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黑洞──仪科惠光的超级大骗局 林禺 海涛 2001年 35期 2001年8月下旬的一天,北京海淀区有关部门查封了自称中关村五大IT经销商之一的仪科惠光公司,几个小时内,科院声学所DSP大楼一层仪科惠光办公区人去楼空,公司总裁林晓志潜逃。在此前,这家本来在中关村很有名气的渠道公司已经欠下三千万元货款。提倡过在“新经济模式”下,“立体化”的“仪科惠光经销商团”轰然倒塌。仪科惠光,一刻毁光,人们猛然发现,这是中关村里的一个聚敛金钱的黑洞。   #1最后一骗   8月30日,记者在北京海淀区法院了解到,已经有五十多家厂商联合把仪科惠光告上了法庭。而就在一两天前,已被公安机关列为在逃人员的林晓志居然还在一份刊物上发表了“告别声明”。声明用失败的创业英雄的口吻说,我们一定会回来,并且要用二次创业赢得的利润清偿所有的债务!   但这个“创业英雄”连真名都不敢示人,名片上,他叫林晓志,身份证上叫林小梓,平时接近他的人叫他林大兵。他虽然有如同当年史玉柱般失败经历,但他显然已经不大可能如后者东山再起了——在林晓志的声明中,他把仪科惠光描述成一个经营有方、成绩卓著并且在融资无门,出现因“高速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时“高度负责”的“明星企业”!事实上,正如有的业内人士指出的那样,林晓志的最后声明不过是“最后一骗”。   在这场超级大骗局中,受骗者涉及员工、股东、客户、供应商、物业、快递公司、货运公司、广告公司、厂商、媒体、工商、税务、银行等多方面。但在林晓志的声明中,只字未提自己经营上的问题,反倒是满口“弘扬产业精神,推动产业的繁荣与进步”。最后,他竟然将失败原因归结为一家向其催款的供应商承受力不够。直到最后一刻,林晓志仍然满纸谎言,决心将骗局进行到底。   一位被拖欠运费的货运公司痛斥:“像仪科惠光这样连货运费都要克扣的经销商,在中关村是绝无仅有的,林晓志是彻头彻尾的骗子。”   #1黑洞这样产生了   仪科惠光曾经是中关村一颗光芒四射的新星。   成立于1997年的仪科惠光,在其后的短时期内迅速膨胀,并第一个以“有品牌的IT分销商”身份曝光于媒体面前。据报道,1999年,仪科惠光接受了一位独立投资人一千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也就从那时起,仪科惠光走入大型IT产品分销商行列,并获取了如IBM、CA、微软等多家知名公司的代理身份。但是,多数代理都是一级代理,并非总代理。为了推行用钱买品牌的行销路线,仪科惠光不惜以高进低出,赔本做物流的方式迅速扩大销售收入,结果是漏洞越来越大,终于无法清还所欠货款。   记者在采访一位中关村一级代理商时,该人士称,一般来说,总代理商的利润是最高的,因为他们财大气粗,可以独自买断或联合买断某个产品的经销权,自己定利润水平。而一级代理商利润空间则小得多,几乎只要有赚头就会“甩货”,甚至为了拉回头顾客,不赚钱也愿意做。在提到仪科惠光赊账问题时,该人士称,如此方式的代理,一般来说,总代理是不会返还利润的。   仪科惠光正充当了这样一个为扩张不计代价的一级代理商角色。虽然它曾经在1997年底到1998年做过IBM APTIVA PC的总代理,一年以后双方终止了合作,谈起个中原因,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副总经理钟振奋回忆说:“IBM之所以不再与仪科惠光合作,是因为它以亏本价冲击了其它总代理,IBM当时就觉得它们的经营思路有问题。”而这,正是仪科惠光所谓的“最佳途径”——通过高进低出,迅速抢占市场。在仪科的想法中,应当是在适当的时机通过新的融资,获取资金填平这个大“洞”。   而在2000年,仪科惠光号称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4亿5千万,其中的亏损额越来越大,来自仪科惠光加盟连锁店加盟费用也远远达不到弥补差额的目标。就算按仪科惠光的设想,到2002年在全国达到300家连锁店,它收取的加盟费也仅仅是3000万元。   做代理无法正常获取企业利润的同时又要维持表面繁荣,仪科惠光想继续玩个游戏的方法就是开始骗经销商的钱、骗投资者的钱,仪科惠光的生意越大,最后形成的财务漏洞就越大,这时,它不得不走上不归路,转为行骗,变成名副其实的金钱黑洞。   从投机到亏损再到行骗,这就是科仪惠光从新星坍塌为黑洞的全过程。   一位被骗了三十几万的小经销商被迫歇业,他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损失比那些被骗了几百万大企业小得多,他还呼吁尽早将林晓志等有关责任人法办,否则,中关村的黑洞将越来越多。   #1人啊人,你们要警惕   仪科惠光号称中关村的第五大渠道商,这个中关村黑洞的猛然出现引起了老牌分销商的恐惧,中关村还有诚信吗?   这让我们想起两年前那起发生在中关村的另一个巨骗:阿宝电脑。两个企业关门的原因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因为快速扩充导致资金告急,最后无法支撑。有趣的是,两家企业主的关门方式也非常巧合:都是转移剩余资金,然后外出躲债。   当年的阿宝事件已经将中关村的诚信危机展现得淋漓尽致了,但为什么这次依然有多达50多家企业被骗?中关村还会出现这样的黑洞吗?   长期以来,中关村都是在相互信任中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大家合作的信任基础只能建立在肤浅的相互了解上,赊销是普遍的,有些企业虽然意识到风险问题,但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让营销渠道的黑洞得以滋生和蔓延,仪科事件对中关村、乃至国内分销企业的经营方式的警醒,应该是一剂猛药,应该重新考虑营销方式和企业间的信用问题了,人们应该警惕:全国还有多少个像仪科惠光这样的未被发现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