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计算机业给我们的启示 马雷·安 1999年 第13期 08版 有人可能对日本发展计算机产业的手段持有异议。诚然,日本的计算机公司在世界市场并不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但是他们支配了本国市场,并且在美国及世界的超级计算机市场上成为IBM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还向国际市场提供大量计算机部件。除此而外,伴随本国计算机产业的逐渐强大,他们迫使美国企业改进其产品以适应日本市场并提供日文版软件。计算机硬件产业的发展使日本的公司在许多电子尖端技术方面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为培养国内计算机产业,日本特别注意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施行市场干预政策以协调企业行为,同时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来保护生产者。 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一、为企业造就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 日本通产省控制了其高科技产业发展周期的全过程,针对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注重政策的连贯性。通产省的执行官员来自于日本著名大学。在日本,官僚是一种职业,他们不随政权的更替而变化,这就保证了通产省注重积累投资政策的稳定性,不会因领导人的更迭而影响政策的执行,使企业能够制定长期发展规划而不必担心税收、补贴、贸易、科学技术方面的突变。 #1 二、操纵外国企业及市场自主权 日本政府通过政策的运作,阻止外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近几十年来,通产省给外国企业和政府设置了重重障碍,同时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日本企业在许多领域,不付任何代价就得到美国开发的技术,这就保证了日本企业拥有国内市场。 #1 三、采取引进和改良外国技术,而不是开发新技术的政策 重视结果的态度使日本政府致力于将西方开发的技术实用化,而不是将资源浪费于不必要的重复开发。 #1 四、重视生产者的利益 通产省的计算机产业政策,重视的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政策给予生产者更大的利益。通产省通过发放技术补贴来刺激技术进步。毫无疑问,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日本的计算机用户不得不使用昂贵而技术相对落后的机器。从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计算机硬件产业才进入国际市场参予竞争。 #1 五、在鼓励协调合作的同时提倡竞争集团化 日本计算机产业的成功也得益于硬件制造企业的协作化。因为通产省认定,只有这样才能与国外大企业竞争。凭借政府的一贯支持,大型集团才能够顺利渡过经济衰退期,与此同时,通过长期协作,企业可以拥有稳定的高质量的零部件供货渠道。 然而,协作化也有弊端,虽然它是有效的,但并非最佳,常常因为过于刺激硬件制造商,导致高成本等问题出现。 在日本的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国际背景、以“系列会社”为代表的集团公司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事实上,日本主要的软件公司也是主要的硬件制造商。从这个意义上讲,软件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硬件产业的发展。日本公司在软件方面取得的成功仍然是有限的。虽然他们支配了国内9.56万亿日元的软件及信息服务市场,但是软件的进口额是出口额的100倍(1995年)。日本软件公司与美国同行相比仍然很弱小。人们普遍认为日本在制造技术的软件方面非常出色,如钢材生产自动化、自动工厂、数控设备等。但是日本在软件开发及软件理论方面的发展落后于具体应用方面。 政府发展软件产业最初级的方法是通过强有力的支持和对硬件产业的保护,培养像NEC、富士通和东芝等主要硬件制造公司,间接地帮助他们成为日本主要的软件开发商。政府在60~70年代对软件产业的直接干预仅仅限于某些协作研究开发和一些支持政策,而且是最小限度的投资,因此没起到多大作用。政府实质上允许大的硬件企业来操纵软件行业的竞争,这些大的硬件厂商在没有任何反托拉斯的约束下,通过对硬件和软件的捆绑销售以他们共有的标准配置系统来锁定计算机使用者,在使用者一旦购买了这个计算机系统后,他只能升级这个系统而不是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和重新熟悉其它系统。 以上分析概述了日本软硬件产业成功的因素。显然,中国将以自己的方式发展战略产业,但是仍可从日本的发展过程中学到许多东西。日本政府在硬件产业取得了成功并在软件产业发展的初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政府为使公司保持竞争力而制定了许多保护政策。日本企业也清楚他们不可能永远被政府保护。为了生存发展,必须具备竞争能力。另外,日本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广泛采纳经济界人士的意见,专家们比官员更了解市场和技术,同时政府和产业界可以互相监督。 但是,政府的作用非常有限,像软件开发这样的行业,技术更新迅速且具有跳跃性,不能靠模仿来学习他人的东西。政策的作用仅局限于最初的启动阶段。日本的产业政策为公司提供了一个安全港,使他们能够积聚必须的软件知识、技能、人力资源并提供国内市场。但是在80及90年代这些政策降低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政府为使日本在先进计算机技术取得领先方面所创造的环境和基础,特别是在软件产业方面,并不是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