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北京 贾双林 海潮 2001年 20期 #1数字北京是什么   5月15日,国际奥委会对全球5个申奥城市做出评估,北京获得高度评价,与国内媒体的低调报道相比,海外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报道北京在这场“申奥马拉松赛”取得领先。而香港不少媒体更是把这一消息放在头版头条,认为北京提出的“绿色奥运”、“高科技奥运”的口号成了北京申奥中一个沉甸甸的砝码。   同一天,盛况空前的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落下帷幕,80多万人参观了这场盛会,协议合同金额近80亿美元。当观众一走进北京国际会展中心,就可以看到两个醒目的展厅──科技奥运展厅,在这两个占地近300平方米的展厅中,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等16家参展单位用他们的技术预演了一次对高科技奥运会的“包装”。北京奥申委技术部负责人喻红告诉记者,这16家单位只是经过北京奥申委科技部“筛选”出来的佼佼者,还有更多的部门在为北京举办一次信息化的申奥苦干……   这两件事似乎并没有多大联系,但它们背后的主角却是一个──北京的信息化建设。而北京信息化的核心正是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数字北京”计划。   翻开《北京投资指南2000-2001》,“数字北京”在众多高新基础工程中名列第一。而在今年春节后,北京市政府提出的为市民办实事的计划中,“全面建设‘数字北京’”也一再被提及。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字北京”?   几年后,北京老百姓会发现所住的小区已经开通了社区服务信息网,足不出户就可以与物业、街道甚至政府职能部门取得联系;或者可以通过“北京市民卡”办理户籍、就业、看病、领取养老金等所有事务;坐在家里,就可以享受丰富多彩的宽带多媒体娱乐节目,方便地接受远程教育,查阅各级图书馆的相关资料……这些都是“数字北京”。国际高科技周中中国数字图书馆经理张京山向记者介绍,今天只需要一张数字图书卡,就可以通过网络从浩如烟海的国家图书馆中获取资料。当他们在展会免费发送1000张这种图书卡时,几乎是被一抢而空,甚至不少展会工作人员也加入了排队的人流当中。数字北京不再是遥远的蓝图,它已经静悄悄地变成北京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1北京的优势   假如你打开一幅只标注各种信息化设施的“数字北京”地图,你就会发现:国家级的4个Internet骨干网和国际出口都在北京;中国新旧电信运营商们新建或扩建的光纤骨干网起始点和管理中心都在北京;众多国家部委和行业公司的专网或信息资源,全部以北京为核心;中国大部分ICP也云集北京,十大网站中有一大半都在北京……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上网人口、最集中的技术队伍和覆盖最广的信息化基础资源,这些是北京无与伦比的资源优势。   这么多的网络资源,这么雄厚的信息基础,北京可谓名符其实的信息化之都,这也是北京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最大优势。但是,再庞大的资源,如果是分散的和缺乏有效利用的,那也未必一定就能成为实际上的优势。北京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数字化之路。   首都信息发展集团(首信)被不少高层人士称为“数字北京”的“大管家”。这个大管家有着半官方的性质,这为首信统筹北京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走出一条有北京特色的路子。首信集团的总裁陆首群告诉记者,首信要做的就是这场织网运动中的“中枢神经”,因为他们做的工作就是把分属不同部委管理的众多网络资源连接起来,实现互联互通。   两年多来,他们终于把国家Internet骨干网、电信网、广电网和众多部委专网整合在了一起,结成了一张超级大网,它被称为“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它与国家部委信息交换网实现16芯光缆高速互联,与北京有线网以千兆光纤连接,与国家广电总局以96芯光缆、与铁道部以48芯光缆相连接,与电报大楼以36芯光缆连接,并免费连接到北京市政府各委、办、局、区、县,它就是北京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基础。将这么多网络合而为一,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这就是北京信息化的核心竞争力。   #1走向数字中国   在几乎可触摸的将来,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数字北京”带来的巨变:   电子政务:截止5月份,北京18个区县政府、99个市政府机关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成为政府与广大市民沟通的新渠道。到2002年底,企业和市民向政府提出的审批、管理和服务要求将在网上进行;到2005年底,北京“电子政府”将全面开展网上办公。   电子商务:“首都电子商城”的交易额5年之内达到5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成为全球最著名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   科教信息网:将有27所大学、215所中小学和100所科研院所通过这个网连接起来。在未来几年,北京科教信息网将建成一个能开展网上教育、成果发布、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媒介。   到2005年,初步建成遍布全市的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数字北京”的超级数据库,实现北京数字资源的全民共享。   雄心勃勃的陆首群向记者谈到这些美妙的前景显得有些激动,“在城市信息方面,北京将用十年时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而上海估计要三十年”。   但上海追赶的速度可能超过陆首群的预料,时近5年来,上海信息产业以年均增长40%左右的高速度崛起,信息产业已经迅速跃居为上海第一支柱产业,在今天的上海,几乎每天都有网络、信息方面的较大合同项目签约。2005年,上海将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通信枢纽之一,城市信息化水平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上海的目标是建成世界大城市中最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形成世界上用户最大的“三网融合”(有线电视网、互联网和“移动上网”)的市场!   而广州作为首批4个国家级信息化试点城市之一也毫不示弱,社会信息化及信息消费能力居全国首位,目前平均每两人拥有一台电脑,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比北京、上海分别高68.8%和1倍多。特别是在新兴的宽带市场进展迅猛,最新的调查表明广州宽带用户已经达到15万,又一次傲视全国其他大城市。   这还只是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在城市信息建设方面的精彩表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加入这场数字化大角逐。随着一个个城市的“数字神经”越来越强健发达,我们将看到一个激动人心的数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