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太平洋的E-mail情缘 徐科 1998年 第17期 24版   我有一位大洋彼岸的女友——Nicole(琳卡)。她今年十八岁,出生于马来西亚,如今在美国读书。我与她交流不是通过邮政信件,而是通过快如闪电的E-mail来实现。短短数月的交往,我和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自己与她无所不谈,有时一封信竟要写好几个小时,我总希望把自己想对她说的话语一股脑儿全写进去。   最令我感动的是我俩刚开始通过E-mail交往的一段往事。当时,我正在网上冲浪,突然发现一位名叫Nicole的马来西亚女孩正寻求一位华人笔友,而且她的年龄与我相近。   抱着好奇的态度,我写了一封中国式的英文E-mail寄给她,开头一句便说明:“My English is poor,but 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然后, 把自己的国籍等情况做了一番简明介绍。没想到,第二天我就从电子信箱中收到了一封从大洋彼岸飘过来的E-mail。其中的一句话真还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Xu Ke don′t worry about your English and something else,I′m Chinese too.”没想到她也是炎黄子孙。   琳卡介绍她的家族叫“Hakka”,我当时以为“Hakka”是马来语,于是回信开玩笑说自己不懂马来语。没想到,她竟为此而生气,并且肯定那有中文含义。同时,她还要我去问问自己的父母。当然,我的爸妈也不知道。我查了一晚上的《中华大百科全书》,终于弄明白“Hakka”是“客家人”的意思。原来,这位马来西亚女孩的祖先还源自中华大地。于是,我花费了大量心血给琳卡写了一封道歉信。   误会消除后,我们正式交往起来,起初只谈谈各自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渐渐地,我们俩的友谊向更深的层次发展。比如:她会细心地将我每一封信中用错的单词、语法指出来,加以纠正。近来,我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就是这个原因。而且,我们还喜欢彼此谈谈对人生的看法,对理想的追求。不知为什么,我总爱在黎明时写这些东西,也许只有在那种朝阳初升的情境中,我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真谛。而此时大洋彼岸的她,也许正在晚霞满天的黄昏中端坐在电脑前,等待着我的回信。   有一天,我猛然发现,自己在心灵深处感觉到已离不开远方的琳卡。以前,每星期我只与琳卡互通一两次信。而现在,我恨不得每天都给她发封E-mail。当然,我的信箱也总是被琳卡的E-mail装得满满的。   是琳卡,让我在寂寞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了一眼清亮的心灵之泉;是琳卡,让我感触到了隔海相望却又近在咫尺的神秘情感。我将永远保存这一份深厚而又不同寻常的情谊,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