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今日互联网 方兴东 2000年 第24期 在对互联网前景堪忧的议论声中,刚刚“互联网泡沫大本营”美国返回的方兴东博士谈了他出访美国的观感。他认为,美国互联网并不那么令人悲观,中国互联网更是前途光明。 #1 “泡沫大本营”镇定从容   5月4日,当我到达美国时,Nasdaq高科技股(特别是网络股)的反复震荡,正使国内网络界陷入全面的恐慌之中,国内“泡沫论者”风起云涌,媒体也似乎幡然醒悟,马上反戈一击,“炮轰”互联网,大力渲染“互联网恐怖主义”。   但当我踏上“泡沫”的大本营——美国时,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对待股市下跌的态度居然如此平和。首先,媒体上的反泡沫者并没有剧增,而多是以冷静、理性、从容的语气分析产业的走向。在美国认为互联网是泡沫的人五六年前就有,而今Nasdaq股市大调整,互联网泡沫论者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剧增。   其次,美国的投资界并没有因此全面退却,他们认为目前的调整是合理的,但由于市场形势,他们的确暂时减小了投资力度。但是只要市场阶段性调整完毕,大量积聚的资金还是会流向互联网,因为除了互联网,没有任何领域可以容纳如此巨额的资金,也不可能有其他领域会比互联网更有潜力和活力。   第三,最让我欣慰的是,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并没有因此下降。相反,美国市场的调整使他们更看好新兴的中国市场。 #1 资本是产业的双刃剑   显然,本次Nasdaq的调整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但是,这次调整与其说是产业层面的调整,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调整;因为这次调整并不是产业方向出现重大问题,也不是各互联网企业经营出现重大滑坡,更不是因为众多互联网用户突然抛弃了网络。用户“落网”的速度并没有放缓,互联网企业的利好消息也没有减少,产业规模的增长依然强劲。   毋庸置疑的是,美国互联网经济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其根本因素不是技术本身,而在于庞大的资本,通过新的投资理念和新的市场机制,带动并刺激整个经济。   单是1999年,全美70%以上的风险投资涌入互联网,总额达到300多亿美元;1999年上市的307家互联网企业融资逾2000亿美元;所有互联网上市企业(以B2C为主)的股票市场价值达到1.3万亿美元。从初期的风险投资,到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市场,再到最后的股市,正是不同阶段庞大的资本推动,才促成了美国互联网的奇迹。   但是,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资本的狂热对产业是一把双刃剑。以巨额资本作为燃料的互联网产业同时也因此埋下隐患:在狂热的追捧下,平庸的投资者与优秀的投资者混合在一起,“愚笨”的资金与“聪明”的资金收获同样的回报。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这显然不合理,也不正常。   过去,风险投资家属于屈指可数的精英。这些小小的“俱乐部”成员,凭着老狐狸一般的嗅觉,专门在高风险领域,寻找最有前景的企业“幼苗”,以获取巨额回报。但是互联网来了,这次大潮彻底改变了风险投资者的界限,似乎人人都想成为风险投资家。   据统计,单是1998年,就有25万个人投资者将2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投向了3万多家创业公司。到现在,《幸福1000家》大企业中有20%以上设立了风险投资,而在两年前,这个比例不足1%。众多企业、机构和个人涌入风险投资阵营,极大地满足了创业公司的资金需求,直接掀起了互联网全球性的创业大潮。但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风险投资的专业性。   过去四五年,互联网持续的狂热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各类风险投资都同时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但是市场是残酷的,2000年的第一季度就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   到1999年底,共有409家互联网公司上市,而其中300家是在1999年一年中上市的,不可谓不疯狂。而一般来说,企业上市至少6个月后,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股票才能流通(而且还要分阶段逐步释放)。因此到了2000年3月份,市场上积聚了大量可流通的股票,而且这些股票都已经涨了好多倍。因此,一些重要的投资机构都在这时开始分批撤离。   当时的形势看起来一派大好,平庸的投资者继续涌入,但高盛、美林等投资银行陆续发表悲观报告(这是它们打击市场的信号),引发市场波动。随后,“追涨杀跌”的效应迅速展开,市场出现恐慌,一场大调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而且引发的恶性循环肯定深入而持久,对产业界、投资界形成一场严酷的考验。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调整,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与其叩问市场,不如问自己,自己是否优秀?! #1 中国互联网前景光明   美国互联网发展正在经历或将经历这么四个阶段:   一、1992—1995年:产业启蒙阶段(基础设施时代)   特征:早期消费者进入,市场商业化开始,属于投资尝试期。   二、1996—1999年:商业模式阶段(B2C黄金时代)   特征:主流消费者进入,形成竞争性市场,属于大规模投资期。   三、2000—2003年:收入主导阶段(B2B白银时代)   特征:迟疑徘徊者上网,应用深度拓展,属于资本市场波动期。   四、2004—:利润主导阶段(有线网、无线网、宽带网多元化,商业模式综合的青铜时代)   特征:社会全面应用;产业成熟;风险降低、资本消退。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滞后于美国一个阶段,也就是说,中国目前还处于第二阶段,即主流消费者进入,形成竞争性市场、投资者大量进入的阶段。这是一个今天充满机会、明天前途光明的时期。   从下面^24010101a^表中,也可以进一步看出中美互联网发展上的阶段差异。   当我5月6日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发表演讲时,没想到听众居然挤满了各个角落,而且多数都是“老外”。他们对中国互联网的热情并没有随着网络股的调整而下降。因为他们明白,美国与中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一个是2亿人口拥有近1亿网民、接近成熟的市场,而一个是12亿人口只有1000万网民的新兴市场,其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有天壤之别。   因此,面对股市的阶段性调整,中国的媒体、投资者、从业者更应该冷静、理智地思考,而不是盲目地附和。美国之行使我沉甸甸的心情松弛下来,也使我对中国互联网的认识更加坚定和冷静。相信通过这次调整,中国互联网能够培养出一批真正成熟的优秀企业家和投资家,真正塑造出全新的互联网发展理念,中国互联网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