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网络文学与纸版文学联姻 李靖国 2000年 第45期 #1 一、纸版文学期刊的困境   近年来,传统文学期刊订阅量锐减,有的刊物几近难以为继。业内人士一片忧虑和惊呼,甚至出现“中国纯文学的消亡,中国文学往何处去”的悲观论调!这里边问题甚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传统文学期刊仍停滞在旧的体制与运作方式上,同现代文化市场和读者需求严重脱节,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步伐,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容不能完全贴近生活;二是同作者和读者的联系交流十分迟缓阻隔。比方收到一本期刊,翻开一看,虽说总体上质量较高,不乏佳作,但篇幅与版面呆板冗长,不忍卒读。给编辑部投寄一篇稿件,或反馈点意见和建议,常常是泥牛入海。有的要等两三个月后才见分晓,甚至两三个月后仍是望眼欲穿音信杳无。传统文学期刊原来是作为事业单位,靠国家拨款维持。现国家逐步“断奶”,将其推向市场,若再不思改革进取,恐怕真的要陷于没落与覆亡的悲惨境地。 #1  二、网络文学与电子杂志的利弊   网络文学和电子杂志的兴起,给中国文学吹来清新的风。一些作品与言论尽管稚嫩粗浅,但文风活泼,观点率直、新颖,绝少八股意味,与生活紧密贴近,且运作方式灵活快捷,吸引和聚集着一大批年轻作者和读者。以上海的《榕树下》为例,全是电子邮件进行联系,只要文章内容健康、文字通顺,一般都可贴出。它每天编发更新作品数以百计,现代科技同文学创作结合的发展潮流,是文学与市场接轨的必然趋势。当前,它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与问题。比方说它至今大多还是非营利单位,无法支付稿酬,这样就难以长期稳定和扩大作者队伍,更难吸引专业作家与高质量的稿件;自身亦没有可靠的收入来源,网站经费难以长期支撑。版权保护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目前我国网民虽达2000万人,真正稳固的网络文学读者终究有限,十来亿国人眼下绝大部分依然是传统书刊的读者。网络作品必须在电脑上阅读,不象传统书刊可随身携带翻阅。上述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它的发展。 #1  三、摆脱困境共促繁荣的途径   只有纸版书刊同网络文学二者“联姻”,扬长避短,联手发展,才是相互摆脱困境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具体办法是以文学网站为依托,报社文学副刊、期刊、出版社丛书三者并举,一条龙服务,连锁经营,共同发展。以充分发挥网站容量巨大、运作快捷的优势,广泛联系作者和读者,吸引高手,培养新人。从网上选取质量较高、时间性强的精彩生动短文,在报纸上发表;选择质量高、时间要求相对不太强的长文在期刊上登载;再从网络、报、刊上精选出读者喜爱的优秀作品分类出版丛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样必然声势浩大,影响广泛,财源茂盛,取得任何报刊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有了强劲的经济基础,又可用高稿酬吸引来稿,何愁得不到好稿件。反过来又促进网站与期刊的蓬勃发展,相互支撑,形成良性互动循环。   眼下,经济界和教育界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现代化结构调整,其实文学出版界也存在一个现代化和结构调整的问题。那种大而全、小而全分散化、手工作坊型的陈旧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文学市场需求。谁走在前面谁就掌握主动,就能取得优势。实际上这种趋势已初见端睨,如《榕树下》是在上海文化出版社支持下成长壮大的,现已开始出丛书。报业集团办了“千龙”网站,报网结合,初见成效。《重庆文学》、《界限》、《星星》诗刊等均已上网。文化界是思想舆论前驱,再不能因循守旧,理应率先行动。我们殷切期待着这种“联姻”发展的繁荣局面早日到来。   近来读过一些讨论“网络文学”的文章,虽也谈到一些问题,我认为上述问题必须立足当前实际,从整体上解决船与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