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MIDI 戴俊敏 2000年 第7期   “MIDI”,是Musi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的数字化接口)的缩写。整个MIDI系统包括合成器、电脑音乐软件、音源、电脑、MIDI连线、调音台、数码录音机等周边设备。而我们平常所说的“MIDI”通常只是指一种电脑音乐的文件格式。   MIDI文件本身并不是音乐,而是发音命令,系统必须根据这些发音命令合成出乐曲,合成的方法有两种:早期使用的FM合成法以及波表合成法。现在FM合成法基本已被淘汰,最常见的是波表合成法。   所谓波表合成法就是系统依据MIDI文件的发音命令从音色库或软波表中提取乐器样本声音然后合成音乐。   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让电脑系统播放MIDI音乐和播放其它类型音乐(如.wav、.mp3等)相比,就如同给你一张乐谱让你把曲子唱出来和给你一盘音带让你把里面的歌放出来相比一样。或者说如同让3D加速卡即时运算出3D画面和让显卡播放VCD相比一样。   因此MIDI音乐播放效果的好坏在不同的系统中会产生极大的差异,而且由于MIDI文件本身只是发音命令,因此MIDI文件非常小。它的这些特点决定了MIDI音乐肯定是与Internet联系最密切的音乐(很多网页以MIDI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同时MIDI音乐也是最可以让人发烧的电脑音乐。当我们听到一个小小的只有几十K的MIDI文件顷刻间竟转化为动听的乐章的时候,能不感叹科技的伟大吗?能不为之折服吗?诚然,MIDI音乐存在一些缺点,如果系统相关配置不好,播放效果就大打折扣。但这正如同3D游戏一样——FF8中的女主角无论用多少个多边形和多大的纹理,也不会如T形台上的模特更加真实,可她就是让无数人为之发狂。   当然一首MIDI音乐播放效果的好坏,除了与播放系统的配置相关外,还与MIDI文件的制作好坏有关,而制作好坏关键在于配器的好坏,音源配备的精良程度。比如短歌行-浮点联盟的网站有两首《梁祝》MIDI乐曲。一首是版主王韬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大小:444K,长度:25分54秒),还有一首是民族器乐曲《梁祝》(大小:11.7K,长度2分44秒)。如果比较一下这两首曲子的单位时间数据量(用大小除以长度时间),就可以发现这两首《梁祝》的配器的复杂程度及音源配备的精良程度相差悬殊。在同一系统中播放这两首《梁祝》,实际感觉也是相差悬殊,王韬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明显比另一首《梁祝》动听,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当下来(压缩包仅137K)自己试听一下就知道了。   对于我们普通欣赏者来说,MIDI制作的好坏我们是管不了的,关键是怎么把MIDI播放好。影响播放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声卡的波表合成能力、音色库大小及质量、软波表配置以及声卡、音箱的综合性能等。早期的高档声卡自身带有波表合成芯片及存储声音样本(音色库)的ROM或RAM,不依赖软波表及CPU来进行音乐合成,不过由于声卡上的ROM或RAM都比较昂贵,因此现在大部分PCI声卡都是自身带波表合成芯片,而把音色库储存于硬盘,使用时调至内存,不依赖CPU进行合成。不过无论声卡是否带有波表合成芯片,为获得好的MIDI播放效果,笔者建议最好都装上一个YAMAHA S-YXG50或YAMAHA S-YXG100软波表。虽然是软波表,可是对硬件也很敏感,SB Live!+YAMAHA S-YXG50与SB16+YAMAHAS-YXG50的播放效果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因此要想获得好的播放效果,除了要在声卡、音箱的选购上下功夫外,配备好的软波表也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