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崇棠的中庸之道 阿祥 2001年 25期 “我相信很多东西绝对不是完全理性可以解决的,经验会让你走到中庸的路上来。”   作为华硕的掌舵人,施崇棠比较重视文化,他希望看到长期的效益,所以,一直至力于把文化的根扎得很深,而这条文化的“根”就是中庸之道。   #1 内功和外功的平衡   施崇棠是台湾大学电子工程科班出身,在研究所泡了许多年,出来又在宏碁干了15年的研发,有着相当深厚的技术背景。在台湾,施崇棠被誉为“工程师企业家”。他说,管理企业,“内功和外功要平衡,内功比较偏向技术、产品的品质;外功就是行销。”   1993年,42岁的施崇棠从宏碁跳出来,担任华硕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执着地认为,以技术为根底,再加上一个好的市场策略,内功外功一起上,就可以创出一番天地来。果然,仅用5年时间,华硕就成长为全球知名的主板第一大厂,业界最重要的领导厂商之一。   华硕靠技术打天下,是靠自己的东西做得比别人好,在市场上形成口碑。施崇棠自身技术过硬,部属都很服气,这样,在管理上他给下属的帮助,就能帮助到点子上,也能把握住关键的东西。   施崇棠说,“我一直认为,一个公司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奉行120%的法则。如果要求做到150%,大家就没有劲头了,因为差得太多;如果只要求做到100%,不太够,多个20%,还有得拼,拼一下,就上去了。我们定目标的时候,加上20%的勉强,这是人性。”准确地说,“120%法则”就是华硕的企业精神的内核,也就是华硕产品的内功。   一开始,施崇棠在行销上显得不够积极,但他很快意识到,技术与行销要平衡。技术与行销之于企业,好比一个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这就是施崇棠所讲的“内功和外功”,源于少林派的观念。他说,“重视技术不一定行销就做不好,就看你自己怎么平衡。像微软的盖茨到现在为止,都还在掌握未来技术的变化。”   在竞争日益惨烈的IT市场上,一个老板有着技术的背景,而又不陷入技术的陷阱,就可以产生正面的积极效应的。施崇棠一直很小心,他一再提醒部属,“不要以为过去成功,未来就会成功;当过去成功的经验不能运用到后来的发展时,很多人就死在这里了。”   近年来,华硕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行销方式,已建成了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包括最贴心的“皇家俱乐部”,力求为客户提供“令人感动的服务”。此外,华硕积极抢占信息社会的制高点,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两个网站,为用户提供了全线的服务体系。   #1 质量与创新的平衡   质量与创新,是企业的两个轮子,施崇棠一直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种最佳平衡。   在IT业泡了20多年,施崇棠对全球市场行情与各大厂商的秉性了如指掌。日本人细腻,执着,富有毅力,精细是日本产品的制胜法宝。美国产品追求创新,用跳跃似的变化来对付日本人。光盘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原来都是美国的产品,可是,到了笔记本电脑上的光盘,愈做愈小愈精致,最后是日本人占了上风。   施崇棠穿透美国和日本两者之间差异的表征,深入其内核,彻底把人家的绝招摸透了,再把美国人、日本人的优点加以糅和,取中间值,融入中国文化之中,这就形成了华硕的特色,坚守正直、勤俭、崇本、务实之道,追求世界一流的品质、速度、服务、成本。施崇棠把美国人的“喜新厌旧”用于研发,把日本人的“从一而终”贯穿于生产之中,然后再加以“拿捏”,在“拿捏”之中糅进了中国人的“弹性”。施崇棠把这种融合称为“拿捏”,其实,“拿捏”就是中国人的所谓中庸之道,“拿捏”得好,也便得了中庸的精髓。施崇棠就是凭借这套“拿捏”的绝技,稳定地领先于业内竞争者。(^25010201a^)   大多数公司遇到技术瓶颈时,有时往往会妥协,但施崇棠从1994年就提出,对品质绝对不能妥协,并当着全体员工进行宣誓,以示“求质”决心。   始终如一,保持一流品质,确实不易。施崇棠常常告诫那些研发工程师,不要文人相轻,不要去批评别人,动不动就说别人很菜。他说,“通常,当你在说他人很菜的时候,你自己可能就在那个地方不懂。要看到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你今天如果真的是强人,你就不要去压别人,开放心胸与大家一起讨论,你自己还可以往上跑。所以,要鼓励一个很开放、一种求进步的精神,这才是比较务实的态度。”   #1 投资战略上的平衡   在网络泡沫效应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整个IT业成长趋缓。去年以来,不少厂商转向“重质不重量”的保守营运方针,将获利视为最主要目的,不再以冲刺业绩为首要目标。   在名牌称王的电脑市场上,PC已进入微利时代,新老厂商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华硕偏偏在这个时刻入场,在大陆投资推出华硕精钻系列电脑,业界同行无不为之震惊。   其实,施崇棠不是有意在跟自己较劲,他的目光也并非如此狭隘。依笔者之见,其中有着更为深广的背景。其一,台湾的投资环境趋于恶化,加之地理条件的局限,企业成长的潜力已接近极限;其二,随着加入WTO步伐的临近,大陆的投资环境日益看好,台湾IT巨头纷纷抢滩大陆,先入者为强;其三,PC是IT业最具品牌张力的产品,华硕利用自身产品优势,直接走近普通消费者,有利于提升华硕品牌在更广阔市场上的知名度。   从台湾与大陆的血缘关系看,施崇棠这着棋,走的仍然是中庸之道,在两岸之间寻求一种新的平衡。他说,“我们既要有所专注,又要进行扩张,因此,我们必须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方向”。毫无疑问,抢滩大陆,进军PC,就是施崇棠“好好思考”的结果。   在后PC时代,最大的变化是电脑技术、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或消费性电子技术出现整合,即所谓3C整合(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mer)。施崇棠一直非常认同盖茨“由技术看未来”的观念,他说,“信息产业是竞争非常大的行业,而且速度变化快。目前电脑业正进入产业成熟期,在瞬息万变之时,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才更为重要。现在是资源、研发全面竞争的时代,华硕的哲学是‘不冒任何风险’,我们希望与大家都保持一定的合作,我不想去预测英特尔与AMD到底谁是最后赢家,我比较在乎自己能做什么准备。”   很显然,史崇棠是想借助PC,推动华硕在全球经济化浪潮中,抢占并扩大自己的地盘。但是,国内PC市场竞争亦是极其残酷的,经过数年来的“万元大战”、“飓风大战”,整个市场份额已经有了明确的战略划分。联想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他各路诸侯牢牢地固守着自己的势力范围,寸土必争。华硕能否如愿以偿,切出一块新的蛋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