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计数作弊方法大曝光 张佳昺 1999年 第39期 44版 近段时间网站收购事件时有发生,诸如联众被收购以及高春晖个人网站加盟金山。在这一起起收购事件中,衡量一个网站是否具有收购价值的重要指标便是这个网站的访问量。毋容质疑,访问量这个指标的确很有用,但它真的那么可信么?未必。笔者也可以算一个老网民了,逛的网站多再加上也粗通HTML语言,对于如今国内网络上许多哄抬访问量的方法也有个一知半解,在这里将它们曝曝光,以免它们再欺骗善良的网民。 第一招:重复刷新法。在访问统计系统出现之前,统计访问量的唯一标准是计数器。计数器是一个很简单的CGI程序,只要你将网页刷新一次,它的计数就会加一。所以有的网站建设者便通过在一个页面中放置成百甚至上千个同一计数器,这个页面每刷新一次,计数器的数字便会往上跳几百甚至几千次。这个办法简便易行而且效率很高,以前使用的人不少。不过访问统计系统出现之后,由于增加了对于同一个IP地址短时间内大量访问同一个统计系统的侦察,并通过忽略不计或取消其使用资格的方法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现在使用第一招的人很少了,而纷纷改用另外几招。 第二招:群策群力法。如果你到网易访问统计系统的排行榜去看一看,有十多个名列个人网站排行榜一百强的网站,它们的日访问量都在五千以上甚至上万。真的有那么多人访问?当然不是。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它们主页的HTML代码,你就会发现,他们一个网站除了一个正常的访问系统外,往往还要连接8~12个不同的访问统计系统,而这些额外的访问统计系统不是大小被设置为0×0就是被放在1200×1000以外的页面里,使你很难发现。你每访问这个站点一次,都会顺带使其他8~12个访问统计系统的访问人数往上跳一格(尽管你并没有真正到过那些站点)。如果你能够找到十几个互相做访问统计系统的连接,可以使你的访问量是真实访问量的十几倍。 第三招:众心归一法。眼下有不少的网站纷纷建立自己的子站,按理说,应该分别使用不同的访问统计系统统计不同子站的访问量,这样才能够比较客观地反应这些站点的受欢迎程度。但是有的网站建设者却让这些子站都使用同一个访问统计系统,使人产生错觉:每一个子站都有很高的访问量。如果一个网站没有子站,但有许多的镜像站那也可以采用这个办法。只需要在每一个镜像站都通过FRAME连接到其他的镜像站,并在这些页面中都放置同一个访问统计系统,这样访问者每访问一个镜像站也同时访问了其他许多的镜像站,使访问量成倍增加。尽管这些访问量都来自同一个IP地址,但并不来自同一个URL的页面,所以很难被访问统计系统发现在作弊。如果网页制作者的编程技术高明,利用SCRIPT语言随机访问不同的镜像站,那么被发现作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第四招:移花接木法。这是最为卑鄙的一招。找一些访问量大的论坛,然后利用特殊的手法发一份帖子(方法类似于网上流传甚广的留言版简单黑客法,可以参阅有关资料),在其中加入访问统计系统的连接,并将连接大小设为0×0,最后再给这个帖子起一个骇人听闻的名字吸引别人访问。这样,别人每看一次你的帖子,你的访问量就上去了一次,尽管那个人也许压根就不知道你的网站。 第五招:混淆视听法。近日连接上我国一个著名的网络门户,发现它正在宣称自己的日访问量已超过一百万。惊诧之余便是怀疑,我国网民不过四百万,难道每天都有四分之一的网民去访问这个站点。随即我便调阅了相关报道,这才发现,原来它所宣称的日访问量并非是我们习惯意义上的每日访问人数,而是每日访问页面数。这个既提供新闻又提供搜索引擎的网站,每一条新闻、每一个搜索栏目都算一个页面,而哪个访问者不一次访问十几个页面呢,如此算来日访问量过百万,也不奇怪。这家网站用的便是混淆视听法,故意混淆“每日访问人数”与“每日访问页面”的区别,造成访问量巨大的假象。 以上五招便是常用的计数系统作弊方法,这些方法无疑都说明,纯粹的“访问量”对于评价一个网站的优劣其意义是不大的。单单看访问量,我们无法知道这其中是否掺杂着水分,这便是访问量“量的无效性”;单单看访问量,我们更无法知道访问者究竟是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引来随后便离开的无效访客还是忠心耿耿的老访客,这便是访问量“质的无效性”。 那么,用什么指标来替代访问量呢?笔者认为,用户数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指标。眼下,提供各类服务的商业网站多半要求使用者注册,而普通的个人网站也会设立一个邮件列表来联系访问者。注册用户或者参加邮件列表的用户必定是这个网站的忠实用户,而这些用户,对于网站的投资者来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联众”的访问量在国内不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它有四十万注册用户,所以它值一千万;“网易”能够成为如今中国互联网的佼佼者,因为它在中国互联网刚刚起步的时候便积累了上万个个人主页用户,并依靠这些用户的影响使规模得到不断扩大。 当然,“用户数”未必是最好的衡量指标,我们应该还可以找到更好的指标。如果你找到更好的指标,欢迎到我的网站(http:∥woyao.yeah.net)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