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25个著名CEO 刘寅斌(译) 1998年 第04期 04版 #1  又到评选过去一年中为计算机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的时候了。在这一长串的名单中,排在首位的是富有竞争意识的Sun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科特·麦克里尼。他很敏锐地感觉到了有一个机会,让他可以改变业界已有的格局,并且使之朝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   在榜上名列前茅的还有麦克里尼的“首席对头”,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比尔·盖茨。他拥有坚定的信念、多样化的产品线、庞大的用户群。对于麦克里尼的挑战,他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当然,这里还有另外23个引人注目的故事:谁是最好的?谁正在上升势头之中?谁有最强大的技术力量、最好的市场策略、最有魅力的人格?   我们会看到答案的,下面就是关于全美25个顶尖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的特别报道。 #3  一个普通的家伙,但可以对他的校友兼对手比尔·盖茨说:“至少我是毕了业的。”^040401a^ #1斯科特·麦克里尼   SUN微系统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科特·麦克里尼(Scott McNealy)不仅是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而且作为一名业余曲棍球选手,同时效力于两支球队。球场上,他奋力苦拼,从不把受伤放在心上;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他仍是一如既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麦克里尼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1997年。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以Internet的守护神自居,到处鼓吹SUN公司的JAVA。麦克里尼认为,随着Internet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媒体,JAVA语言的应用必将促进各种网上应用的发展,为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   SUN公司的官员们戏称麦克里尼是个可以和他一起喝一杯的“普通的家伙”,但是有几个普通的家伙可以进入哈佛大学呢?就此,麦克里尼曾调侃过比尔·盖茨,“至少我是毕了业的”。后来,麦克里尼又在斯坦福大念完了MBA。   麦克里尼是个大胆、急躁、有时又有些不够克制的人,可这对于一个出身商业世家,现在又企图与微软公司争夺高技术领域发言权的公司总裁来说,就没有什么不妥了。在麦克里尼看来,如果没有竞争对手,那么生活也就失去了乐趣。他的格言就是:拳打脚踢,其乐无穷。Apollo计算机公司曾是SUN公司在工作站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那时,麦克里尼就扬言,“总有一天,我要干掉它!”后来,Apollo公司倒闭,并被HP收购。SUN公司立即举行新闻发布会,麦克里尼在会上得意洋洋地对满场的记者说:“先生们,我非常高兴地向你们宣布,从今天起,Apollo计算机公司就不存在了。”紧跟着,他举起手指,做了一个枪击的动作,“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数据设备公司(DEC)吧!”这成了他新的竞争目标。如今,对手成了微软公司——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   当然,麦克里尼也并非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他也曾犯过错误。麦克里尼受指责最多的莫过于在Unix问题上所犯的错误。虽然他有好几次机会可以一统Unix市场,结果一再错失良机,以至现在Unix在微软的步步紧逼之下,市场越来越小,现在甚至连服务器市场都行将不保。   在麦克里尼看来,JAVA为SUN公司提供了一个重新夺回服务器市场的机会,因此他到处鼓吹SUN公司的JAVA战略,让人们相信,在未来,只有SUN,只有JAVA才是最好的! #3  控制全球PC速度的匈牙利“难民”^040401b^ #1安德鲁·葛洛夫   从一无所有的难民成长为PC工业界的巨子,全球PC的速度都在他的“控制”下。今天的PentiumⅡ正红红火火,而P166已成了明日黄花,是谁有如此通天的本领,使小小的硅片越来越快?   安德鲁·葛洛夫(Andrew Grove)是匈牙利移民,在侥幸逃过希特勒的魔爪后,于1957年乘坐一艘难民船来到了美国,通过七年时间的努力,他不仅获得了纽约城市大学的学士学位,而且还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刚到美国的时候,一无所有,而1997年的某一天,他仅出售股票就赚了4.8亿美元。安德鲁曾经被诊断患有癌症,于是他便开始了有关癌症的研究,以至于在癌症学领域,他似乎懂得比医生还多,他不顾医生的极力反对,对自己进行了一种风险极大的放射性治疗,在许多人看来,他完全是把自己的生命视为儿戏,可令人惊讶的是,病情竟逐渐开始好转。   1996年5月,安德鲁·葛洛夫辞去自1979年便开始担任的Intel公司总经理职务,出任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安德鲁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他目前担任Intel公司董事会主席的工作是否会令他感到厌倦。确实如人们所料,当他以61岁的高龄频繁穿梭于各种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之间,干着生平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感觉十分糟糕,“面对记者,你总得不停地重复相同的回答”。有时,他甚至希望重新当他的总经理,那样他就可以只考虑公司业务上的事情,而不用像现在这样整天与记者们打交道。   担心落后于人是安德鲁成功的关键,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名叫《惶者生存》的书中,他说,“只有不懈努力,才能生存。”在同事的眼中,安德鲁是一个近乎工作狂的上司,可能这就是Intel能不断取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并非我厌倦做同一件事情,”安德鲁解释说,“它们都是我工作的一部分。除了癌症研究,事实上我从事的所有工作都是彼此关联的。我写的书,是对我长期工作的思考;在斯坦福的课程,是关于企业管理的课程,我并没有在那里讲授东方艺术。” #3  他的信条是:“我比你聪明得多,我们之间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040401c^ #1比尔·盖茨    满脸孩子气,可分明是一个执拗的人;竞争对手说他顽固不化,而下属却对他无比崇拜;他的一句话可以影响整个软件行业的发展。一个整天被无数官司纠缠的人,似乎偏偏喜欢去做那些既令竞争对手无比头痛又令法官们看不顺眼的事情。   作为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1997年越发的引人注意。无论是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无论是崇拜或是仇视他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他最大的特点——“顽固”。正是凭借着鲜明的个性,比尔·盖茨登上了个人计算机商业领域的最高峰。以至于他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Sun公司的总裁麦克里尼都不得不惊叹于他绝不妥协的作风。   1997年9月底,麦克里尼亲临微软公司总裁办公室,力图说服比尔·盖茨在Java问题上支持Sun公司的建议,并试图与微软公司达成某种协议。对于麦克里尼力图将Java扩展成为一种通用的操作系统的设想,比尔·盖茨的回答始终是一句话:“Java仅仅是一种程序语言”。最终,麦克里尼不得不和比尔·盖茨对簿公堂。   一位曾经与盖茨进行过数次谈判的计算机公司经理,是这样描述这位软件巨人的,“比尔·盖茨完全是一个拿破仑式的人物,他的信条就是:‘我比你聪明得多,我们之间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甚至对于错误,他依然固执己见。”   盖茨身边的人们则是怀着一种无比崇拜的心情来谈论他们的总裁,“他总是表现得那么坚强有力,谁也别想左右他的思想,因为他是比尔·盖茨。他虽然很固执,但至少他还是能够承认自己的缺点。他有时确实显得过于自负,但这能怪他吗?在他的思维里,根本未曾意识到有谁会比他更熟悉他目前所从事的领域。他本人已经相当精明了,再加上他身边那群既懂技术,又懂商业,同时还深谙消费心态的高级顾问们,他能不固执己见吗?”   在激烈竞争的商战中,光有固执坚强的个性是远远不够的,盖茨给人留下的另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睿智和对计算机行业无比透彻的洞察力。在公众的眼中,盖茨是一个十分神秘且充满个人魅力的传奇式人物,他如常人一样地生活,但却是一个绝对的天才,在私人场合和公开场合,他扮演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   总的来说,1997年是微软继续强劲发展的一年。1998年无论是对盖茨还是微软公司,都将是非常艰巨的一年 。微软首先要做的就是推出完全崭新的操作系统——Windows 98,紧随其后的就是一系列的工具软件以及大量的Internet使用工具。正如盖茨自己所说的那样,在“网络化的生活方式”中,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紧绷“数字化神经”,只有这样微软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3  用餐巾纸起草协议,并最终取得成功,就是他的杰作。^040401d^ #1萨姆·帕姆森   人们预测,在IBM,他是现任总裁最可能的接班人。萨姆·帕姆森(Sam Palmisano),IBM的明日之星……   萨姆·帕姆森,高高的个子,戴着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走在大街上,如果没有人介绍,谁也不会相信他就是IBM公司最年轻却最有实力的执行官,一个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极度苛求的人。   作为IBM公司的副总裁,帕姆森目前主要负责IBM的PC、网络计算机系统以及个人计算机产品等部门,同时,他还担任PC事业部的经理。许多人坚信,只要他继续坚持在PC事业部的成功道路上走下去,最终,他将成为IBM公司总裁郭士纳的继任者。   没有人知道帕姆森究竟有多么热衷于接管IBM,但是从帕姆森本人所讲述的有关他自己一个故事中,我们或多或少地可以了解一些他的性格、理想以及他对时时刻刻都想控制他人的需要。   那时,帕姆森只是IBM公司新成立的系统集成部的经理,为了拓宽市场,他急需掌握CIO公司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为此,他与CIO公司的总经理共进晚餐,并想一举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帕姆森在随手拿起的一张餐巾纸上起草协议及条件,要知道,这可是一个非常大的合同。当一切条件都谈好后,帕姆森望着对面他的“猎物”,说:“我真想现在就签合同,如果你做得了主,我们干脆直接在餐巾纸上把合同签了,你看怎么样?”于是,他拿过那张沾上了鸡尾酒的餐巾纸,真的就准备开始签字。这时,CIO的经理连忙起身,推脱他必须先打个电话,而且要考虑一段时间后再给他答复。“那也就是说,你现在还不能负责,是吗?”帕姆森显得极不耐烦,给对手不断地施加压力,“我现在马上就可以签署合同,我可以全权负责!”最终,合同还是签了,帕姆森再次提醒人们注意:他,萨姆·帕姆森,是可以真正负责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人们也可以看出帕姆森极富扩张性、竞争性并且有些专制的性格。   萨姆·帕姆森在IBM公司担任经理已经10年多了,他还会继续干下去,也许,有一天,他真的能够成为IBM帝国的主宰。 #3  “我最大的成就是训练了16个家伙,他们曾与我共同工作,现在他们都成了总裁和首席执行官。”^040401e^ #1杰利·斯特德   1996年,当Ingram公司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奇普·拉斯离开了公司之后,Ingram公司的母公司Ingram Industries公司的董事会主席马拉·因格兰决定聘请隶属AT&T公司的GIS公司(原NCR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利·斯特德(Jerre Stead)。那时很少有人知道斯特德,甚至有人怀疑斯特德能否胜任拉斯的工作,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时下结论为时尚早。   现在,人们已经相信因格兰的决定是对的。去年,斯特德已使公司连续三个月保持稳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长,Ingram Micro公司1997年前半年的财政销售收入比前年同期增长了33%,达到73.7亿美元,净收入增长59%,达到8030万美元。   斯特德喜欢各种形式的挑战,并说,他不会干没有趣味的工作。“我喜欢工作的每一分钟。我认为工作就好像是在和某个目标做游戏。我们必须创造一个环境,让人们能够这样做。如果有人来说:‘我很讨厌这儿的工作。’那我会对他说:‘那你走吧,找一个你觉得有趣的工作’。”   所有公司员工都能背诵斯特德的许多名言,其中一个是:“任务,远见,价值”,他的政策是:营造一个每个员工都有成就感的环境,运作一个全面质量管理系统,运作一个高利润的全球性业务,作一个全面价值供应商,作每个人的伙伴。斯特德最喜欢的名言是:“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   斯特德引以为豪的是他能不断向他人学习。在一个会议或小组讨论中,斯特德总是前倾着身子倾听,以便不错过任何东西。如果他发现了一个哪怕是他稍微感一点兴趣的话题,他两眼就会放光,并且边听边微笑,讲话者讲完之前他绝不会插话。斯特德把“倾听”视为他最重要的品质。   斯特德记忆力非凡,他从不写条子,他的简朴的办公室没有纸张,他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忆在脑海中。他爱好广泛,中学时曾演过歌剧,参加过乐队、学生社团、足球队、棒球队。他喜欢弹钢琴、读书,他自己还写了一本书,预计1998年秋季出版。   “我喜欢多样化。我读过的每本书、听过的每段音乐、看过的每部电影我都喜欢。我最喜欢的东西就是不断学习。” #3  1991年,一个“聪明的人”出任康柏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把康柏公司的销售收入从1991年的30亿美元猛增到1997年的250亿美元。^040401f^ #1爱克哈德·普菲弗   康柏公司,在业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对康柏公司的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爱克哈德·普菲弗(Echhard Pfeiffer),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当人们看到他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时,不禁为之赞叹:“康柏公司原来还有这么一位厉害的人物。”   自从1991年接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以来,在中间商的帮助和大力支持下,普菲弗使康柏摆脱困境,重新成为业界的最具竞争力的个人计算机公司之一。康柏总是使华尔街的预言家们的预言大失水准。1997年第三季度,康柏销售收入增长了56%,而净收入则比1996年同期增长了54%,达到5.62亿美元,公司1997年销售收入达到250亿美元,而1996年却只有181亿美元,而普菲弗刚刚接管康柏这个烂摊子时其销售收入仅30亿美元。   康柏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有6名高层执行官离开了公司。但是,普菲弗又迎来了新的更适合康柏的商业执行官,他们不仅使康柏保持现有的增长势头,而且能很快适应新的商业领域所固有的挑战。   现在,普菲弗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他能否使康柏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最终成为一个巨型企业?普菲弗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企业家,他的第六感官能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有什么意外发生,他能迅速地作出很好的应急计划。他不会被什么东西套住,永远也不会。 #3  作为学生,他调皮捣蛋,令校方大伤脑筋;作为商人,他一反常规,结果成为众矢之的。^040401g^ #1迈克尔·德尔   在高科技领域,有许多大人物的往事常被人们津津乐道。从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退学生比尔·盖茨到著名的流亡者安德鲁·葛洛夫,以及斯蒂夫·乔伯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当然还有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迈克尔·德尔(Michael Dell)。这位德尔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在他还是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学生时,就在他的宿舍里开始组装电脑、出售电脑。他不是一个安守本分的人,校方对此非常恼火,于是他退学了。除了他自己,当时没人能够想到他后来会成为一个拥有40亿美元资产的大富翁。。   德尔的崛起离不开他对机遇的把握。从离开学校起,他就一直把“用更少的钱造出和别人性能一样的机器”作为自己的信条。针对大多数PC厂商低效率的供货和生产环节,他大胆抛弃传统的经营方式,适时地提出了全新的直销经营模式。凭着这一招,德尔公司成为电脑界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马。    独特的直销经营模式给德尔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同时也激怒了业界的同行们。特别是当德尔提到鉴于德尔公司巨大的购买力及其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完全符合大宗买卖另行定价时,更是激起了所有中间商的一致反对。安德鲁·葛洛夫称他是偏执狂。但是德尔对这一切都无动于衷,他称那些联合起来对付他的人才是真正的偏执狂。   德尔在生意场上的争强好胜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无论是公司的职员还是他的私交都这么认为。“他是我见过的戒心最强的人”一个不肯透露姓名的部下这么评价说。另一方面,德尔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在参观了他花4千万美元修建的豪华住宅后,他的朋友说:“他用很多的时间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他是一个好父亲。”   MicroAge公司的董事长对德尔的评价最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他是一头出笼的猛虎。” #3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且魄力十足。^040401h^ #1约翰·钱伯斯   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网络巨人Cisco系统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总是把一切归功于集体的合作和个人的发展。这个印第安那州立大学的MBA毕业生,在过去的几年里,充分展示了他非凡的组织才能和惊人的魄力。他率领Cisco系统公司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一举收购了19家网络产品公司。   能够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并把他们组成一个团结的整体,是Cisco系统公司和钱伯斯不断取得成功的秘诀。在钱伯斯看来,收购其它公司时,一定要注意与本公司的兼容性和融合过程,就像选择生活伴侣一样,必须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类型的,切不可以貌取人,草率从事。在总结Cisco系统公司成功的经验时, 钱伯斯说:“吸引人才,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得到发展,然后再要求他们在集体中协力工作。”钱伯斯还提到了面向用户的营销政策,强调必须做到让用户满意。   钱伯斯关于集体合作和个人发展的观点甚至可以追溯到网球场上。他的密友Duf Sundheim回忆说:“我们把那帮人打得落花流水,他们毫无还手之力,几乎准备退场。中场休息时,钱伯斯走了过去,向他们指出了他们的长处并给了他们一些鼓励,结果他们转回来时完全变了样,最后我们反而被他们打败了。”   当然,钱伯斯的事业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WANG试验室工作的那段裁员经历就一直令他耿耿于怀,而且他发誓决不会让同样的事在Cisco系统公司发生。“当我不得不解雇4000名员工时,我感到非常难受,我再也不想经历第二次了,”他说,“我会竭力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但那时我们没能跟上技术的进步,人员编制也过于庞大了。”那次的经历对他的影响确实非常大,他深深地意识到管理不善将会给公司带来多么大的损失,在这方面他变得几乎有些偏执了。 #3  “童子军”公司的“指导员”。^040401i^ #1路易斯·普拉特   路易斯·普拉特(Lewis Platt),HP公司的头号人物。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计算机工业中,要领导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重大影响力的公司,无疑是需要智慧、勇气和鲜明个性的。   一段时间来,HP公司,计算机界的童子军,似乎失去了头脑冷静的决策人物。为什么路易斯·普拉特会变得如此急躁不安,所作所为完全不像HP公司的敬业之道呢?   从照片上看,带着宽边角质眼镜的普拉特微微有点谢顶,脸上挂着一丝胜利者的微笑。这个受人尊敬的老头掌握着世界第二大计算机公司。在未担当此重任之前,在加利福尼亚的HP公司总部,普拉特是一个典型的务实派人物。他常和雇员在咖啡馆吹牛聊天,工作之余,他也会和一些“烟民”散步,抽烟解乏。在一次演讲中,他甚至建议商业学院的毕业生要多了解一点管理中的“人情味”。   然而,在五月份的Server 5.0发布会上,HP公司总裁和主要部门经理却采取了并不友好的态度抨击了那些由于HP公司支持Windows NT和unix所引起的批评。当时,普拉特怒气冲冲地走上讲台,那架式像要找人决斗一样。“Sun微系统公司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言论,说什么HP公司正在抛弃unix,这是他们自己所想的”。普拉特在讲台上边走边讲。末了,他提高声音补充道:“抛弃unix,是没头脑的表现。”   普拉特的言论违背了HP公司缔造者所制定的金科玉律:不要鄙视同行。正是这个原则和HP公司的其它信条给HP公司在计算机界赢得了“童子军”的绰号。   Lytton里特恩,波士顿一家杂志社的主编讲了这样一个笑话,“HP公司和童子军的区别就在于HP公司有一个成熟的指导员——路易斯·普拉特。” #3  年薪与分红高达150万美元,却认为能与他的发妻保持着深厚感情才是他最大的成就。^040401j^ #1史蒂夫·瑞蒙德   不论主题是电子商业或全球扩张或别的什么,人们惊奇地发现,史蒂夫·瑞蒙德(Steve Raymund)都对此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娓娓道来。面对看台下的听众,这位德克数据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说话总是显得很平静,但却透露着他的权威与自信。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就在九年以前,这位计算机业巨子还羞于在公众面前讲演,但这确实是事实。“我不是一个天生外向的人。”瑞蒙德说到,“我宁愿一个人玩字谜游戏,也不愿对公众演讲。”瑞蒙德为此还上过一种关于公众讲演的课,但收效不大,那,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瑞蒙德自己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要想在讲演中保持自信,关键是你必须要比你的听众对主题了解得更深,更全面。”瑞蒙德这样评论道。简单地说,就是瑞蒙德做事的哲学:如果你想掌握一样新事物,你必须要了解它,为此,你一定对此进行学习、研究,并且坚持不懈,正是靠这样,他在过去16年里,在计算机批发产业开辟出了自己的王国。   瑞蒙德成了当今工业巨人之一,IBM公司PC机部一位副总裁是这样评价的:“毫无疑问,瑞蒙德是当今工业的一个巨子,他对他那一行的发展趋势预见非常准确,并能年年把握住。”瑞蒙德自己承认,“我们现在已是全球顶尖级的批发商之一,我们对保持这一位置信心十足。”   但瑞蒙德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某些方面,我仅仅是个非常普通的人。”他说到,“例如,我也常常掏钱学习提高打高尔夫球的水平,至于公众讲演方面,那更不是我所擅长的,据说有人对谁都害怕却在公众场合讲演,我恐怕就是典型的这种人。” #3  “我们的目标是使Oracle公司成为世界第一。”^040401k^ #1雷利·埃里森   在Oracle公司一年一度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雷利·埃里森(Larry Ellison)给代表们讲述了他对NC的看法。当幻灯片出现有关Oracle合作伙伴的材料时,埃里森看了看代表们,做了个解散的手势,然后跳过了这些材料。他这种挑衅性的举动是否会惹恼Oracle的8000个分销商伙伴?他对到场的这些分销商是否太傲慢了?要知道这些分销商贡献了Oracle公司销售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时,其中一个代表说话了:“雷利,我有一个问题,就一个问题。”全场死一般的沉寂。“我可不可以让你把我的材料一起跳过。”原来他是替埃里森解围,气氛顿时缓和下来,大家都鼓掌大笑。   这就是今天IT业的情况,名人的作用比什么都重要。埃里森去年经过刻苦努力,大大地出了名,或许,这正是他夸张的有时甚至是蛮横的举动带来的结果。   首先,他在电视征婚上宣称,他,一个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正希望找一个好的女人,以便建立一个温暖的家庭。第二,是他曾试图购买俄罗斯的MIG公司,但没有成功。然后是一个妇女控告他对她进行性骚扰。最后是他公开宣称对购买当时处于危难之中的苹果公司感兴趣。瞧!所有这些公开的事都使埃里森声名大振。   “我认为我的名气对Oracle公司有帮助,就像比尔·盖茨的名气对微软公司有帮助一样。”实际上,真正激励埃里森的并不仅仅是公司的利益,真正驱使他的是他着迷般的和比尔·盖茨竞争的需要以及Oracle公司和微软公司竞争的需要。   不管怎么说,埃里森的名声确实使Oracle公司大大地受益。UNIX数据库曾是Oracle的传统竞争对手,并且历来占据上风,去年,情况急转直下,Oracle一举击败了UNIX数据库,Oracle公司销售进入良性增长,其销售收入增长率为30%,总额达到60亿美元,Oracle还雄心勃勃地把触角伸向电子商业和Internet领域。埃里森对NC的推动曾使业界掀起了一股NC风。Oracle最近还展开大行动,准备进入微软占统治地位的中间市场。   拥有80亿美元的股票资本,埃里森可以做任何事情,包括去加利福尼亚那边的臭名昭著的政治乐园参加竞选,但是他不想这么做,他想从事文学,“我想做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就像汤姆·克兰斯那样。” #3  凭借着睿智及丰富的经验,他成功地使Netscap公司在微软的巨大竞争压力下生存下来,并得以蓬勃发展。^040401l^ #1詹姆士·巴克斯德尔   詹姆士·巴克斯德尔(James Barkbasdale),现年54岁,早年毕业于密西西比大学,获得商业管理学士学位,现任Netscape公司总裁兼执行总经理。詹姆士·巴克斯德尔是一个非常和气的人,他有一句口头禅:“在战斗中,猎狗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猎狗看来,战斗究竟有多大。”在Netscape几乎清一色的年轻人中,詹姆士·巴克斯德尔的作用就是“提供成年人的监督和指挥”。   在微软公司还没有意识到Internet巨大商业潜力的时候,Netscape公司率先推出了Internet浏览器。在初期,Netscape公司的市场投入创下了每天300万美元的记录,而当时Netscape的年收入仅1.6千万美元。Netscape取得了成功,但这马上引起了微软公司,引起了比尔·盖茨的注意。在Netcape公司的产品推向市场几个月后,比尔·盖茨不久便宣称推出微软的网络浏览器。詹姆士·巴克斯德尔对此感到非常恼怒,“盖茨的举动对我的震动很大,我们的实力悬殊太大了!”但詹姆士·巴克斯德尔亦表示将全力应战,因为在新的领域,掌握最新技术的并不一定就是最大的公司。“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占领该领域90%的市场份额”,詹姆士·巴克斯德尔如是说。   1997年,Netscape公司在詹姆士·巴克斯德尔的卓越领导下,销售业绩颇得业界好评。仅第三季度的收入就比1996年同一时期高出50%之多,而网络方面的收入达到1.17千万美元,比1996年同一时期的7.7百万美元高出53%。在计算机服务领域所获得的收入占了总数的28%。   不过,面对微软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詹姆士·巴克斯德尔坚信,微软的介入实际上促进了Netscape的销售。“我对消费者的态度就是,‘瞧,您已经将您75%的软件投资交给了微软,那么,您为什么不可以把剩下的部分做点新的尝试呢?’”   在詹姆士·巴克斯德尔成年人式的监督管理之下,Netscape公司会继续前进。 #3  一个标准的工作狂,以致于受伤反而给了他一个休息的机会。^040401m^ #1杰菲·麦肯弗   由于严重的臂伤,杰菲·麦肯弗(Jeff Mckeever)有两个月不能去工作,他开始意识到:MicroAge公司,这个在过去的20年里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公司,已经由一个临时凑合的小公司发展成了拥有40亿美元资产的巨人,并且到现在没有他也能很好地运转。   麦肯弗历来以工作时间长而著称,他一般一周工作70小时甚至更多,而且是从早上3点或4点就开始工作了。就算是按高科技工业的标准来看,那也是非常艰苦的生活习惯了。   所以对他来说,受伤倒不是件坏事,养伤的这一段时间正是他得到暂时的休息的大好时机。同时这也给了麦肯弗叔侄俩一个可以好好考虑公司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的机会。   麦肯弗这次的受伤事件突出了麦肯弗在MicroAge公司里所建立起的那支竞争力很强的管理队伍的重要地位,这支队伍在麦肯弗养伤恢复期间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截至1997年8月3日,MicroAge公司盈利1,710万美元,而1996年前3季度仅为860万美元;税收将近30亿,而在去年是25亿。   公司现有15个channel assembly伙伴和一个专门的电子商贸供应商,公司最近实行了战略性转移,通过收购当地的小经销商来使自己的实力扩大了一倍。   麦肯弗的离开给了新的管理队伍一个证实自己的机会,也证明了麦肯弗所建立的文化和影响。   麦肯弗说:“好的老师是不说教的,他们教你怎样去思考。作为一个经理,我尝试着主要帮助人们成为好的思考者,这样他们就不会随时跑来向你问这问那。”这个哲学渗透到公司的每一级。   公司正在稳步发展,麦肯弗牢牢地把握着MicroAge向自己的希望前进。 #3  他没有法拉利,没有千万美元的豪宅,没有飞机,但他使公司成了历史上最大的合并公司。^040401n^ #1埃里克·本哈墨   加利福尼亚Santa Clara的3Com公司总部总裁埃里克·本哈墨(Eric Benhamou),这位外表平静、严肃的、强有力的竞争者以其高瞻远瞩、不可思议的眼光和大胆的战略计划将3Com转变为一个向网络市场龙头Cisco系统公司挑战的工业巨人。   同销售渠道的良好关系以及重点收购战略大大地帮助了本哈墨,这一切将3Com塑造成了一个工业巨人,这毫不奇怪,他喜欢现实中的角逐,在过去的一年里也不例外。   在同美国机器人公司合并之后,3Com公司已经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合并公司。这不但壮大了3Com公司,而且使它的竞争对手们也加入了相互收购的狂潮。本哈墨正在领导着一个年税收高达50亿美元、仅次于Cisco公司的第二大网络公司。 同事们说,本哈墨能很好地处理所面临的压力。他们说他是一个可以打动人心的、谦虚的、有道德的,并走得很远的人。 #3  一个不惜以自己的名声和公司的命运为赌注的真正的赌徒。^040401o^ #1施杰姆·约翰   对施杰姆·约翰(John Sidgmore)来说,1997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因为他们筹建的或许正是专家们所说的基于Internet的下一代通信公司。在他出任UUNet首席执行官的三年半时间里,他使这家Internet服务提供商的收入从一千一百万美元猛增至五亿美元,成为发展最快、最成功的通信公司。   他的同事认为是他的好运气或者他制定发展战略时良好的感觉助他获得了成功。另一个同事则指出了施杰姆·约翰敢于冒险的性格。这个同事回忆了一件不平常的事情:一次,UUNet的用户需要具有28.8Kb/s调制解调速度的V.34调制解调器,UUNet虽然有V.34的技术,但只有V.32调制解调器产品,施杰姆·约翰就告诉用户说他们的产品很快就会面世,结果他们果然做到了。这位同事说:“那时,他完全是在拿自己的名声和公司的命运作赌注。”   在施杰姆·约翰的管理下,1997年UUNet公司被出售了两次,首先卖给了MFS公司,然后又和MFS公司一起以十二亿美元的价格被卖给了Worldcom公司。在9月上旬,Worldcom公司还收购了美国最早的在线服务企业CompuServe公司。但是在9月下旬,Worldcom公司又卷入了一场公开招标中。究竟谁会成为施杰姆·约翰最终的老板?这并不重要,施杰姆·约翰认为,不管收购的结果如何,都不可能预料Internet的发展进程。 #3  睿智风趣、雄心勃勃,而又能以诚待人、礼贤下士,Inacom因他而富有。^040401p^ #1费尔菲德·比尔   吸引人才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容易。的确,要说服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到Inacom公司来工作是一件很棘手的事,但这也正是费尔菲德·比尔(Bill Fairfield)的过人之处。他不仅成功地把产品推向市场,还成功地在人们心中树立起Inacom公司的形象。   无论是朋友还是职员对他的远见和能力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带领Inacom公司经历了从创业到发达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在风云变幻的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世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比尔和他的同事们对此深信不已,正因为如此,华尔街的股商们也对他们信心十足。Inacom公司的发达与他的胆识密不可分,费尔菲德·比尔不是一个坐等机会的人,他总是不断地寻找机会,然后抓住机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方针。公司内因而时时体现出一幅变革的气象,而他则毫无疑问地成为变化的中心。“他就像是在地雷阵中演习一样,迅速地把握机会,决定如何改变决策。”贝如是说。就这样,Inacom公司以费尔菲德·比尔也预料未及的速度迅速地发展起来了。   费尔菲德·比尔是个很有远见的人,在创办Inacom公司时,他采取了兼作中间商和分销商的双重战略,这在当时是一大创新。他的另一颇有远见的决策是在十年前就开始从事电讯业务,而其它一些公司今天才开始涉足。   费尔菲德·比尔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最近他又对Inacom公司的战略作了改动,即在维持硬件销售的基础上,把公司的发展方向定位为技术服务公司。由于这一转变离成功还很遥远,费尔菲德·比尔在短时间内不大会放弃硬件销售市场。 #3  他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旺盛的精力,对业界发生的事情总是保持着高度的热情。^040401q^ #1爱德·安德森   总部设在达拉斯,拥有4000名员工的CompuCom系统公司去年接受了大风大浪的洗礼,其首席执行官爱德·安德森(Ed Anderson)率领这只舰队又一次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CompuCom系统公司和其竞争对手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变。“胜利属于那些能够及时根据风向改变航向的人。”安德森说。   安德森讨厌失败,并渴望挑战,他作为领导者的价值不是用他的智慧和经验来衡量,而是用他得体的举止和行为来衡量的。他知道给员工以明确的命令的重要,同时也知道不时地给员工以表扬称赞的重要。   自从1993年安德森加盟CompuCom系统公司后,公司的总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   有趣的是,正是安德森1996年做出的放弃低收益业务领域的决定使CompuCom系统公司陷入困难,但现在,人们看到安德森当初的决定已初见成效。同事们指出,正是因为安德森的这种领导才能,他们才把他看成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冒险家。   虽然安德森被认为是很有胆识而且很精明的冒险家,但他对自己的天分和管理才能的估计却总是很保守。“他不会给自己足够的评价。”Wolf说。安德森的话更证实了这一点,“我不会夸大其辞地说一番空话,我会尽我的努力把公司管理好,我希望我们公司的股票能自己涨。”   安德森的这种领导哲学似乎有点古怪,但它却毫无疑问地很适合CompuCom系统公司。如果CompuCom系统公司这只战舰今年又遇到什么急流险滩,相信她在安德森的带领下一定能捷报频传,凯歌高奏。 #3  他能够使苹果公司重整旗鼓,夺回其失去的市场。^040401r^ #1史蒂夫·乔布斯   对苹果公司来说,1997年是灾难性的一年,公司失去了许多应有的市场,但同时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其创立者之一——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又回到了公司。虽然现在他只是担任公司临时的首席执行官,但人们相信,他将带领苹果公司踏上新的征程,重塑苹果昔日的辉煌。   乔布斯的短时回归(九月才回到公司)没能挽回苹果公司1997年颓废的局面。但是,乔布斯已经在开始行动了,不管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乔布斯把他小的Next软件公司以4.3亿美元卖给苹果公司,他剥夺了Gilbert Amelio(使乔布斯重新回到公司的人)的首席执行官的权力,他把苹果公司许多的高层管理人员换成了原Next软件公司的骨干,他和曾经是冤家对头的微软公司合作,成为苹果公司的决策者,他已牢牢地全面地控制了公司。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在他被任命为公司的临时首席执行官之前完成的,苹果公司的观察家们都说,乔布斯能很快做出重大的决定,这是很久以来没有一个苹果公司的人能够做得到的。“他有着惊人的优化资源并快速做出决定的能力,他是我所见到的几个没经过军事训练而具有快速决断能力的人之一。”一些苹果公司内部的人则说,他不像一个领导者,而更像一个独裁者,他希望一切事情都按他的方式去做。   乔布斯正在努力改善同Mac软件主要开发商的关系,他促使微软公司向苹果公司注入1.5亿美元资金,并使微软保证继续开发其流行的Office软件包的Mac版本,苹果和微软还达成了广泛的相互颁发专利许可的协议。   现在形势最不明朗的要算是苹果公司和中间商的关系了。1997年九月,苹果公司对其中间销售的政策稍微作了些改变,关键的几点是,大幅度降低了对直接从苹果购买系统的分销商的要求,减少价格保护,降低软件价格,向分销商公开苹果公司对产品的各种限制。但是,苹果与中间商的关系还是很微妙。   尽管有如此多的险阻,但乔布斯的支持者还是认为他能带领苹果公司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3  这是一个标准的现代美国“牛仔”……^040401u^ #1詹姆士·霍尔滨   詹姆士·霍尔滨(James Halpin)领导的CompUSA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计算机零售商之一,是Dell公司和Gateway 2000公司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詹姆士·霍尔滨的崛起,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的成功故事。   早年的詹姆士·霍尔滨曾经干过各种工作,清洗过教室,在高尔夫球场当过球童。21岁的时候,他去了波士顿一家有名的零售商店Zayre公司工作,薪水是每小时2.60美元。与前几份工作相比,这份工作更让詹姆士·霍尔滨感到满意,在这里,他学会了如何做好一名成功的零售商,具备了一个优秀商人所应有的素质。在那些年里,霍尔滨的理想就是建立一个具有Zayre公司这样规模的大型商业零售公司。   如今,他所销售的产品已不是在Zayre公司时所设想的从内衣裤到儿童玩具、体育用品等等,而是具有高风险、高利润、高附加值的计算机类产品。霍尔滨所领导的CompUSA公司在1997财政年度的销售收入为46.1亿美元,而财政收入则比1996财政年度的5.97千万美元上升了57%,达到9.39千万美元。   詹姆士·霍尔滨深知,他所在的领域淘汰率非常高,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一败涂地。因此,对詹姆士·霍尔滨而言,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那就是:在争取顾客的竞争中,他绝不会让本应属于自己的战利品悬挂在对手的墙上。 #3  他每时每刻都在英勇地战斗。^040401t^ #1约翰·麦肯纳   Entex信息服务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麦肯纳(John Mckenna)使Entex公司从一个濒临绝境的系统集成商成为了一个拥有25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这位身高6英尺3英寸的执行官看上去满脸堆笑,与其他公司的执行官不一样的是,他不愿意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他不是那种喜欢修饰自己的人,他不想炫耀个人的成功。”皮特·怀曼,Entex公司软件市场部的主管说,“即使公司的停车场里已经停了好几辆的名车,他也不会把自己的同样的车停在那里,他怕这样会给员工们留下不好的印象。”   即使在业余时间,麦肯纳也是一个顽强的喜欢竞争的人。CompuCom系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爱德·安德森说:“第一次见到他是在网球场上,我当时想,这个瘦瘦的网球打得特别好的家伙是谁?当我知道他是我的竞争对手时,我的直觉告诉我,他也是一个竞争意识很强的人。可笑的是,虽然我们都力图挖走对方的客户,但我却把他当作一个朋友。他看上去和蔼可亲,是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在1997财政年中,麦肯纳使Entex公司的收入达到25亿美元,比1996财政年增长了4亿美元,比1995财政年增长了10亿美元,在第四季度,Entex公司的服务业务增长了50个百分点,突破了一亿美元大关,而其产品的业务产值也超过5亿美元。   “当我刚来Entex公司的时候,我的要求不是很高,我只要Entex能生存就行了。”现在,Entex公司在集成商中是傲视群雄,很少有人会对麦肯纳的能力提出质疑,他已成为了Entex公司前进的动力。 #3 我过去常以为获取是一种黑色的魔术,在来Ikon以前,我还没有变过这种魔术。^040401s^ #1约翰·斯图亚特   “我已经从第一次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我说不出我的感觉,我只知道我鼓起了他们的斗志。”约翰·斯图亚特(John Stuart),Ikon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描述着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接受着的艰苦、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斯图亚特亲眼目睹了Ikon公司从一个办公用品生产公司转向技术服务公司,他坚信,到2000年,Ikon公司的年收入将达到100亿美元。   但是,他的政策却使公司一度陷入困境。去年,Ikon公司利润下降,股票价格一落千丈,一个高层雇员向法院控告公司并且最终离开了公司,斯图亚特不得不面对这一切。虽然失败了,但他还是力图使Ikon公司的快车重新驶入正轨。   斯图亚特总是坚韧不拔,乐观自信,朋友和同事都说,独立的管理方式和极强的幽默感使斯图亚特成为一个很有特点的领导者。“他极富幽默感。”鲍勃·布莱森,佳能公司美国片区副总裁兼图象处理系统部的主管说,“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他会说,走,我们一起去吃饭,让这些问题见鬼去吧。”   斯图亚特加盟Ikon以前的1985年,他曾是另一家公司的总裁,他把那家公司的收益从2亿美元猛增到数十亿美元。“我过去常以为获取是一种黑色的魔术,在来Ikon以前,我还没有变过这种魔术。”现在,斯图亚特正努力使其梦想变为现实,他要变一种魔术,他要使Ikon公司的股票持有者得到丰厚的回报。 #3  这是一位年轻、充满吸引力,在硅谷中不多见的女性经理。 #1凯米·鲍乐丝^040401v^   凯米·鲍乐丝(Kim Bolese),现年36岁,出生于加州的一个移民家庭,父亲是意大利人,母亲是芬兰人,而她则是典型的美国人。她的主修专业是生物物理学,并且接受过严格的现代舞训练。   凯米·鲍乐丝曾任Sun公司的产品部经理, 领导开发了名为Oak的软件产品。这个前景曾十分黯淡的产品在凯米·鲍乐丝和Sun公司精心的市场安排和商业策划下,逐步发展成了大名鼎鼎的Java语言。但不知何故,1996年1月,当人们对Java的狂热已达到顶峰的时候,凯米·鲍乐丝与其他三名Java工程师离开Sun公司并创办了Marimba公司。他们的宗旨就是:向客户提供基于Java的软件解决方案。   Sun公司的一位技术官员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我真地弄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天才被吸引到凯米·鲍乐丝的公司里去?凯米·鲍乐丝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现在,那群天才正在兴致勃勃地为凯米·鲍乐丝工作。如果一切都按照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发展的话,他们很快就会成为该领域最有实力的公司。”   去年,凯米·鲍乐丝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为Marimba公司引来了商业发展部、市场部、销售部的经理,这些经理都非常精明能干。Doug Mackenzie称凯米·鲍乐丝是“一位令人惊异的球队领队”,她总能抽出时间来肯定下属的努力,并知道怎样才能使部下工作得更好。   凯米·鲍乐丝依然我行我素地生活,周末,她依然去接受正规的舞蹈训练。正如她自己所说,“现在,时间终于由我自己掌握了,除此之外,我什么事也不想做。” #3  这名前篮球运动员总是情绪高昂,心情愉快!^040401w^ #1比尔·陶斯切尔   比尔·陶斯切尔(Bill Tauscher)在1997年初经历了一段很痛苦的日子。当时公司的市场价值整整减少了一半,如果换了一个心脏不太好的人,是根本承受不住这种打击的。但比尔·陶斯切尔是一个十分自信而且充满幻想的人,沉重的打击不仅没有使他退却,反而更激起了他无限的斗志。1997年初的那一段日子后,Vanstar公司的服务收入持续增加。到了7月,比尔·陶斯切尔一举收购了Chevron公司。陶斯切尔成功地挺了过来,现在,许多人都认为Vanstar公司不仅度过了难关,而且似乎连收获的季节都已经提前来到。   许多人对比尔·陶斯切尔超人的数字能力惊叹不已。他的妻子爱仑形容他“就象一台真人碎纸机一样,任何东西进入他的脑袋以后,就再也没有必要看第二次了”。在飞机上,他经常飞速地翻阅着各种做满符号的文件、记录,等到离开飞机时,他便随手将厚厚的资料当作垃圾交给了空姐。 目前,计算机服务领域的经济增长势头比产品领域迅猛得多,正如比尔·陶斯切尔所说,“许多年以前,人们根本搞不懂我们在干什么,现在,人们都已经认识到我们的价值。挑战是永远存在的,在这个行业,谁干得最好,谁才能够生存!” #3 最有名的“活力精灵”之一。^040401x^ #1玛得哈文·兰格斯瓦米   美国高技术领域产生了一个新兴的群体,人们称他们为“活力精灵”。他们有资金、有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整个行业有无比深刻的影响力。玛得哈文·兰格斯瓦米(Madhavan Rangaswami)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玛得哈文·兰格斯瓦米(有人称他M.R.)担任Dutch软件公司的副总裁,负责公司在全世界范围的市场策划和产品销售。当时,他一周的工作时间至少在70小时以上。   在最近几年,美国计算机工业界成立了许多由“活力精灵”所组成的协会、团体。兰格斯瓦米可能是“活力精灵”中最有名的一个了。兰格斯瓦米组建了SandHill协会,自任主席。SandHill协会专门致力于扶持各种新兴的公司。兰格斯瓦米称:“我与传统的资本投资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总是积极地参与公司的各项工作。在某些方面,这意味着向公司提供市场建议、帮助他们选择管理人才、或者帮助公司筹备资金。”比较典型的就是兰格斯瓦米常常寻找一些资产低于500万美元的公司,通过参与使公司的价值翻番。   Khemka——兰格斯瓦米最近涉足的一家软件公司的经理,列举了兰格斯瓦米两个超越常人之处的个性:随和的性情和集中各种资源的巨大能力。而兰格斯瓦米多年的老友则指出了他的另一特点:“兰格斯瓦米总是精力充沛,能量十足。在大学的时候,他就比任何同学都先完成学业,而且他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到很晚才回宿舍。他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参加的任何活动中。”   这也许就是兰格斯瓦米成功的关键所在吧! #3 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人,他领导着全世界第二大的软件公司。^040401y^ #1王嘉廉 在计算机领域,王嘉廉(Charles Wang)的名气还远不如与他具有同等身份的人们。他不像Sun公司的Scott McNealy那样,经常在公众面前坦率直言;也不像比尔·盖茨,无论走到那里,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他更不像Oracle公司的Larry Ellison那样光芒四射。他,只是他自己。 “我不太喜欢过分招摇,这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王嘉廉向记者解释为什么他缺乏足够的名气时,作了这样的说明。要知道,王嘉廉的CA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软件公司,仅次于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CA公司地处偏僻的长岛地区,远离硅谷,加之CA公司过去的主要市场方向在于为各种大型机设计相应软件,而且在目前热闹的IT业中还缺乏足以吸引用户的产品,这些都是导致CA公司与微软相比,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 王嘉廉在扩展CA公司上不遗余力。1996年9月,CA公司动用12亿美元现金收购了以提供仓库存储管理软件和反病毒软件为主的Cheyenne公司。这次成功的收购使得CA公司很快就打进了Cheyenne公司所长期从事的两大领域,并很快重组了产品生产线。当业界的分析专家们在为这次成功的收购交易欢呼惊叹的时候,人们也注意到CA公司对于它所接收的产品,其消化时间如此之短,而且推出具有CA风格的崭新产品又如此之快,这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按照他自己的理解方式,王嘉廉在CA公司建立了一套独特的、非正统的管理模式。据说,在CA公司,E-mail服务只在上午9:30以前、午饭时间以及下午4:30以后才开通。每年春季,公司内部都要重新进行人员调整。各部门的经理、负责人都要重新安排岗位、分配任务,王嘉廉称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锻炼他们,并使员工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作为一位百万富翁,王嘉廉确实还不具备他的亿万富翁对手比尔·盖茨所拥有的地位及实力。但在扩展CA公司的道路上,王嘉廉用不着等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