭出丢卒保车的法宝。   #1 高科技公司不再是乐园   在2000年初的一次职业理想调查中,IT业工作成为高居榜首的理想职业。问及原因,答曰这一行业吸引人的地方很多:如充满激情、高薪资、自由度大、SOHO(在家办公)等等。   可在一年后的今天,IT从业人员们却发现自己所处的乃是最难于生存和不安定的一个行业:不仅由于激烈的竞争而使每个员工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而且随时可能面临被解雇的危险。即使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保留自己的职位,却一方面要时时担心自己会在下一次裁员中被解雇,一方面还要承担因为裁减了人手而大大增加了的工作量……   但从某种意义上看,经济处于低潮对于IT业的发展倒未必是件坏事情。如前所言,前段时间各大企业由于对经济发展的过于乐观,普遍提升产能和扩大业务,带来了员工人数的增加和摊子的铺大。现在出于控制成本和优化管理的要求,必然以裁减人员为先行。这一变化针对盲目增加人员和IT人员过高的薪酬而来,势必导致各大企业对人员的聘用趋于理性,对员工的素质和要求也因此更加挑剔,从长期来看这样做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和优化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   但这样也对高科技企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虽然优秀人才仍有着大量的需求缺口,但无论如何,高科技公司已不再是乐园。   #1 给员工带来深重后果   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复杂矛盾体中的对立两端,存在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在外部环境变得恶劣的情况下,裁汰员工一方面对企业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深重的后果。   对于被裁汰的员工来说,直接的冲击首先是经济上的。失去高收入的IT企业员工很可能下一步就直接面对经济上的窘迫。而对于依赖信贷消费的欧美国家的员工则更甚,很多人可能在失业后马上面临无法支付分期付款的房子、汽车和奢侈品的困难,有家室的中年员工则更甚。这将给社会福利和保障部门带来巨大压力,而前一段时间美国高科技公司连连出现员工疯狂杀人案则也是这一影响的注脚。   甚于经济影响的更有心理上的影响,许多员工兢兢业业为公司效力,但最终在裁员中并未得以保全,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和感情上的打击难以估量。美国媒体《Seattle Times》以“Amazon.com裁掉1300份工作”在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该报道表示被关闭的公司负责客户服务部门的职员显然受到了严重打击,并对“如此大幅度的裁员”表示难以理解。而许多公司在裁员时为了避免意外而采取的诸如临时突然宣布、在几小时内停止使用计算机和门卡,甚至动用保安监视员工收拾自己的个人物品离开公司等方法更是大大地刺激了这些被裁员工,给他们心理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影响不仅仅限制在被裁汰的员工中,对于留下来的员工,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敏感和缺乏对企业的信任感。普遍的心态中包括:   “经过这次裁员,我终于惊觉,原来公司的前途和自己的前途,未必是连在一起的。就算公司赚钱,我们的工作恐怕也不见得保得住。”这显然对员工安心的工作和企业的发挥凝聚力有巨大的影响,而由此带来的企业形象的损失,则更是难以估量。   许多企业在裁员时尽量采用比较有人情味的做法。如亚马逊公司决定建立一个包含其股票的信托基金,并在2003年将该基金的资产净值全部分配给本次被裁的1300名员工。有的公司则采取提前单个通知并谈话,在此后的一周内仍允许被裁员工出入公司取走自己的私人物品并和同事道别,分发再就业的信息以及尽量安排员工分配到下属企业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有助于减缓因为裁员而带来的矛盾,但也无法根本的抹去裁员血腥的味道。   #1 会不会再来一次大裁员?   面对这次激烈的裁员风暴,人们不禁发问:“这样的行动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什么时候还有下一次大裁员?”   在历史上,裁员一度被认为是不体面的行为而被厌恶。美国惠普公司一度享有盛誉,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它“绝对不裁员”的政策。但随着高科技领域内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经济形势的变幻莫测,裁员作为控制企业成本的方法已成为不可避免要被使用的手段。   日前,许多经济专家和金融机构纷纷对世界经济走向发表报告:美国研究机构会议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盖尔·福斯勒14日发表报告说,美国经济没有出现衰退,亦非临近衰退,而是处在“增长周期的虚弱阶段”。欧洲委员会、美国《商业周刊》等普遍认为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将减缓,但不会陷入衰退,仍能健康发展。货币政策趋于宽松,股市可望回归基本面,油价渐趋回落。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13日承认美国经济增速正在明显放慢,且面临着“继续下滑的危险”;但他同时认为,美国经济并没有全面衰退,而是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走出“紧缩”的困境,一旦产能方面供应过剩得到缓解,经济便会恢复高速增长的态势。   而在经历了裁员之后,企业的招聘用人必然趋向保守和合理,也为减少裁员行为提供了支持。   但究竟何时会有下一次大裁员,却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在于企业自身的合理用人策略,更大程度则依赖于整个经济环境的阴晴晦明。(^0701030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