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三日 刮目相看 林爱华 1999年 第24期 03版 小张是我儿时的玩伴,我们俩形影相伴,三天不往一处去便害相思病。前几天,他拉着我的手神秘地告诉我,他们单位的电脑上网了,我说上网有什么稀奇,偌大的中国不就200多万人上了网。据说上网极易上瘾,身陷其中能不能自拔,是喜是忧? 不知怎的,小张近来可神气了。我的机器遭遇CIH 病毒,找不到硬盘了,小张带来了个启动盘,用一些常用的软件修改了几个参数,就使硬盘恢复正常了,还给我上了一堂关于CIH病毒的课。我一头钻进书店,翻得眼花缭乱,也才找到了有关CIH的几个信息。向来专心研读,在技术方面领先的我,被小张甩在后面了。 我俩合订了几份期刊,如《电脑报》、《微型计算机》等。每次报刊到的时候,我俩都争着看、抢先看,看到有价值的资料就剪辑下来,各自收存。所以一份报纸经常被剪得七零八落的,谁后看谁遭殃。可这段时间,小张一反常态,不再与我争看、抢看了,却经常有滋有味地跟我讲解当日的××报上登出了个喜闻乐见的××消息。我说别胡扯了,报纸还没出来呢。过几天收到报纸,跟他讲的完全一致。原来小张通过网络就可以阅读到当日出版的还飘着“墨香”的电子期刊了。我在时间上也滞后了。 我们两个铁杆球迷,却从不一起看球,以免吵个不可开交。那天深夜直播欧洲冠军杯决赛,我俩都没看。第二天,我焦头烂额地找寻战况,但却无从寻觅,只好耐心的等啊等,等中午的体育新闻。当我盯着电视机时,小张打来电话,说我热爱的拜仁慕尼黑队输了,而他看好的曼联队在补时期间攻进两个球,最终以2:1获胜。我不相信,坚信我的拜仁队会赢,他说他是为了让我晚点难过,所以现在才打电话给我的,而他早上就从新浪网得知了比赛结果。看过体育新闻,果然小张所言非虚,拜仁队输了。我沉默了,一来为拜仁队输给曼联队而感到惋惜,同时亦为自己在信息上又滞后于小张而有一种失落感。网络,或许我该重新看待你了。 为朋友攒机,我网罗了一大堆近来报刊上的硬件报价单,张罗出一份详细的购买清单,估算需要人民币8000多元。我将单子交给小张,让他见识见识我的厉害,过几分钟后,小张给我递来一张报价单,同样的配件,价格上却与我了解的价格相差500多元,小张告诉我说,这是刚从网上下载的当日上海市场的电脑行情,此次,还推荐我选择××配件,并介绍此配件有什么好处,我纳闷了,500元钱,足够我跟商家磨上5天的嘴皮子了。看来网络的意义已不仅仅体现在技术、时间和信息上,在商战与购物中更是制胜法宝。 我下定决心,得去见识见识网络,去向往的BBS 馆喝喝茶,去瞧瞧伊妹儿的俊俏模样,去感受一下在网上周游列国的感觉。 第一次来到网上,上海热线这一星级站点让我心动不已,丰富的信息、热闹的气氛,我着实被“格式化”了,一有时间就去找小张“自投罗网”。在网上,我和我班的团支部书记喝过“茶”;和大庆一位从未见过面的女网友发过E-mail,没准这位大庆MM长得黑乎乎地冒油呢。流芳溢彩的网络,让我徜徉得薰薰欲醉、留连忘返。更让我惊奇的是,网上还有与我们单位的人事工作紧密相关的1999年毕业生名册,花了10分钟的时间我便干净利落地将其下载了。这可是我坐了来回5个小时的公交车,到市里专程拷贝回来的。我真后悔,没搭上这信息快车,10分钟与5 小时,相差30倍。我一直引以自豪的工作效率在信息快车急驰过后形成的气流中被吹得荡然无存。 以前,小张叫我“老师”。现在,为让小张高兴,教我几手网上绝招,我得跟在他后面忍气吞声地叫他“老师”,着实让人威风扫地。落后就要挨打,谁叫我不早点上网呢。 按:《上网三日 刮目相看》一文是真人真事,更是我心理感受的真实流露。在小张单位上网后不久,我便给单位写了份《关于加速本局信息化建设的报告》,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并决定将上网事宜提上近期的议事日程,但我早已望眼欲穿了,又怎能望梅止渴呢?只希望这篇让人贻笑大方的小作,能为大家带来一份欢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