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狐狸笨笨:新浪IT业界论坛最早的斑竹 苏爱民 2000年 第29期 过去的论坛,至少有一段时间,大家都是很忌讳一个网友使用不同的网名的。1996年上BBS,我也很不习惯同一个人用两个名字和我说话。也许他是善意的,也许他只不过是为了好玩,但是我还是觉得很过分,当时替报纸作文给虚拟空间罗列“罪状”的时候,就把这一条也算了进去。(^29040401a^) 四五年过去了,回头看看,我也有了一大堆笔名。昨天千龙网网友聚会,正在“小狐狸笨笨”到“ie笑话”的转型期,因此我也就不想参加了,可是终于摆脱不了“PLMM”的诱惑,不但去了,还被逼着当场说出实话来。 哈,我一眼看出许多人都是“吃了苍蝇”的样子,无论知情不知情的,一夜没有睡觉的我当时竟然有些无地自容的感觉了。 我是老网虫了。也为人民作过不少好事儿,现在联众上玩游戏的网友,网龄长一点儿的,都应该知道我,因为在1997年到1999年初的两年时间里,介绍网上游戏的国内个人网站,只有我一家。 也正因为做了好事没挣到钱,我对网络有一种又恨又爱的感受。不是吹的,美国回来的MBA哪能比得上我的水平。他在台上,我在台下,不过因为他有钱烧罢了。 网络是一面镜子。因为每个人的位置不同,在网上表现的方式也不同。网络文化在年轻人看来更多的是一种机遇,是实现自己理想,拓展人际关系,学习最新知识的工具;在比尔·盖茨等老人看来,不过是因势利导,独一无二的圈钱工具;在更加纯粹的金融界,报纸上说过,网络、基因或者什么其他稀奇古怪的东西,都不过是他们演出的道具。 网络对我来说,也因为我的好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就不断变换出不同的“网名”来。 1998年初我还在一本杂志当编辑,当时觉得需要找更多的机会。正好新浪的陈彤想做一个叫做“IT业界论坛”的新东东,我立即给他发了一个E-mail,说我很愿意做斑竹,于是一拍即合,过了两个星期吧,“IT业界论坛”就开通了。 那么我为什么对新浪感兴趣呢?这说起来就更早了。简单的说,1995年开始我一边做软件,一边在中国体育报社作兼职足球编辑,上网后却发现在国内根本找不到什么有人气的地方。所以新浪体育沙龙开通的时候,我还祝贺过呢。 1996年我参加报道奥运会,有了自己的上网号。因为职业原因,上网的头等大事就是在网上玩游戏,并且时不时地给IT媒体写一些游戏心得,于是也就开始有人来信向我问这问那,当时我已经是老网虫了:)。 我索性做了个个人网页,就是今天的《小苏中国象棋》。游戏也是体育的一部分,从体育媒体到IT媒体,我这一次转向也是很自然的。 但是1997年以后是我人生转折的开始,那时候IT公司的广告打得火热,媒体应接不暇。于是“版面上每个字都值钱”这个假的经济学概念出现了。作为IT从业人员,我创业未成,于是彻底转向到媒体方面来发展。但是毕竟隔行如隔山,而且媒体行业竟然变化得比IT业还要快,谁也没有想到。 1999年开始,我在某杂志上连载了自传体的《远离软件》、《项目经理》、《远离报界》小说,述说了心头的种种不平和迷惑甚至愤懑。但是我知道,我是离不开的。 一直到今天,我已经是这两个行业的过来人,并且暂时处于一种“旁观者清”的境界。起名“ie笑话”,是在笑话别人,也在笑话自己。中国的IT业走了弯路,IT报界也在走弯路,我也在走弯路,不能再走下去了! 哦,忘了说网名的来源。“小狐狸笨笨”的网名本来是取笑“小狐狸神”四年如一日网上灌水的,这可是中国最出名的网友了,但是他不会露面的。甚至到今天,我们不知道他是男是女。哈哈,时机未到、深藏不露吧。 “ie笑话”是学ie98老板“ie实验室”的。昨天我们还在聊天,他并不怪我。 我真实的原始网名叫“blueriver”,很好听的英文,是欧洲小孩喜欢用的那种。但是翻成中文就很不像话:“蓝河”,至少没有诗意,缺少了灵气。 网友莫怪,其实我认识的所有网友都有不同的网名儿,王小山就开玩笑说他有过好几十个。网上文化其实是一种轻松的文化,当你适应了气氛之后,你会觉得那根本没有功利性,惟有启迪人智慧、向上的高尚一面。 人类“虚拟”出来的东西,应该是最美好的。把网下面的事儿搬到网上来说,你再有道理也会走了调。 我并不忌讳谈朋友们借网络以展露自己文采,甚至IT老板们拿论坛当传声筒。但是朋友们要知道,那样的庸俗文化绝对是长不了的。 我的网页:http://gmd.126.com 我的E-mail:gmd@126.com OICQ: 376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