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华电子集团舵手:曹兴诚 罗会祥 2000年 第34期   在我国台湾新竹科学园的IT精英队伍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有两支,一支是从国外归来的创业者,另一支是土生土长的实力派,联华电子集团总裁曹兴诚属于后者。这位在本岛成长起来的“土”硕士,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子作坊盘成国际级知名企业,手中究竟握有什么秘技呢? #1 扩张、扩张、再扩张   我们在许多场合见到的曹兴诚,总是面带微笑,时常笑出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顽皮。在他的笑容里,朋友们感受到的是聪明和硬气,对手则窥视到剽悍和杀机。谈笑之间,曹兴诚明快的语言中总是流露出乐于竞争的个性,有人把他的这种个性总结成四个字:精、悍、迅、捷。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曹兴诚善于从史书中寻找灵感,非常善于掌握先机,而且快速行动,取得主控地位。(^34010102a^)   联电迅速发展的要诀在于“扩张”。去年7月,曹兴诚果断推行购并日本新日铁半导体公司的计划,赴日谈判时,他却突然决定自己不去了。营运总裁宣明智大惑不解,“曹总,这次谈判事关重大,你不去怎么行呢!”曹兴诚呵呵一笑,“正因为事关重大,我才不能去”。见宣明智的脸上仍存疑虑,他解释道,“我不去自有不去的理由,你想想看,假如我去看了新日铁,一喜欢,还能谈出好价钱吗?”宣明智豁然开朗,心领神会。   新日铁的晶圆厂生产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要价不高却很有潜力。宣明智和计划执行长刘英达受曹兴诚的全权委托,专程到日本看厂,归来后向曹兴诚表示:这笔生意可以谈。曹兴诚很高兴,可他硬是忍着,不到日本去看厂。   9月底,正式签约,曹兴诚这才亲自赶往日本。结果,联电以4亿新台币收购了新日铁价值160亿新台币的资产。消息传回台湾,新竹科学园内同行无不为之跌破眼镜。一位做DRAM的半导体公司的总经理说:“老曹实在会谈判,太便宜了。”这宗买卖确实是太便宜了,这是曹兴诚大获全胜的一次购并,不仅吞下了“新日铁”,还夺得一座生产8英寸晶圆片的工厂。   回顾联华电子的发展历史,不是合资就是购并,曹兴诚最善于用最少的资金做最大的生意。早在1995年,联电就一口气吃掉11家IC设计公司。   在购并新日铁的同时,曹兴诚还获取了合泰半导体15%的股权。合泰是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可以直接融资,这便是联电购并合泰的真正价值。   半年不到,曹兴诚拿下两家资产百亿台币级的公司,联电如虎添翼,飞速成长壮大起来,一举夺得晶圆代工市场40%的占有率。今年初,联电又与日立公司合资,组建一家生产300毫米硅晶片的企业,预计将在2001年的某个时候开始批量生产硅晶片。   联电是全球最大的合同芯片制造商之一(另一家是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在联电迅速扩张的背后,是曹兴诚欲摘下晶圆代工龙头的雄心,他曾数次宣布,要在公元2000年全面超越台集电。在这一雄心的驱使下,进入新千年的联电,扩张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1 分股,分权,真忙!   曹兴诚是台湾交通大学的工学硕士,一开始,他在“工研院电子所”搞研究。他越来越感到,在一个不与市场接轨的研究所里“闭门造车”,很难成就什么大事业。于是,他便毅然冲向市场,建立了联华电子。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他一直认为,知识必须转化成经济价值。曹兴诚在联电创立了分红入股制度,吸引了全球各路精英人才的加盟。人才愈多,公司的业绩愈好,股价表现愈佳,员工所持股分的红利就越高。   在联电现有的12个董事席位中,有6席是联电的专业经理人,员工持股已接近20%,是联电最大的股东。员工拥有公司,这是曹兴诚坚定不移的信念,他计划在15年内,一步步实现员工拥有公司的战略。总的步骤是,把公司股份分成三部分:首先,将员工分红入股变成制度,让员工持有公司股票,而且能按股票面额转换成资股。第二步,与声宝、东元电机、鸿海精密等联电股东交叉持股,在员工股份还不够多时,巩固经营权。第三步,成立投资公司买进联电股票,进入联电董事会,各投资公司的法人代表就是联电高层专业经理人。   其实,曹兴诚实施这一战略,并不是一片赞歌。在一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会议上,就有人当面向曹兴诚提出质疑。一位资深会计师认为,“联电的资本绝大部分不是来自员工,员工却持有最大股份,这种做法对其他股东并不公平合理。而且,联电缺乏大的法人股东,顺境时没问题,逆境时谁帮谁?”另一位是管理顾问,他的分析更是一针见血,“董事会重要的功能之一,是监督专业经理人,国外的企业为了让董事会能客观地运作,甚至聘请与公司没有任何关系的外部董事。联电的这种做法是球员兼裁判,将会造成专业经理人的‘独大’。”   有质疑是好事,曹兴诚不是独断专行之人,但是,面对部属的合理质疑,既要谨慎地坚持员工是公司经营主体的立场,还得向部属解释他的这一主张。他说,“联电的董事会不重制衡而重兴业,业绩好干吗要制衡?业绩不好,专业经理人就辞职。员工拥有公司,专业经理人手握经营权,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快速决策,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先下手为强。”   商场如战场,曹兴诚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在用人方面,他强调胆比识更重要,对于联电集团的下属公司,他在管理上给予高度自主权,既是合作的股东,又是竞争的对手,而他只掌握控制权,负责供应“军火”。他说:“我们集团的每家公司都是伙伴,谈不上从属关系。”平时,曹兴诚很少到他的子公司去,所有经营管理都由各子公司的总经理全权决定。   充分授权,是曹兴诚驾驭联电的一张“王牌”。张崇德1989年从美国归来加入联电。当时,他不打算久留,原意是想借助这个跳板来自己创业。可是,进入联电后,他一呆就是10年。说起原因,他开诚布公地说,“在联电,我们每个员工都觉得公司是自己的。” #1 退休,为了更快前进   无论是旺盛的精气神,还是丰富的管理经验,曹兴诚都正处于人生的顶峰,足以把联电的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可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今年5月3日,公司发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还不到60岁的曹兴诚提前交棒。   曹兴诚主动退位,把联电集团旗下的联华电子、联友光电及欣兴电子3家公司董事长的位子,都交给了专业经理人。副董事长宣明智接任联华电子董事长,董事刘英达接任联友光电董事长,总经理曾子章接任欣兴电子董事长。   有一位朋友提醒曹兴诚说:“老曹啊,联电是你的心血结晶,你这么早就把它拱手相让,不用多久,你会后悔的。”曹兴诚仍然是一如既往地呵呵一笑,他说,“联电早就不是我个人的了,他属于全体员工,把联电交给更杰出的人去经营,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我还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从一线上退下来以后,曹兴诚极为坦然,他说,“这是他推动联电向世界进军的一步决胜棋”。想想也是,曹兴诚在联电一向反对制造个人神话,一直强调分工合作。他最大的愿望是,联电没有因为他的让权而下滑。   对曹兴诚决策的最好评价,是投资者的反应。联电人事变动之后的5月8日,“联华电子”一时成为台湾的热门股,股价上扬2.4%,达到106.5元新台币(合30.675美元)。联电公司随后宣布,第一季度净利润为72.5亿新台币。   关注联电的人们终于看清了,曹兴诚提前退休,目的是为了推动联电更快前进。在台湾,业界普遍认为,没有联电的强势竞争,台湾的晶圆代工产业不会夺得今天世界第一的地位。联电集团的地位和气势已经确立,曹兴诚正在积极迎接未来的挑战。在他看来,21世纪,将由网络、无线通讯、基因工程等知识经济来主导,新一轮的经济大战已经拉开序幕,企业的经营环境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剧变。他表示,退出一线,卸下运营管理责任后,他可以专心研究网络策略,以便尽快将网络经营模式导入公司内部,促使联电在网络经济体系中获得生存权,并更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才是常胜将军的风采。曹兴诚确实是一位杰出的企业领袖,他能从台湾走向世界,成为全球著名企业家,凭的是个人实力。   编后:从本期开始,本版将按国家及地区分类,不定期地连载IT人物。 #1 联华电子简介: 联电是台湾第一家集成电路公司,1980年5月创立,1985年上市。主要业务为晶圆代工,拥有多种IC产品,分为记忆、通讯、商用三大类,是全岛少数以自我品牌行销全球的公司之一。每年营业额增长率约40%,在世界MOS规模已跃居第32位。联华电子非常重视研究发展,每年将营业额的25%投资设备,11%做为研究经费。1999年,联华收入60亿美元,总资产已超过千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