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PC的日子 2001年 4期 在你使用个人电脑的时候,是不是会对它的强大功能而惊异?它是如此方便、神奇和快速,能为人类做很多事情,并且在将来一定会做得更多。回溯20年前没有PC的日子,电脑游戏正在形成雏形,应用软件不停地寻求方向,网络技术也在军事应用上开始起步……   #1DOS的前奏   在个人电脑出现之前,软件还仍然是一个让普通人感到无法理解的概念。那时,应用软件大多数都运行在UNIX系统下,界面、功能和操作都让人们难以接受。当大家迎来DOS操作系统的时候,可能还不知道PC时代的来临……   QDOS(Quick and Dirty Operating System)Dos的前身,也是第一个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当时,IBM希望进入PC市场,它询问Microsoft,希望这家当时还十分小的公司能够为它提供一个操作系统,在此之前Microsoft已经为IBM提供了BASIC语言的产品。Microsoft最后找到了一种称为86-DOS的操作系统,它是一家名为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公司的产品。86-DOS也就是QDOS,它由Tim Paterson用6周时间写成,是基于当时十分流行的CP/M的思想编写的,使用8086芯片,代码约为4000行汇编。Microsoft以5万美元买得这个操作系统,修改后把新的操作系统称为MS-DOS,然后把这个东西交给了IBM。IBM经过测试发现了300余个错误,经过修改后,IBM发行了自己的DOS,称为PC-DOS。   最早的IBM PC实际上提供三种操作系统的选择:PC-DOS,CP/M 86和UCSD p-System,后者是一个基于PASCAL的系统。IBM进军PC机市场十分成功,一年半内,IBM就引入了新的电脑PC-XT,其中也包括了新版的DOS。Microsoft声称自己可以开发多任务的DOS,但从未实现过。后来Microsoft确实实现了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不过不是DOS,而是Windows。   在1981年时,微软的MS-DOS 1.0版与IBM的PC面世,这是第一个实际应用的16位操作系统,正是它把微型计算机带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1 软件重塑PC   如果说1977年是微型计算机之年,那么1979年就是软件年。这一年出现了首批真正有用的个人计算机程序,其中包括:VisiCorp公司的 VisiValc,这是第一种基于PC的电子数据表;Micropro公司的Wordstar——一种市场领先的字处理软件;WordPerfect公司的字处理程序WordPerfect,后来它在1986年成为最畅销的软件……正是这些新型软件使微型计算机从计算机迷的玩具转变成业务经理们使用的工具。   #2 VisiCalc:应用软件的创始   如果说布莱克林通过发明了最早的电子表格软件而改变了PC发展史的历程,恐怕相信的人不多,那么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这段电子表格诞生的历史。   VisiCalc,即“可视计算”的意思。它大约每10秒钟能够计算50个格子,比手工计算快得多;如果某一格的数字被改变,软件还能够自动调整其他行列的相应数据。   1979年10月份,VisiCalc第一个版本正式上市了,并且一夜成名。因为业务经理和会计们只需投资100美元,就可以键入数字,试验财务方案,并立即看到结果。他们还获得了一种所见即所得的界面。由于VisiCalc最初开发于苹果机,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欣然接受了这个简单的程序。根据一些人的估计,1979年所售出的苹果Ⅱ中超过1/4的买主是为了使用 VisiCalc 。此产品迅速得到广大商业用户的青睐,不到一年的工夫,它就成了个人电脑软件史上第一个最畅销的“金唱片”。到了1980年,居然有2万多台苹果机被主要用来运行这种电子表格,占到苹果机总销量的20%。得益于 VisiCalc 、字处理、数据库和其他程序,PC软件市场销售额从1981年的1.4亿美元飚升到1984年的16亿美元。1983年初,VisiCalc的销售量一举突破了50万套之巨。   回顾电子表格发展的往事,可以看出,正是VisicCalc的出现,使PC从业余爱好者手中的玩具变成了有无限价值的商业工具,改变了PC业的发展方向,而布莱克林创造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16K大小的杰出的软件,而是一个软件行业的发展起点,这些,都足以让我们纪念!   #2 WordStar:办公软件的先锋   说起文字处理软件,可能大家用到最多的是微软的Word系列,还有中国人自己开发的WPS系列。在这之前,它却经历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演变过程。   1979年秋天,几乎在VisiCalc电子表格软件上市的同时,一种用于个人电脑的字处理软件投放市场,掀起了一场“办公室革命”。在这一年前,有一家IMSAI公司,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该公司销售人员鲁宾斯坦(S.Rubinstein)不顾风险,自创了一家名为MicroPro的软件公司,把目标定为研制字处理软件,并成功地推出了字处理软件的先锋产品WordStar(文字之星,简称WS)。WS冉冉升空,立即以它强大的文字编辑功能征服了用户。不久,鲁宾斯坦不失时机地把WS改编成16位机版本,继而在PC世界里大红大紫。1982年,MicroPro公司一跃跻身于全美大型软件公司行列,WS销售量超过100万套。通过WS的应用和推广,全世界的文秘人员都开始了办公自动化的旅程,可以说大大提高了办公一族的工作效率。   随着字处理软件在全世界的推广和应用,它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用户也想得到更完善的功能和服务,而作为字处理软件的先行者,WS的一些不利的功能和繁琐的操作开始接到越来越多的用户抱怨。   #2 WordPerfect:登上顶峰   正是看到了WS拥有的广阔市场和它的弊端,1982年,微软公司开始了字处理软件的市场争夺,比尔·盖茨将微软开发的这款字处理软件命名为MS-Word。1983年,MS-Word正式推出,成千上万的观众被Word 1.0版的新功能所倾倒。人们第一次看到Word使用了一个叫“鼠标”的东西,复杂的键盘操作变成了鼠标“轻轻一点”。Word还展示了所谓“所见即所得”的新概念,能在屏幕上显示粗体字、底划线和上下角标,能驱动激光打印机印出与书刊印刷质量媲美的文章……这些都造成了强烈的轰动效应。   正当比尔·盖茨等待着他的MS-Word带来好消息的时候,一个新兴的字处理软件WordPerfect已经开始默默地推广着它的市场。WordPerfect直译是“完美的字”,其制作公司与软件同名,简称WP。WP软件公司创建于1979年,由一位名叫巴斯坦(B.Bastian)的大学生和他的电脑教师阿希顿(A.Ashton)共同创办。他们最初是在小型电脑DG上写出自己的字处理软件,后来才移植到PC机并逐渐使其功能达到完美的境界。WP公司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还在于“完美的服务”,他们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上门推销,耐心地为每一位顾客排忧解难,不厌其烦地回答每一个询问电话,还把每月的电话费账单作为宣传资料公布于众,以此塑造WP公司服务楷模的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统计表明,微软Word花费巨额财力宣传之后,只获得市场份额11%和排名第五的业绩,而WordPerfect已经不声不响地以30%的份额雄居美国字处理软件的榜首。   #1基调:休闲和娱乐   电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而电脑游戏的出现仅仅是开始于一个科学家无聊时的休闲,他想了个生存的规则并编了程序,这就是电脑游戏的雏形。后来在酒馆中出现的休闲游戏,也就为后来的游戏定下了基调:休闲和娱乐。   #1第一个网络MUD游戏(1979)   1979年埃塞克斯大学Essex的 Richard Bartle和Roy Trubshaw开发了第一个多人参与的MUD游戏,被称作MUD1。起初游戏被安装在DECsystem-10的主机上,只允许学生参与。后来,人们在家里也可以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入来参与游戏,MUD游戏从此流行开来。早期的MUD是基于纯文字界面的,情景的开展全凭游戏者的想象。时至今日,MUD已经“进化”到了图形阶段。当我们兴致勃勃地玩着《网络创世纪》(经典图形MUD游戏)的时候,似乎应该感谢当年的那两位天才,是他们的发明让网络从单一的科研、教学功能中解放出来,成为平民的娱乐工具之一。   如今,网络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然而正如许多高新科技一样,它最初却是从军事应用开始的。走进生活,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1蹒跚学步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被按照意识形态和信仰的不同,划分成东西方两大阵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冷战”不冷!   1957,美国国防部(DoD)组建了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就是在这样一个组织里,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J.C.R.Licklider开始研究人机交互和联网技术,为互联网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63年促成“脑语”的统一——ASCⅡ   在ASCⅡ出现之前,不同的计算机之间无法相互通信。在这种情况下,ASCⅡ(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应运而生。造就它的伟大人物就是后来被尊称为“ASCⅡ之父”的Bob·Bemer。   1969年互联网诞生   由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的ARPANET于1969年10月29日2230诞生。   1970年,ARPANET开始向非军用部门开放,许多大学和商业部门开始接入。   1973年,ARPANET第一次实现同英国伦敦大学和挪威皇家雷达机构的国际间联网,使ARPANET超越了本土网络,首次实现国际化,为以后的Internet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   1973年,正式发表了文件传输协议的标准(RFC454)。按照这一标准,人们几乎可以在互联网上传输任何文件。   #1 电子邮局   1971年,已经在BBN公司工作了4年的Ray·Tomlinson发明了通过分布式网络发送消息的E-mail程序。这个程序是由只能在本地(即同一台计算机上)的不同用户间传递消息的SNDMSG(Send Message)和一个网络上的文件传输程序CPYNET组成。在SNDMSG中,他首次提出了Mailbox(邮箱)的概念,并使用一个沿用至今的符号“@”来区分本地和网络上的邮箱,从而打造出了电子邮件的雏形。   四年后,John Vittal开发出了全功能E-mail程序MSG,它是第一个全面包括电子邮件的发送、回复、转发、归档以及过滤功能的电子邮件程序。两者的结合使得各地技术人员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进行交流。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电子邮件的模型从此建立起来了。   1976年2月,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在Malvern的皇家信号与雷达研究院RSRE发出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Internet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所认可的第一页。   到了1981年,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催化了不少新网络的诞生,如BITNET网(Because It's Time Network)、CSNET(Computer and Science Network)等等。它们都不约而同地提供了电子邮件的各项相关服务,促进了电子邮件进一步普及和发展。? #1 准平民时代   #2BBS   1978年2月16日,芝加哥的Ward Christiansen(Xmodem 协议的发明人)和Randy Seuss开发出第一个计算机的公告牌系统,Randy Seuss将带有S-100总线的主板、64KB 内存和243KB的单面8英寸软盘的PC机与一个Hayes MicroModem 100的调制解调器组装在一起。而身为IBM大型机编程人员的Christiansen则利用8080汇编程序编制命令。该系统第二年在网上向公众开放。   Ward和Seuss赋予了该系统以生命,并将其命名为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即CBBS,这成为所有这类系统的一般称呼。后经过一系列的演变,成为现在的BBS。CBBS成为第一个民众参与的实验系统。自此,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可以通过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连接网络,为网络的普及铺垫了很好的应用基础。CBBS点燃了电子通讯技术革命的导火线,虚拟布告牌系统从此风靡世界。直到90年代初,具有丰富图形界面的WWW系统出现,CBBS的爱好者们才开始转向WWW形式的BBS。   #2新闻组   在CSNET启动的同一年里,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和北卡罗来纳州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的两名学生建立了一个用于两所学校间互连的网络通信系统USENET。USENET利用了当时新问世的UNIX程序UUCP,使基于UNIX的计算机能通过电话线交换数据。USENET最早的目的是通过向读者发布消息来传播有关UNIX的信息,读者也可以作出反应。加入这一新闻组的所有成员都可以阅读这种“谈话”。时至今日,Internet上已有数万个新闻组,参与者的话题更是五花八门,充分展现了一个广博而自由的空间。   而1982年TCP/IP协议地位的确立,使MSG邮件系统不再适合网络的发展。于是,程序员们为电子邮件单独开发了一套完全独立的信件转送机制,这种新机制就是沿用到了21世纪的简单邮件转送协议,英文简称为SMTP。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大厂商开始设计生产一些集成电路,这也为以后个人电脑发展打下基础。应该说这个时期是一个PC大发展的预热期。   #1 摇篮中的PC   #2CPU   CPU即中央处理单元,是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也是整个系统最高的执行单位。它负责整个系统指令的执行,数学与逻辑的运算,数据的存储与传送,以及对内对外输入与输出的控制。因为CPU是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人们就以它来判定电脑的档次,于是就有了486、586、PⅡ、PⅢ、P4之分。CPU既然关系着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当然也关系着指令和数据处理速度的快慢,因而CPU有不同的执行功能,不同的处理速度。一般CPU的功能和处理速度,我们可以从它的型号、数字来判断它的等级,如Pentium系列是586机种的CPU,它后面型号的数字即为它的工作频率,也就是它处理速度的时钟,它们的单位都是以MHz来计算的。   PC机的CPU从最初发展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4位微处理器、8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32位微处理器以及64位微处理器等等。   Intel(英特尔)公司名声自然已经是如雷贯耳,不管你是否是计算机高手,也不管你是否是业内人士,只要知道计算机这个词,对Intel就一定不会陌生。与软件业的霸主微软一样,Intel是全世界硬件行业的老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生产商和制造商。提到Intel公司就不能不谈谈Intel芯片的发展历程。按照国际上目前比较能够得到业内认同的说法,Intel的CPU芯片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971年,早期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这便是第一个用于计算机的4位微处理器,它包含2300个晶体管,由于性能很差,其市场反应十分不理想。   随后,Intel公司又研制出了8080处理器、8085处理器,加上当时美国Motorola公司的MC6800微处理器和Zilog公司的Z80微处理器,一起组成了8位微处理器的家族。16位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86微处理器,以及同时生产出的数字协处理器,即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互相兼容的指令集,但在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由于这些指令应用于8086和8087,因此被人们统称为X86指令集。此后Intel推出的每一代的CPU产品,均兼容原来的X86指令。   #2硬盘   最早的硬盘可以追溯到1956年9月,IBM公司的一个工程小组向全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由于RAMAC庞大的体积及低效的性能,使用和制造都非常不便,因此在1968年IBM公司又提出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探讨对硬盘技术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这也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在此项温氏技术提出后的5年,即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了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的硬盘,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现在大家所用的硬盘大多是此技术的延伸。1979年,IBM公司再次发明了薄膜磁头,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