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乱”与“治罪” 吴越 1999年 第40期 25版   编者按:1999年6月15日,王蒙、张洁、张抗抗、刘震云、毕淑敏、张承志六位作家向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由“世纪互连通讯技术公司”主办的“北京热线”网站(www.bol.com.cn),未经许可将他们享有完全著作权的文学作品登载到网上,要求赔偿经济和精神损失。六位作家诉讼被侵权的作品分别为:王蒙的《坚硬的稀粥》、张洁的《漫长的路》、张抗抗的《白罂粟》、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毕淑敏的《预约死亡》、张承志的《黑骏马》和《北方的河》。9月18日上午11点,北京海淀区法院一审判决“北京在线”造成对著作权的侵犯,法庭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权使用原告享有著作权的七部作品,向原告公开赔礼致歉,分别向张洁、张抗抗、刘震云、毕淑敏、王蒙和张承志赔偿经济损失三千元(人民币,下同)、三千一百五十元、一万两千元、两万一千九百元、三千元和三万一千五百元,案件引起业内普遍关注。就在18日中午,判决结果传出后,著名作家吴越从作家的角度,为我们写来了本文。他亲身经历了案件的审判各个时期,参与了作家们针对这个案件的座谈会,他从作家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深层次反思了这个案件将对我们的网络发展产生的影响。   据统计,全国共有200多个网站设有文学栏目,网友们可以在网上看到上百名作家的几百部长中短篇小说。除了“网络作家”自己写的作品和没有版权的古典文学之外,其中绝大多数作品没有得到作家的授权。更何况在海外特别是美国还有好几个专门介绍中国文学的网站,将古典小说及“五四”以来知名作家的主要作品几乎全部搜罗进去了。   网上的“书库”,有点儿近似于图书馆,无偿地给网友们提供了大量的精神食粮,并使读者通过网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成就。对网民们来说,不用花钱买书,甚至连大门都不用出,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小说下载以后慢慢儿看,当然是一件大大的好事。这样的好事,只有现代信息科学高度发达的前提下才能够做到。   网上书库,1996年就出现了。图书的来源,除了一部分是由网站聘请专人扫描、录入制作外,有相当一部分是爱好文学的热心网友将原著扫描、录入之后用E-mail传递给网站的,这种行为极少得到作者的同意或授权。中国作家上网的不多,尽管许多作品在网上已经炒得沸沸扬扬,许多作家居然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件事情。1998年年底,张抗抗的朋友告诉她在网上看见了她的《白罂粟》,这才引起她的注意。她一方面委托律师调查此事,一方面也提请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予以关注。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与中华版权保护中心联合召开了一次有作家、律师、信息产业部以及版权局官员参加的座谈会,就“网上传书”是否违法进行了讨论。   我参加了这个座谈会。关于“网上传书”是否违法的讨论,除我一个持不同见解外,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是一种侵权行为。   这以后,王蒙、张洁、张抗抗、毕淑敏等六位作家在“北京在线”网站上发现了自己享有著作权但未经授权的作品,大家认为这是侵权行为,于是就联合起来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999年9月18日,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判。原告六作家均未出庭,而是委托中华版权保护中心法律部的一位官员和律师为代理人;被告世纪互联通讯技术公司的法人也未到庭,也是由律师作为代理人出庭。经过将近三个小时的法庭取证和辨论,最后当庭判决:尽管“北京在线”所载的作品不是网友用E-mail发来,就是从别的网站上转载,主观上并没有故意侵权的动机与意识,但是未经上述六作家的授权,客观上仍是侵权行为,责令被告在网站上刊登启事向六作家道歉,并分别支付稿酬几百元、几千元到万余元不等。至此,中国首例文学作品网上侵权案暂时落下了帷幕。这样的判决,其实早在被告一方的意料之中,但没想到所付稿酬会如此之高(转载稿酬应付原稿酬的20%)。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168万台电脑上网,共有“网虫”400多万,其中有52%的网友在网上下载文学作品来阅读。这200多万“网上读者”所读的书,当然不可能是“北京在线”一家所提供,也绝不会仅仅是王蒙等六位作家的作品。全国200多家网站之所以在网上开辟“图书阅览室”一栏,是根据国家《版权法》没有明文规定“图书上网”违法,而把它看成是为广大网民提供服务的“网上图书馆”。“网上图书馆”不出售图书,不以提供图书阅览为盈利手段。它与盗版的书刊和音像制品绝不是一回事儿。而且网上读者与书刊读者并不是一个群体,二者“重影”部分并不大。如果觉得某一部分书好,还有可能去买一部回来珍藏。但是作家们认为“网上传书”以后,肯定会影响图书的销路,因而影响了作家的利益。如果此说成立,则图书馆出借图书,也会影图书的销路,也是侵权行为了。   一方面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一方面是200多万网上读者的阅读需要,加上许多热心网虫的大力支持和主观上认为并不违法的认识,导致前一时期“网上图书”管理混乱的局面(突出表现为网友操作,互相转载,错别字连篇,为作者、读者所无法忍受)。这种混乱的局面,是网络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学阵地发展的必然,其责任不在网站,更不在“北京在线”一家。因此,我认为在全国有200多家网站设立“图书阅览室”的情况下,却单单状告“北京在线”一家、责罚“北京在线”一家,是不公平的。国家有关部门发现网上传书的混乱局面以后,当前最要紧的,是如何立法“治乱”,而不是对哪一家“治罪”。   中国的文学书刊市场,由于作家认识水平的主观因素加上被影视作品抢走了阅读时间的客观因素,目前正处于一个大滑坡阶段,文学作品的读者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中国作家如果不是一叶蔽目又固步自封的话,应该看到网上今天有200多万读者(明天还将更多)的这块阵地,因此,我个人认为,中国作家有必要也有责任占领这块阵地,主动把自己的作品送到网上,争取更多的网上读者。“北京在线”也明确表示:他们不会因噎废食,绝不会在关闭了王蒙等人的小说之后,从此不敢再设立“图书阅览室”了。   今天,我和几个作家朋友正式向“北京在线”的创办人诸晓伟先生明确表示:为了占领并充实“网络文学”这一阵地,我们不但将无偿把各自的成名精品输送到网络上去,供读者下载阅读,而且还将把我们新近写成的力作优先上网,广泛征求意见,然后根据反馈回来的意见认真修改。这一做法,也许会一改多年来形成的文学作品由几个编辑“把关”的少数人审稿为多数人“定音”的群众路线,从而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走出一条崭新的路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