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中国走在Internet大道上 陈炎 1998年 第01期 17版 #1  光荣与梦想   经过1996年国内众多媒体摇旗呐喊般的“思想启蒙”,我们在1997年迎来了中国Internet的大发展。据统计,到1996年底,我国Internet联网计算机为1万台,用户10万人,而到1997年10月,我国互联网直接连入Internet的计算机已增加至5万台,拨号连网的计算机达25万台,联网用户人数已超过62万。   中国互联网络的四大阵营在1997年纷纷加快了网络基础建设的步子。中国教育与科研网主干网进一步向下延伸,已连接200多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网实现百所联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覆盖31个省市,中国金桥信息网已在24个省市设立了站点,国内接入网络的站点总数已超过1500个。   区域信息化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上海信息港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天津信息港全面启动;北京也加大对首都信息港的投入;深圳等地还开展利用有线电视网提供Internet连接,建设信息化小区的试验。   在国务院信息办等政府部门的协调领导下,中国Internet逐步走上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5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国际联网暂行规定》。6月3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并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CNNIC随后为国内机构提供国际顶级域名和二级域名的注册。政府有关部门还先后起草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7—1998年国家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点》等,规划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蓝图。   特别是1997年4月21日在深圳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首次把信息化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次里程碑。会议上,邹家华副总理提出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24字指导方针。这次会议还确定,我国将尽快建设自己的中文环境的国家互联网络交换中心和网控中心,将大力组织具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中文信息资源上网。 #1 理智与情感   香港人有句戏言:要想害人,就鼓动他办杂志。因为香港杂志业竞争激烈,每年都有许多家杂志倒闭。如果谁在1997年鼓动别人开办ISP,那也有害人的嫌疑了。前两年大都踌躇满志的ISP老板们,到了1997年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尽管谁都知道Internet在中国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同样是曲折的。现实生活中,每月薄薄的一张电信局的帐单,让ISP们深刻地感受到“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理智与情感的纠缠,逼迫其作出选择。   中国绝大部分商业ISP,这几年来都是在赔本赚吆喝,有人戏称他们是“玻璃上的苍蝇,前途光明,没有出路”。由于不合理的资费政策,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利润,大都进入了电信局的腰包。1997年3月11日,中网与世际互联公司这两家ISP,因分别拖欠一个月(1月20日-2月20日)的互联网络通信费41万元和21万元,被北京电报局强行中断国际线路19小时,引起业界普遍的关注。虽然在国家信息办的牵头下,国家计委、邮电部等有关部门坐在一起,在年内两度降价,但降价并不意味着商业ISP将走上光明坦途。中国的上网用户数量虽然在节节上升,但大部分新增的用户都在电信局花样繁多的优惠政策的诱惑前,只能遗憾地对商业ISP道声“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式的难题再一次摆在了中国众多ISP的面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杀出一条血路。ISP开始走上了合纵连横之路。1997年1月,由中网公司、瀛海威公司、国联公司、讯业集团、吉通公司、亚信公司等18家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Internet服务分会”。一些有远见的ISP还未雨绸缪,瞄准教育市场。世纪互联向大中学校赠送上网软件,宏基兴业参与组建“桃李天下”远程教育网,国联创办网校,瑞得在线搞教育巡回演讲;东方网景、实华开等则联合开展“学Internet,用Internet”系列活动。这表明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与其为了蝇头小利你争我夺,还不如共同把市场的蛋糕做大。   激烈的竞争还使一些ISP逐步走上联合、兼并、重组的道路。自5月份北京电报局率先降价以后,ISP服务商与PC经销商、Modem销售商捆绑又掀高潮,随机赠送上网帐号,大大刺激老百姓的购买欲望。山东济南“新媒体”,在经过了一年多走街串巷培育市场的艰苦历程后,终于无可奈何花落去,被济南电信“169”招安;广州飞捷网络兼并广东视聆通;原成都960和四川公共信息网联合组成天府热线等等。与此同时,Internet的接入服务逐渐有向几家大的ISP集中的趋势,一部分中小型ISP分化出来转为信息内容提供商(ICP),像中国经济信息网、国中网、中国信息工程就是这类ICP的雏形。ISP的这些转变,将使ISP之间分工更加合理,竞争更加有层次,用户也将更加得益。 #1 功利与理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全球Internet的大发展,得益于Internet的商业化。1997年,中国的网上也劲刮商业风,大量商业资本的注入,使中国互联网日新月异。网络经济方兴未艾,网络购物蓄势待发,网上广告无孔不入,远程教育形势诱人,一派繁荣景象。   一些ISP也开始大力开拓广告市场,友邦广告组建“友邦中国联合信息网”并在众多WWW站点上亮相。1997年初,国内首家专业制作发布Internet广告的北京视角广告公司成立,北京讯合金网的网上广告由四达广告公司代理。但还有一些ISP,立足未稳,迫于生计,不花心思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却千方百计地推销广告。有时花了不少时间下载一个主页,却发现广告的字节数比有用的信息还要多。利益是一种永恒驱动力,但彻头彻尾的功利行为不可能成就中国Internet的宏图伟业。   现代社会真是一个奇怪的综合体,在这个Internet越来越商业化的时代,却又吸引了知识精英的目光。1997年的第一期《读书》杂志登上了北京大学附近著名的学术书店——“风入松”书店排行榜的榜首,据说在那一段时间里,中关村出现《读书》杂志的频率是最高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期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数码复制时代和知识分子命运》的文章,这篇出自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严锋之手的文章,从人文的角度就互联网对文化的冲击作了论述,特别是反思了我们千百年来对知识的定义,对经典作品的认识,字字珠玑,掺杂了中国知识精英对信息社会即将到来的欢呼,也包含了对自身价值重新定位的思考。这是在汹涌的商业化浪潮中,出现的一股清新的非功利力量。 随着Internet开始全面渗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数字化生存中的人性思考。1997年1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生热线推出了特别节目《网络人生》,引起了听众和网民的强烈兴趣,《网络人生》先后讨论过的话题有:“网络人生是否是游戏人生?”、“情感现代化是进步还是倒退?”等。与此同时,介绍如何上Internet、Internet有何妙曼之类的书籍一下子挤满了大大小小的书店和报摊,大家在思考为何网络为王,网籍危机何在,网络中国何去等等的同时,也开始让Internet、E-mail、Modem等词汇挂在了嘴边。上网收信、发贺卡、打电话已为更多的人接受,到网吧喝杯咖啡也在大城市成为新的休闲方式,上网已俨然成为一种时尚。网络与老百姓生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许许多多的网虫也开始在网上构筑自己的“电子社区”,他们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真诚地奉献自己的热情、时间和精力。大家一定看过“丁香的故事”、“网上绝唱”之类的故事,我们不能排除其中虚构的成分,但它在网友中间大受欢迎说明了大家对其中蕴含“相互帮助、至诚至爱”这一价值观的肯定。让网友们记忆深刻的是:中国足球队在十强赛兵败金州后,一个署名“老榕”的网上球迷在“四通利方”网上论坛中发表“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帖子,它被数万人在网上含着眼泪传阅。我们有理由相信,网上更多的真诚与友爱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妙。   功利性的力量推动着中国网络的发展,而理想主义者则让网络更美好。   1997年已成陈迹,1998年的中国Internet还在继续发展,它需要的是我们大家的参与,毕竟中国Internet的未来要靠我们大家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