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赵威 阳光 1998年 第30期 08版 #1  赵威,来自于白山黑水之间,他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又红又专”的好学生,29岁时就稳任方正集团的副总裁,以青春的“少帅”形象跻身于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最高管理层,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他特有的自信和稳重。他自己称,之所以一帆风顺,原因很简单,“只是机遇、勤奋加上为人,因为我相信,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   “总想比别人好一点”   赵威毕业那年,正值“公司热”,他放弃了从政的梦想,一头扎进商海,进入北大方正的前身北大新技术公司营销部工作。当时的北大新技术公司只是个小公司,但小公司也意味着机会无限,况且又是北大的企业,前景应该不错,赵威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一切从头开始,赵威开始了“现学现卖”的职业经商生涯:从软件安装、调试到维修……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操办,边摸索,边总结。赵威总是抓住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和间隙,琢磨、研究。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不屑做向用户作演示之类的简单活儿,但赵威硬是一遍遍地练熟了,还做了一份样张,上面穷尽了方正出版所能完成的几十种字形变化和格式,经营主任见了,大加赞赏,把它压在玻璃板底下作为示范。   正是凭着他一贯的勤奋和努力,1989年初,赵威被任命为经营部副主任,这时距他跨入公司大门才半年多时间。“我干事比较细致踏实,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总想要做得比别人好一点”,赵威总是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 #1锋芒初露   赵威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勤奋,更在于他“有思路,重战略”。1990年,方正决定在全国建立分公司网,以广州和上海为试点。赵威当即主动请缨,赶赴广州建立方正的第一个分支机构——方正华南服务部,他迫切想在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独立开拓一番事业。   那时正是方正发展中最困难的一段时期,没有客户基础,没有品牌,没有经验,全凭推销员的一张嘴。赵威他们每到一处,先找一个小旅店住下,然后找来一本当地的电话簿,挨个给印刷厂、报社、出版社打电话,要求登门拜访;电话里不理睬的,第二天就直接找上门。一年下来,这个只有两个人的办事处竟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是北大的牌子和王选的技术在起作用,还是赵威学生般的质朴和无商不诚的经营作风感动了客户?赵威现在也说不清,“或许两者都兼而有之吧。”赵威如是说。   1992年,赵威圆满完成了广州分公司的筹建任务,奉命回京。此时的“中关村”,计算机市场正值“八国联军”大举“进犯”,IBM、HP、AST……所有的洋品牌都开始登陆中国,中关村到处都在倒腾机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下,赵威却在其中看到了无限商机,他找到当时的主管副总裁张玉峰,要求“独立”,涉足硬件代理销售领域,赵威想藉此进驻一片新的园地。   张玉峰笑允了。赵威当即招募了三五个人,在一间占办公室1/3空间的格子间里忙碌起来,“电子设备部”就此正式挂牌。最初,他们代理销售AST品牌电脑,半年后就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但赵威对此却并不满足,为了把这块馅饼做大,他决定要做一家国外著名品牌电脑的总代理,经过多方谈判,最后方正成为了DEC电脑在中国的独家总代理。   加快周转速度;从无序中找有序,建立平稳的市场价格体系;举办一系列全国性的大型展示会……赵威制定的市场策略着着领先,局局为新。1993年即实现PC销售收入1500万元,1994年近5亿元,利润近1亿元,每年以30%的速度猛增,在国际PC市场上名不见经传的DEC电脑在中国却大行其道,品牌知名度稳坐第四,直逼第三。 #1“占了年青的便宜”   随着方正电脑在市场上异军突起,1995年初,赵威被任命为集团副总裁,并成为方正(香港)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赵威的少帅形象在香港的上市公司里也堪称是独树一帜、绝无仅有。赵威则把这些看得很淡,称自己只是“占了年青的便宜”。   赵威现在负责方正信息产业的日常管理,上任伊始,他就在公司的组织结构、财务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成绩斐然。赵威说:“与我共事的都是一群非常开明的领导,像董事长张玉峰、总裁张兆东等,他们在管理、为人方面都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帮助。”   已过而立之年的赵威自称对什么都不敏感,忙起来一天不吃饭也不觉得饿,一年四季都是床上一床被子,偶尔看着看着电视就睡着了,常常是半夜被冻醒过来。“好身体使我十年来从未请过一次假”,赵威很自豪地说。最后,赵威喜滋滋地要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话未出口,赵威抿着嘴笑了好一会儿,说,最令他高兴的是,他最近已有了一个女朋友,“跟我想象的一模一样”,赵威说。这下可好,总算除去了方正老板们的一大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