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龙之谜 马凌 2000年 第14期   编者按:在本报上一期41版曾经刊出一条Mail.com建立亚洲最大互联网公司的消息,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引起了各方面广泛的关注,本报记者与天极网新闻中心记者一起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报道。   3月28日下午(美国纽约时间),美国互联网邮件服务提供商Mail.com公司忽然宣布,他们以64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的城市生活网站elong.com。在当天下午路透社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布了这一消息。3月29日上午(北京时间),e龙公司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新闻发布会,也向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但北京的发布会显得仓促而短暂,答记者问仅持续10多分钟就草草收场。加之由于事发突然,国内的媒体缺乏相应的准备,在新闻发布会上也难以得到详尽的信息,这一切都使e龙被收购的事件显得疑点重重,讳莫如深。e龙公司为何会被Mail.com收购?6400万美元收购价格是否代表e龙公司的价值?收购后e龙品牌价值以及发展方向是否会有所改变?这些问题顿时成为传媒关注的焦点。 #1  张黎刚:e龙没有卖!   从事件最初的报道来看,Mail.com收购e龙更像是一宗大鱼吃小鱼的吞并案例。业界普遍认为e龙是被卖掉了。但e龙CEO(首席执行官)张黎刚对此的解释是:并非如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一再强调,严格来说Mail.com和e龙之间并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收购,e龙并没有被卖掉,这只是一个股权转让,把e龙的股权让一部分出来与Mail.com共同成立一个新的公司。言下之意,双方只是各取所需,利益均沾。   据了解,Mail.com是美国一家较大的电子邮件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除了提供邮件服务以外,其更大的资本还在于它拥有多个价值连城的具有世界概念的域名。在该公司名下拥有1000多个域名,其中包括地域方面的如:usa.com、Europe.com、Asia.com等;也有职业方面的比如:Doctor.com等等。   为了更好利用这些域名,Mail.com采用一种借鸡下蛋的商业操作模式。它首先成立一个World.com公司将这1000多个域名尽收旗下。而这个公司就相当于一个投资银行,只要哪个域名下的市场发展起来了,就投资将这个域名变成一个真正的公司。然后通过各种形式收购或投资把当地有一定实力的网站品牌充实进来,因地制宜开展业务。   由于看好亚洲这个新兴的市场,World.com公司准备在亚洲成立两个公司,一个是即将推出的India.com,另一个就是Asia.com。e龙正是目前Asia.com投资的唯一网站。   e龙早在去年6月就与Mail.com有所接触,去年年底双方开始商谈合作的问题,而达成合作意向则是在今年1月下旬的时候。World.com的总裁Gary Milllin称,Mail.com之所以收购e龙是看上e龙的“管理团队以及他们对当地市场的深刻了解”,并表示将把e龙的商业模式扩大到亚洲其他地区。   e龙CEO张黎刚也表示,Mail.com与e龙合作主要基于两个原因:首先是Mail.com一直在寻找一个适合亚洲各国的商业网站模式,而e龙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的一个城市生活网站,其服务包括网上订宾馆房间、订机票、找工作、交友等等,这些操作模式是适用于整个亚洲各国,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第二个原因是e龙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公司能够在短短八九个月的时间内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并且拥有较大的知名度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加之e龙公司成立在美国,管理团队主要成员均有海外背景,这使他们在面对亚洲范围的业务时不存在能力上的障碍,这些都是让Mail.com公司所看好的。   业内人士则认为,Mail.com和e龙的联姻除了网站模式以及团队这两个原因以外,还由于e龙属于国内第二乃至第三梯队的网站,相对于新浪、网易等第一梯队的网站来说,盘子小,价廉物美,被Mail.com相中也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   目前,关于e龙被收购价格有6400万美元和6500万美元两种版本的说法。但据e龙中国董事长唐越称,这两个数字都不确切,双方除了股票交换以外,还有现金支出,并且“整个交易肯定超过1亿美元”。而关于e龙是否值6500万美元的问题,e龙方面则更是明确表示:绝对不止。   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如何评估一个网站的价值,都还没有现成的标准,主要还看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之间的协商。关键在于这6400万美元投资具体能占到e龙公司股份的多少,由于这是关系到一个谁掌握公司控制权的敏感问题,因而合作双方均未对外界透露。 #1  谁是最大的赢家   据报道,新组建的Asia.com公司,将以e龙公司为核心,在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建立地方子公司并提供互联网的B to B(商家对商家)及B to C(商家对消费者)业务。可以说,收购e龙仅仅是Mail.com进军亚洲互联网市场战略的第一步。   其实,提到Asia.com很容易让人想起去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China.com。单从域名上看,Asia.com就对China.com充满了挑战的意味,据美国的一些媒体报道,Asia.com将成为China.com最有力的竞争者。e龙CEO张黎刚则表示,Asia.com与China.com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但Asia.com无论是在业务范围、资金实力乃至品牌含金量方面都超过China.com。话虽如此,但目前China.com已经上市1年,不仅拥有相当的资金资源,而且还直接拥有极具价值的中国概念。Asia.com刚刚建立,是否能够击败China.com还很难说,好戏应该还在后头。   成功收购e龙不仅增加了Mail.com与China.com搏杀的筹码,还使Mail.com在股市上春风得意。3月29日Mail.com宣布收购e龙后,当天下午其股票就上涨了1.62美元,以19.75美元收盘。   Mail.com在这次并购案中受益匪浅,e龙方面也称自己没有吃亏。董事长唐越说,e龙之所以愿意与Mail.com合作,是一个你愿意在一个价值2亿美元的公司里拥有50%的股份,还是在一个50亿美元的公司里拥有10%股份的问题。在一个50亿美元的大公司里,拥有一个比较小的股份可能比在一间小公司里拿50%的股份会更值钱一点。他说,e龙管理层在Asia.com所拥有的股份肯定少于他们原来在e龙所拥有的股份,但是,“如果你在麦当劳有1%的股份,你肯定比在拥有一家普通的饭店100%的股份要值钱得多。”但也有人认为,6500万美元在整个e龙中所占股份也算不小,这种大规模的卖血行为对e龙而言是凶是吉还很难说。   人事方面的调整也是双方利益的焦点之一。e龙称,国内管理层基本上没有变动,而且还会有人参与到Asia.com公司,进行亚洲方面的运作。目前Asia.com的董事会还在组建之中,将在1个月之内对外宣布,并且“已经有一个很好的人选来执掌Asia.com。”   有报道称Asia.com的CEO是e龙的董事会主席唐越,但张黎刚否认了这种说法。不过眼下Asia.com旗下只有e龙一家网站,把中国互联网市场在整个亚洲的重要地位以及唐越的海外背景等因素综合在一起看,唐越仍然极有可能坐上Asia.com的头把交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Mail.com是美国一家较大的互联网邮件服务提供商,但无论从其股价还是知名度来看都实力平平。从我们收集的有关资料来看,Mail.com的这种投资运作还没有什么成功的案例,这次收购e龙也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所以无论对于Mail.com还是e龙来说,都是有相当的风险。到底是双赢还是鸡飞蛋打还有待于市场来验证。 #1  巧妙的上市游戏   几乎就在Mail.com和e龙宣布合作的同时,e龙就对外宣称:年底之前上市不成问题。对此,张黎刚解释说:因为Asia.com不是一个国内的公司,它只是有业务在中国,而且我们遵循中国的规章制度,这样我们的上市就不存在什么障碍。   与新浪、网易的曲线上市相比,e龙的上市游戏似乎玩得更为巧妙。   如今,为了回避政策坚冰,各大网站纷纷开始“变脸”,玩起了老鼠躲猫的曲线上市游戏。先是广州网易变成了美国网易,ICP一夜之间变成了技术软件开发和服务商;接着搜狐、新浪也纷纷宣称自己是“美国籍”。国内三大网站宁愿忍痛割掉身上最大的一块肥肉——国内业务,也要投向纳斯达克的怀抱,形势不可谓不惨烈。一周前,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表示:在我国加入WTO之前,网络公司如果要到海外上市,涉及网络内容服务的相关业务和资产都应当剥离出来。这使得国内网站的上市前景愈加黯淡。   而目前e龙通过这种借壳的方式一石二鸟,既得了眼前发展所需的一部分资金,同时又为将来保持网站的完整上市做好了铺垫。如果能够有效避开政策障碍,成功上市,倒也不失为许多网站未来的出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