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声的世界放歌——一位残疾网员的故事 1998年 第11期 17版 #1  在网上,有一位叫曾智彪的聋人网友。他不仅先后建立起两个个人主页,而且还在网上热心地帮助着他人。日前,本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在网上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111701a^ #1网络打开一扇窗   曾智彪与网络的结缘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现年35岁的曾智彪是沈阳23工厂的工人。1963年,曾智彪出生不久,即被发现患了先天性失聪症。1980年从沈阳市皇姑区聋校初中毕业后,勤奋好学的曾智彪一直想有一技之长,多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他选择了电脑。为了提高知识、扩大眼界,曾智彪自费报名参加了电脑班学习,与此同时还经常阅读《电脑报》及其他电脑方面的报纸杂志。努力地学习使曾智彪进步很快,他相继获得了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初、中级技术等级证书。   随着学习的深入,曾智彪对电脑不再满足于纸上谈兵,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1995年秋,32岁的曾智彪拿出自己多年来一分一角攒下的8000元钱,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手头有关的电脑书籍,自购电脑散件,动手组装了一台电脑。   一开机,电脑竟能正常地工作。曾智彪高兴极了,那一刻,曾智彪觉得自己开始成为一位真正的电脑爱好者。自从有了电脑,曾智彪把整个身心都扑在电脑上,他学会了五笔字型,学会了Windows,学会了各种程序的编制。然而,时间一长,曾智彪发现自己并没打开封闭的世界,因为他所购买的软件毕竟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这时,恰逢Internet初露头角,曾智彪大喜过望。他想,上Internet可寻找聋人朋友,互相了解对方的情况;或者,有什么电脑的难题也可以在Internet向众多网友求助,何乐而不为呢?就这么决定,入网!   1997年2月2日,曾智彪花了500元的入网费和信用点费上网了。据有关媒体报道,他是中国第一位残疾人网民。   网络,从此为曾智彪开启了一扇窗。 #1“我既不聋也不哑”   在瀛海威论坛上,曾智彪发表了自己的第一条消息,一条寻找聋人朋友的消息,并给自己取了个化名──zenger。   曾智彪除利用网络寻找自己的聋人朋友外,还积极地与其他网友交流。在网上,曾智彪发现,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上网的人往往不用真名,而用化名。但有些网友的化名既没个性又缺乏内涵,曾智彪就此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呼吁大家一起维护网上的“环境”。曾智彪的倡仪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与呼应。第二天,曾智彪的电子信箱就多了好几个网友的E-MAIL。   曾智彪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网友与自己有着共同语言,更让曾智彪感到高兴的是:在网上,健全人与聋哑人之间并不存在区别。   尽管曾智彪听不见人言歌声,但他有颗善良的心,有对朋友的火热情怀,有丰富而独特的人生体验,这使得他在很多问题上反而显得比常人更加“耳聪目明”。他的见解,尤其是有关人生和感情方面的见解,往往独树一帜,令人深省。渐渐地,曾智彪成为瀛海威论坛中一位颇有名气的发言人。   1997年8月,新华社的一位记者在网上给曾智彪转来残疾考生陈兆圣的信,希望曾智彪回复一下。陈兆圣在信中写到:   “我是一名苏北农村的残疾青年,名叫陈兆圣,因小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我想向你倾诉我连续两年达到高考分数线但未被录取的遭遇……”   凭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曾智彪成功地抚平了陈兆圣心灵的创伤。这件事给曾智彪很大的触动。恰逢此时,瀛海威沈阳分公司动员他在网上主持一个“北方鸿雁”的论坛,让他更好地与网友们进行交流。“北方鸿雁”是个旨在解决网友们心理疙瘩的交流性栏目,这一栏目后来被众多新闻媒体称作“网上心理咨询热线"。   1997年8月,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曾智彪的“北方鸿雁”终于正式推出,在论坛的开篇语里,曾智彪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我自信既不聋也不哑,这已经成为我实实在在的一种感受。朋友,你有什么苦恼需要倾诉吗?我真诚地希望能成为您的朋友。”   让曾智彪始料不及的是,“北方鸿雁”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四川、浙江、上海等省市的数百名网员争相给他发来电子邮件,曾智彪一一给予解答。他的解答,让很多在爱情上遇到挫折的年轻人茅塞顿开,让很多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麻烦的人不再烦恼……   曾智彪是一位聋哑人,但他却在开导健全人,给健全人带来快乐。 #1没有噪声的心灵   1997年11月份,曾智彪又在网易上建立了个人主页(www.nease.net/~zenger),并加上了计数器和留言簿。与他在瀛海威的第一个主页不同的是,这是专为聋哑网友服务的主页。   真的很佩服您,   我不能想象没有声音的世界,   但是我能理解没有噪声的心灵。   这是一位署名为“边城浪子”的网友在曾智彪的个人主页上的留言。是啊!失去听觉的曾智彪虽然面对着一个没有声音的世界,但他用他的努力和毅力营造出自己的一片没有噪音的心灵。   网络给曾智彪的人生带来很大改变。网络给曾智彪开启了一扇窗,他不再感到孤独,也不再感到有什么语言障碍。曾智彪钟情于网络,因为网络给了曾智彪一个说话的地方,曾智彪可以很容易地与许许多多的网友聊着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和交流各种上网的经验。   网络还给曾智彪带来了快乐与友情。1997年夏天,为了给远赴美国的女网友oak送行,他带领一批聋哑人(曾智彪还兼任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聋协委员和皇姑区残联聋协副主席的职务)组建了zenger篮球队,和另外一支由网友组织的篮球队进行了一场较量。最后,身为沈阳工业大学女篮队长的oak拉着曾智彪的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oak到美国后,第一封电子邮件就写给了曾智彪。   曾智彪的事迹激励了许多与他一样有残疾的朋友和他们的亲人。他们给曾智彪发电子邮件,把曾智彪的主页当作他们的一个进行自由交流的绝佳场所。   一位叫zjyyc的上海残疾人朋友在看完曾智彪的主页后禁不住向他倾诉自己的遭遇。两颗心灵的真诚交流打动了许多人。   来自珠海的陈革在曾智彪的主页中留下这么一段话:   看了您的网页,十分感动。更让人感动的是您战胜不幸的勇气和智慧。我的父母也是聋哑人,我会用你的事迹去鼓励他们。   如今,访问曾智彪两个主页的人已有近千人,人数虽然不多,但大多是一些与曾智彪一样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和因他的事迹而受感动的健全人。对于所有的来信,曾智彪都一一回信,鼓励和感谢他们。   曾智彪说,网络是本大书,比如碰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网上向有经验的网友请教,而且更容易得到一些答复;网络同时是个资料库,有那么多的好东东,自己缺一些软件都可以在Internet中得到;网络还是个大舞台,在网络上,像他这样的聋哑人有了新的选择,可以随时随地与每个网友“说话”,可以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曾智彪希望成为聋哑学校的一名计算机教师,或者能从事有关网络的工作,他还告诉我们,他准备写一本自传体的小说──《在此无声的世界》,发表的地点自然是在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