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业英雄到新经济悍将 朱堂全 2001年 42期 “那天是1994年5月1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顾蕴祥(杨基宽的妻子)说,“因为从那天开始,他就没薪水了。”   九年前,杨基宽受朋友之邀,参与了笔记本电脑制造商──精元电脑公司的创立。公司不断赚钱,形势似乎一片大好,但杨基宽却发现了危机。杨基宽想要“叫醒”其他股东,但是,好像只有他自己在穷紧张,同事们仍在“高枕无忧”。他觉得创业团队已经失去了当初的热诚,失望之余,杨基宽选择了离开。一天晚上,同事都下班了,杨基宽印了四十份离职信,放在业务行销部门同事和几个股东的桌上,关了灯,离开了办公室,从此再没踏进精元电脑一步。   #1 ●辞职,是恶梦的开始   在三十六岁时成了失业男人,没有工作、没有任何收入、没有多少存款,最要命的,是他对未来也没有明确的计划。每月二万四千元的住房贷款,还有一家三口每天的开销,马上就落在了当时在中学教英文的顾蕴祥身上,存折里的数字始终让顾蕴祥心惊肉跳。   #1 ●没人相信他会再成功   失业时,几乎没人相信杨基宽能再站起来。包括老婆,也不知道还要跟着他熬多久。因为杨基宽想做的事,没几个人听得懂,而且谁会相信,一个在家闲了两年,又完全没钱的男人,能和成功画上等号。“99.9%的征兆,都说明我不可能成功。”杨基宽说:“但我还是还有信仰。”   “失业的时候是没有人格的,只有把自己关在书房,研究自己想做的事时,才有人格。”失业时间愈长,杨基宽更加不甘心再去找工作。“如果绕了一圈,还是沦落成上班族,恐怕会被别人耻笑。”他暗想,绝对要做出点什么来。杨基宽给自己定了两年,自忖如果闯不出名堂,只好再去找工作,领薪水养家糊口,从此认命。   #1 ●创办人力银行   刚失业时,杨基宽写稿、投稿,忙了三个月,终于发现写稿根本不能养家糊口,只好放弃当作家的想法。随后开始到处听课,只想好歹“伸出触角”。有一次在报上瞥见台湾大学开了一堂“Internet”课,杨基宽好奇之余跑去旁听,过没多久竟然兴起“要写一本介绍Internet的书”的念头,只是这本书从未完成,却成了创办104人力银行的开始。   当杨基宽发现原有的看报、猎头公司等求职方式并不顺心,就决定做个“帮别人找工作”的网站。   开始创业,杨基宽的母亲凑了一百万交给儿子,杨基宽夫妇再拿房贷还没付清的公寓做抵压,贷了一笔款。这时杨基宽已经是背水一战了,如果失败,一家人就有过不完的苦日子。   书房里的一张书桌就是“总部”,因为员工只有自己和太太。后来杨基宽的侄女也在暑假时被拉来帮忙。架站架了八九个月,没有宣传,也没太大的流量,当然也没有任何进账,直到架站一年半后才开始收费。有天上午,第一张订单从传真机里慢慢吐了出来,就是这张传真纸,开始扭转了杨基宽夫妇的命运。   公司开在家中的日子,除了杨基宽,顾蕴祥就是当然的员工,在家接到电话,往往因为不知是客户还是亲友打来的,还得故做“专业”语气:“104人力银行,您好!”当客户以为电话的那一端是一家略有规模的公司时,顾蕴祥可能正拿着锅铲,准备一家三口的晚餐。   #1 ●闯出了一个网络奇迹   有了固定收入,杨基宽才在自家附近租了另一间公寓房。开站后的第二年底,每天已有十几张订单,已经能找平开销了,公司终于停止了亏损。五年后,104人力银行已经有了两百名员工,成为网络泡沫破灭后少数生存下来、而且能赚钱的网络公司,被认为是网络公司少有的成功案例。   但今天的杨基宽却感叹:“活到现在,已经没有自我了。”事业虽然成功了,杨基宽现在却过得很紧张,深怕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带领这群员工。与家人的关系,更是他现在最深的缺憾。   经历中年失业,重新站起来的杨基宽,不止一次被人问起八年前的失业岁月,现在杨基宽总是不愿再谈过去的失业日子,因为“会伤心”。   “如果多年前的那一天,他先问我该不该辞职,我一定说不要。”顾蕴祥说,当初如果杨基宽先问了她的意见,如今一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但也许不论多年前的决定如何重演,夫妻俩都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