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我事业的好帮手 纪光伟 1999年 第40期 03版   在临床工作中,我习惯于结合临床收集的资料,从事医学研究,撰写文章。我深深地感到,写作是非常辛苦的。   我在写作中,发现大量的时间不是用在学术研究上,而是花在修改、抄写文章上。每篇文章改多少次,就要抄写多少次。抄写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往往要花大半天的时间。记得1988年我的科研课题《实时超声显像诊断阑尾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在鉴定前总结时,我反复修改了8稿,也就是说,我反复抄写了8次之多。工作十余年来,我完成了90余篇论文,40 余篇译文和400多篇科普作品,共约200多万字,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一笔一划的抄写出来的。时间长了,我的中指执笔处已经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了。我期盼着有一天能从这费时烦心的抄写中解放出来。   有人说,会用电脑是现代人的三大基本技能之一。早在80年代末,我就想学电脑,但当时电脑还是一个稀罕之物,一台286电脑就要1~2万元钱,我这一想法难以实现。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结识了电脑。   1995年,我的邻居买了一台电脑,我试着在机上打了一篇小文章,虽然打得很慢,一个晚上也只打了600多字,但终于收存在电脑里了。我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真是欣喜若狂,我想以后就再不用为手抄稿件而发愁了。经过几次练习,我基本上能独立操作了,从那以后,我与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5年8月,我下决心花了7000元买了一台486的电脑,开始了我的电脑写作生涯。起先,由于我操作不熟练,不习惯于一边操作电脑一边思考,常常需要事先将稿子写好,然后再开电脑输入,速度仍然很慢。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后,我终于适应了在电脑上写作了。现在,我可以一边看资料,一边用电脑,再也不用动笔写稿件了。平时,我将收集到的资料利用闲暇时间分门别类地输入电脑,需要时就从电脑内调出来使用,大大节省了时间。例如:在克隆绵羊“多利”诞生以后,我迅速调出了平时收集的资料,很快完成了关于克隆技术的系列稿件,迅速被许多报刊采用。可以这么说,我学电脑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完全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材”的。几年来,我用过CCED、WPS和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尤其是我用惯了CCED和WPS后,再用WORD,十分不习惯。但经过几天的适应后,我逐渐喜欢它了。它的确是一种不错的文字处理软件,“所看即所得”是它最大的优点。有时我也使用WPS2000,也觉得十分方便。   使用电脑后,我充分享受了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感受到了她的无穷魅力。1999年3月,我国第一例手术公证事件发生后,我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采访,并用电脑进行编辑,使我在2天时间内完成了近3万字的稿件,迅速发往全国各新闻媒体,被全国20多家报纸发表或转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我还是用手来抄写稿件的话,是达不到这么快的速度的。可以说,电脑已经成为我从事学术研究和科普创作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现在我不但能熟练地操作电脑,撰写文章,而且还利用它统计医学资料,将研究的病案资料或动物实验资料,输入电脑,用Foxbase和Excel软件进行处理,大大节省了统计的时间。   我不但用电脑进行写稿及统计工作,现在,我又上了网。在网上,我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太小了,我们可以到各国的图书馆里浏览,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久前,一位教授约请我写一篇关于“肺减容术”的综述,这是最近两三年国外才开始研究的新课题,国内尚未开展,当时我感到无从下手。后来,我想到了上网查询,在网上,我从美国国立图书馆内查到了1999年的最新资料。   此外,用电脑发E-mail,发传真,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我想,再过几年我一定会用电脑做更多的工作。   我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脑的进一步普及,电脑在医学上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一定能成为临床医生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