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战胜英特尔──专访威盛CEO陈文琦 范军 2001年 44期 在上海召开的APEC组织第9次年会,吸引了全球众多的IT界精英到会。全球第二大芯片组生产商──台湾威盛公司,近十年来的快速成长在业界一直被誉为“神迹”,而最近英特尔与威盛的官司,更是波澜不惊的IT界的热点话题。10月22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陈文琦先生。   #1惊叹《电脑报》,惊叹上海   记者和陈文琦的会面,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地点是APEC会议元首聚会的上海科技馆附近的东锦江酒店。他的装束一如既往:一件T恤和大一号的西装。但给人的感觉却是精力充沛,态度亲切而随和。   与陈总握过手,记者发现桌子上摊放着一张最近的《电脑报》。于是,话题也就从报纸开始了。听完简短的介绍,陈总惊叹和威盛几乎同年的《电脑报》在过去10年里的高速发展和在业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他告诉记者,“非常希望有机会拜访《电脑报》。”   谈及对本次APEC会议的感受,陈总首先感叹“一年一个样”的上海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而浦东的高楼大厦更是感觉好像一下子从空地上冒出一般,太让人吃惊了。   他说,上海给他的好印象,除了高速发展以外,就是发展非常均衡。APEC会议期间,他还去距上海半小时车程的江苏昆山参加了当地政府和有关台资企业组织的一个两岸论坛。   “上海以及周边地区的均衡布局,会带动整个地区的持续良性发展。上海和北京与深圳一样,应该算是目前全球IT产业发展的重心。”陈总说,“相对而言,深圳的PC周边产品制造业比较发达;北京高校多,高科技领先;上海正在追上来,相信在未来也会有很重要的表现,这正是威盛在这三个城市都有点的原因。”   目前,威盛在上海的布点还只是旭上电子(S3)上海的分公司。陈总告诉记者,“目前在上海,绘图晶片还是我们的主业。当然,在IC设计和软件设计方面,也会越来越重视。”(^44010301a^)   #1人才培养不只是高校的事   和记者先前采访过的中芯国际一样,陈总认为大陆人才多是一种普遍、广泛的知识结构状况,但具体到微电子行业却还是相当薄弱的。他说他和李岚清副总理多次说起这方面的情况,大家也都认同这样的的观点。   “整个大陆的微电子行业才刚刚起步。全国高校在微电子专业方面的科系和师资都比较薄弱,与市场的需求有相当大的落差。”   “人才是训练出来的,训练并不只是高校的事,公司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微电子公司不断进入内地会带动这方面的需求。训练是要花时间的,但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是会解决的。台湾地区当时也有这个问题,后来的经验表明,公司的训练是会达到相当好的效果的。”   在台湾地区,陈先生一直是致力于提倡开放两岸人才交流的先锋之一,多次在各种场合呼吁台湾当局开放祖国内地人才去台湾。陈总企盼着两岸“三通”尽快开始,他相信,“两岸合作更紧密的话,人的交流更普遍的话,对于彼此都有一个很大的帮助。人才的流动效果将不仅仅是双赢,世界其他地方也会享受到这里的成果。”   #1“我们会大获全胜”   论及威盛和英特尔的官司,尽管很多人认为那是“蚍蜉撼树”,但陈文琦却不这么认为。他语气缓和但态度十分坚定地告诉记者,“我们会据理力争。但是结果就会像PC133专利之争和Rambus、DDR之争一样,一定是我们大获全胜。”   陈文琦的预测有他充分的理由:“对于市场而言,应该是让最好的,消费者最喜欢的产品脱颖而出,而不是通过其他一些手段迫使或引诱消费者接受其实并不十分适合消费者的产品。实际上,当前主流的计算机芯片的处理能力已经大大超过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需求,然后,为了一己私利,一些公司还在拼命误导消费者花费更多来购买不切实际的产品。”   “我们的DDR产品,早在1997年就推出了,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品质已为世界市场所认同。现在厂商们迫于英特尔的压力,才没有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和英特尔公司的官司,并不会影响威盛自己的业务。我们不会受官司的影响,我们只在产品上希望继续领先,提供给客户最好的产品。”   曾经在英特尔研发部门工作多年的陈文琦一点也不畏惧英特尔。当英特尔的葛洛夫说:“Only paranoia can survive”(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时,陈文琦却说:“Why should be a paranoia? We got God!”(不必偏执狂,我有上帝)。   在言必感谢基督的陈文琦眼中,“英特尔当然是个大公司,但大小这事情,在神的眼里是没差别的。就像一只小蚂蚁跟一只大蚂蚁在人眼里也没什么不同。输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做到自己该做的事,做得对”。   (威盛与英特尔的诉讼案参见本报41期H1版文章《Intel vs VIA:嘴皮子上的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