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花怒放上海张江──台湾IT企业进军上海系列之一 范军 2001年 28期 2001年全球芯片销售额下降25%,为什么中芯国际投资15亿美元兴建芯片厂?   中芯总裁张汝京考察内地多个城市,为什么最后选择了上海?   国内半导体业的春天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高投入、高回报拦导体芯片产业被称为现代“印钞机”,甚至有人以半导体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0.5%作为社会进入信息化的一个依据。   2001年,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全球集成电路(Integrate Circuit,简称IC)产业因市场需求减弱而普遍陷入不景气之中。与此相反的,是目前占世界需求6%的中国半导体市场,正在以一种让人不敢小觑的速度增长。上海,这座城市正在抓紧抢占中国IC产业的制高点,一派火爆景象。近期除了蒸蒸日上的国家“909工程”——华虹-NEC项目之外,更有两个芯片生产厂开工建设的大动作:其一是投资15亿美元的中燕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另一是投资16.3亿美元的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为什么在世界IC产业普遍陷于低谷的时候,上海却是“风景这边独好”呢?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张汝京博士普预测说,未来内地半导体需求量将急速成长,未来5年内,中国内地芯片的需求量将占全球市场的8%,2005年将需要770亿片!   然而面对这么大的市场需求,内地现有半导体企业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的半导体芯片很大程度依赖进口,去年内地芯片自给率不足10%!上世纪最后5年中,我国集成电路销售额占我国电子工业销售额的平均比例仅为1.65%,只占我国GDP的0.07%,而同期世界半导体销售额占世界电子行业销售额在16%左右,占世界GDP的3.55%。   快速发展自己的集成电路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是提升IT产业水平的必需,也是国家完全的必需。   #1 中芯缘何花落上海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965年,先后经历了自主创业、引进得高、重点建设3个阶段,截至去年底,已形成了由上海华虹-NEC、无锡华晶、华越、上海贝岭、上海先进、首钢日电、杭州士兰等7个芯片生产骨干企业、十几个封装厂、二十多家主要设计公司、若干专用材料及设备制造厂组成的产业结构,芯片生产技术已达到8英寸、0.35微米的水平。上海市作为国内主要的芯片生产基地,在人才积累,技术革新等多方面都拥有明显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本市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配套鼓励政策,并宣布将在浦东张江园区规划建设的“上海微电子产业基地”,面积达22平方公里,在“十五”期间将力争引进产业投资100亿美元,形成10条以上芯片生产线。   上海发展半导体工业的宏大气魄,得益于政府一贯的思路和高效的运作。其实,上海纺织半导体王国的梦想由来已久。今年2月底,上海市主管高科技和投资事务的副市长蒋以任访问硅谷时曾指出:上海市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就必须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其关键在于集中精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用信息产业来带动其他新、老产业。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蒋以任表示:上海市政府已经决定,将发展信息产业的重点放在IC产业上,争取在2005年时再建成10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半导体芯片厂,除了正在建设的几家8英寸厂,12英寸厂的建设也已经列入计划。预计到2015年时,上海IC业的产值将达500亿美元,成为继新竹之后的全球头号IC生产基地。   “中芯国际”老总张汝京博士曾是台湾“世大积体电路(集成电路)公司”总经理。张汝京本人先前跟上海并没有什么关系,他祖籍河北,一岁就离开了老家。他于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第本科毕业后,又先后获得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硕士和SMU(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博士学位,在美国“德州仪器”工作了20年,其中做半导体技术研发工作8年,做半导体芯片营运、生产等12年,担任过美国“德州仪器”在台湾、泰国和意大利的合资项目经理。1997年从“德仪”退休后,到台湾创办做芯片代工的“世大”半导体公司。但是在台湾“世大”2000年1月被台湾积体电路公司并购以后,一生致力于半导体事业的张汝京先生将他的目标转到了内地,他带着理想、抱负、资金考察了内地的几个重点城市以及香港,打算在这里成就一番伟业。   在上海与徐匡迪市长的见面,对中芯国际的工厂选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上海市的有关人员和中芯的团队谈得很投入,当天,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负责人就陪同中芯的顾问一行人去浦东新区看地。上海市各级领导的真诚和高效,深深地感动了中芯的顾问及营运团队,最后很快决定把工厂设在了上海。于是,上海拥有了中国历史潮流上投资最大的一个半导体公司。   #1 天时、地利及人和   张汝京有个观点叫做“不景气,盖厂最好”。不景气的时候,建厂的成本就会相对比较低,这对于动辄几十亿美元投资的半导体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不景气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购置生产设备时遇到的阻碍要比平时少得多,价钱方面也相当优惠。世界半导体产业总是在从景气到不景气的“轮回”中发展,预计等到中芯投产时,全球半导体产业将会迎来下一个高峰,这是一个新兴的半导体企业求之不得的好事。是为“天时”也。   说起地利,中芯的管理团队都认为上海的条件很优越。由于资源的限制,从长远看,我国台湾地区许多IC业公司可能早晚都要迁到内地来。新竹早已人满为患,交通和环境保护都达到甚至超过了可以随的极限。中芯所在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面积大约是新竹的3倍,而这样规模的园区光在上海市就有4个,还不算邻近的苏州、宁波和无锡等地的科技园区。   台湾地区电力供应短缺,也是众所周知的大问题。上海处于华东电网我内,情况要比新竹好得多,譬如已经在上海投产的华虹-NEC晶圆代工厂就从来没有断过电,因为即便上海当地电力出了问题,也可以立即从其他地方补上来,间歇大约只有0.2秒,不会对半导体生产线造成影响。上海的电费要比台湾贵一些,但对于厂商来说重要的是保障电力的供应。水资源更不用提,张江等几个高科技园区都用长江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的品质也和台湾差不多,价钱要比台湾便宜60%。这些当然都是“地利”的因素。   至于“人和”,中芯高层也感到满意。参与中芯土建的主力是宝山冶金土建公司和韩国的三星公司。施工现场的2500多员工工作效率很高:一天两班倒,干18个小时。记者第一次前往中芯时,正是强台风影响上海,狂风夹杂着暴雨不时袭来,但在中芯的工地上,见到的却是一派繁忙景象,中外员工忙碌而井然有序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前来面试的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笃信基督教的张汝京认为这样的“开时、地利、人和”是上帝给他的好兆头,也预示着中芯一定会在上海取得成功。上个月,张汝京已经把自己在美国90多岁的老母接来了上海,这个月,张汝京还要把夫人也从美国接到上海来。   #1 春天即将到来   负责整个中芯公司市场服务项目推进与直辖市工作的张德民博士,有过40年在美留学和工作的经历,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中芯国际的资深院士,正好赶在新世纪的第一天来上海工作。他告诉记者,中芯生产设备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去年底才开始土建工程的中芯,再过几天就要开始装机试车,争取在9月30日前开工投产。张先生预计,中芯将在2005年内初进入“全产”状态,届时,中芯的生产能力将是一个月10万片,大致相当于台积电产量的1/3。他对芯片待业的前景非常乐观:“最近几个月,全球的芯片产量呈现出生产过剩的局面,这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缘有很大关系。从生产规律看,需要6至9个月的调整期,等我们开始正式投产时,芯片的需求量应该正值上升期”。   中芯的高级主管谢志峰博士毕业于上海交大,在美国和新加坡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1993年他回国内讲学时去过复旦、清华、西安交大和中科院半导体所,他非常惊异地发现国内几乎所有半导体专业的人才都在忙着改行,原因就于当时半导体是个行业,但却不是一产业,大家普遍感到学非所用或前途渺茫。他对此非常痛心疾痴上,当时就大声疾呼,“你们的选择是错的!半导体产业一定会在中国兴起,因为这是代表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产业。”他奉劝大家千万不要改行,一定要坚持一阵,等等再说。召集回忆起这些,谢谢博士感觉十分欣慰,他说:“我们总算等来了国内半导体业的春天”。   谢博士预计,随着国内半导体业的不断兴起,随着最好的管理和最先进的技术的不断涌入,半导体专业一定会成为未来几年里全国各高校的热门专业。   也许正如上海市外经贸委常务副主任江上舟博士所说的,IC也是Integrated Chinese,也就是“整合华人力量”的意思。让我们期待着张汝京和他的中芯在上海张江缔造一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