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院士小记 1998年 第14期 01版 #1  编者按 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十分关注电脑在中国的普及。作为本报顾问,他多次勉励我们要始终坚持通俗实用、面向大众的办报方向。今年1月26日,周光召院士撰写的《信息科技与我们的未来》一文在本报刊发后,许多报刊纷纷转载,在业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1998年3月25日,周光召院士在听取了电脑报同仁的工作汇报后,愉快地接受了本报常务副总编陈宗周同志的专访。据悉,这是周光召院士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首次接受新闻单位的采访。   北京,春意盎然。长安街上,在木樨地中国科协的一间洒满阳光的小会客室里,挂着李四光、周培源、钱学森、卢嘉锡、朱光亚五位著名科学家的画像,他们是中国科协先后的五任主席。望着这些科学界泰斗,不由想起中国科教兴国的漫漫历程。   一位注定要成为这排画像中一张的学者健步走进会客室。他,就是现任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当他和电脑报几位同仁一一亲切握手时,传导过来的是令人振奋的关切和希望,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之握,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人上进。   周光召院士的职务很多。在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上,他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可是,我们还不大习惯用这一最新、最高的职务来称呼他 ,仍称他为“光召主席”。还有人称他为“周院长”——他是中国科学院前任院长。他本人似乎对这各种称呼全不在意,任由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选取。其实,若干年后,这些称谓会回归到一个:科学家。   周光召院士是杰出的科学家,他在理论物理的各主要领域都有创造性的成果,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和战略武器的设计、定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世界科学界有广泛影响,使他成为美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院士,是目前我国担任外籍院士最多的科学家。由于他对中国和世界科学的杰出贡献,一颗国际编号为“3462号”的小行星在1996年被命名为“周光召星”。   科学家自有科学家的情怀。我目睹过周光召院士的真情流露。1997年12月,周光召院士到重庆大学视察,在座谈时,他谈起了马寅初。马寅初曾在重庆大学工作,建国之初,马寅初预见性地提出了正确的人口理论,却被粗暴、错误地批判,造成了影响中国发展的大悲剧。他回忆起马寅初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说自己对这种精神特有感触。那段话不长,但说得异常严肃、沉重,极富感情色彩,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另一次是在饭桌上,不知怎么谈起了三峡库区的生态问题。他突然放下筷子,提高了说话的声音,一向平和的学者变得很激动。他直率地批评有些人在三峡生态问题上不尊重科学,听不进不同意见。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在场的重庆市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三峡移民问题的难度。   两次亲历的小事,给我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他的学问和他的人品令人高山仰止。   这样一位可敬的科学家,又是十分真诚的电脑迷。他有好几台电脑,家里一台,办公室一台,无论出差走到哪里,须臾不可离去的则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很难想象,离开了电脑,这位科学家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   周光召院士对电脑很熟悉,也可以通过一件小事来说明。一次在重庆市委小礼堂作报告,他担心投影仪与电脑接口不匹配,坚持要提前到场调试。报告是在下午2时举行,工作人员考虑到他是著名科学家、高级领导,又是60多岁的人了,建议他午休一会,调试工作由电脑技术人员来做。可是他执意不肯,一定要亲自调试。后来的结果是戏剧性的:好几位电脑专业人员解决不好的接口匹配问题,按他提出的意见,很快得到解决。我们惊讶于周光召院士对电脑的熟悉,秘书这才悄悄给大家交底:在中国科学院,他是有名的电脑通。   周光召院士使用PC机时间并不长,才三四年,但是他学习电脑知识十分认真,在有些方面遇到问题的时候,还经常请教电脑专家,所以,掌握了不少应用技巧。他熟悉许多软件的功能和用法。他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用一些新软件,只要有机会,他总会逛逛软件店。与周光召院士聊软件,即使是专业人员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有的软件他可能玩得比你更娴熟。我请他谈谈常用的软件,他如数家珍地一口气讲了一大串。他列举一种软件,有时还要顺便提及与之功能相近的软件。例如,他用的浏览器软件是Netscape的Navigator而不是微软公司的IE;图形软件用的是微软公司的Picture而不是Adobe公司的Photoshop;看VCD用的是软解压软件Xing MPEG 3.3而没有用解压卡等等。这时,我觉得面前是一位实实在在的电脑迷了。   他又不只是一般的电脑迷。作为有非凡洞察力的学者,他深刻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高度重视电脑在中国社会的普及。于是,他常因电脑在中国普及中出现的问题而思考。他认为,中国的国情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家庭把电脑当成高档商品,很不容易凑近万元钱买一台,总希望它的生命周期长一点好。可是,现在的潮流是PC机每半年就更新换代一次,中国的家庭很难追赶。他说:“这很令人沮丧。”他希望能找到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让中国的家庭电脑用户不用花很多的钱就能让电脑升级。他与联想公司谈过这个问题,希望引起电脑厂商的高度重视。   他希望《电脑报》多宣传一下,呼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二手货电脑市场,多介绍一些硬件和软件的升级知识。他还希望在电脑系统越来越复杂的同时,学习使用电脑的过程应变得越来越简单。这些希望,都是电脑用户们的心声,但系统地提出来,则需要高屋建瓴的专家眼光了。所以他确实不是一般的电脑迷。   那么,周光召院士的电脑有哪些主要用途呢?首先当然还是用它处理文稿。他风趣地告诉我们,自从自己用电脑打字后,他的汉语拼音比以前准确多了。他也用电脑收发E-Mail(电子邮件),用电脑在网上看新闻,浏览科学文献。他浏览科学文献是自己去主动检索,而不是被动地让人家推过来。   说到这里,他大笑起来,原来,曾经有人免费从网上给他push(推)过来一大堆信息,多得他简直无法处理、消化。最后还是自己靠自己。看来网上免费推来东西不一定都是好方法。   说到这里,他略为思索了一下,谈出很重要的观点:电脑是很奇怪的东西,它可以帮助人大大提高效率,但掌握电脑却又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即使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这一学习过程变得简化,但仍然要下一番功夫。这就是很多人老是跨不进电脑之门的原因——他们舍不得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