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机箱内部更COOL 陈昌明 1998年 第41期 36版   每一个发烧级的电脑玩家,都希望充分挖掘自己现有装备的潜力,让CPU和系统跑得更快,于是就有了超频的现象。各位发烧友大概都知道,超频过程中最大的顾虑就是怕电脑“发烧”,轻则频繁死机,重则设备毁坏。于是,如何有效地使机箱内部更“COOL”,就成了各位发烧级玩家关心的问题。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目前ATX机箱内部的散热和气流情况吧!如^413601a^所示,整个系统内有两个风扇,一是电源风扇,它将冷空气自外部吸入(电源左边的那一股气流),同时也有一部分气流从电源右边的通风孔吸入,然后向下吹向CPU。另一个是CPU风扇,它的气流方向如^413601a^所示,从右边吸入空气,然后从向上和向下的两个方向吹出。对比原来的AT机箱,大家也许觉得,由于电源风扇的帮忙,CPU的散热状况应该更好了。但笔者的看法却不是这样,这种通风散热方式的缺点有如下几点:   1.更多的灰尘容易进入电源和机箱内,为电脑的安全带来隐患。   2.电源内部的变压、整流设备也是发热量较大的器件,因此电源风扇吹向CPU的气流有一定的温度,可以说是一股热风,这对CPU的降温很不利。   3.两个风扇的气流方向有相互冲突和抵消的现象。如^413601a^所示,电源风扇向下吹的气流和CPU风扇向上吹的气流是相互抵触的,这也给CPU的散热带来不利。   4.从热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说,空气自然流动的方向是: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但分析目前的情况却是,电源风扇迫使热空气自上往下流动,并从机箱侧面的通风孔排出机箱,不利于机箱内部的散热。   5.观察^413601a^可知,机箱内的硬盘、显示卡、CD-ROM等发热量较大的部件都极少享受到风扇的恩惠。特别是对于现在和今后的发烧友来说,7200转硬盘、 VOODOO、VOODOO2、RIVA128、RIVA TNT、i740等,无一不是高发热量的部件,如不能得到很好的散热,系统将无法稳定工作。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出了一个很好的修改方案,希望能对众多的超频族和发烧族有所帮助。   首先,把电源风扇的“内吹式”散热改为“外排式”散热。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切断电源后,把电源盒拆下来,用梅花起子拧下电源盒外壳上的螺钉,就能把电源盒的外壳揭开,再拧下固定电源风扇的四颗螺钉,把风扇翻一面后用螺钉重新固定到电源盒上,之后顺次把电源封装好,最后装回到机箱里,如果你的电源右侧有一排通风孔的话,把它用不干胶或软盘的标签封起来,具体的原因后面会详细说明。   接着,到市场上去买一个机箱风扇,各位不会舍不得花这点银子吧!虽然卖的商家少,但多转转还是买得到的。我用的这种风扇工作电压为12V,功率为1.2W,20多元人民币,好像看不到是什么牌子和产地。建议各位买之前先量一下自己机箱的前面板(内部的镀锌板)上预留孔的尺寸,然后尽量选直径大、功率大的机箱风扇。拆开机箱后,把风扇用螺钉上到机箱前面板的内部一面,如果机箱上的预留螺钉孔位置不匹配或没有预留风扇孔位,就只有自己动手钻了。装的时候千万要注意方向:辨明标记在风扇侧面的鼓风方向,并且要使风扇由外向内吸风。   这样改造之后,我们再来看看^413601b^。外部冷空气从下部吹入后,能使原来通风散热不良的显示卡、硬盘等部件得到充分的降温。电源风扇改为外排式后,其内部变压器、整流器产生的热量全部排往机箱外,不会再影响到机箱内部。电源风扇正对CPU的吸风与CPU风扇吹出的风方向一致,更有利于CPU的冷却。前面提到把电源的侧面通风孔封死,其原因正是为了使吸往电源风扇的风力更加集中,更能有效地带走CPU的热量。再从空气动力学角度来说,冷空气受热后上升,其流动方向与系统风扇和电源风扇营造的通风方向完全一致。纵观整个机箱内部的空气流动情况,你就会发现各个风扇之间配合默契,各条空气通路条理清楚,散热气流畅通无阻。你说,你的机箱内能不“COOL”吗!   对于机箱侧面的通风孔,你应根据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来决定是否把它封闭。如果你的系统风扇功率较大,则盖上所有机箱盖后,你就会发现此通风孔在向外吹风,此时就应把该通风孔用不干胶或软盘标签封掉,以加强CPU旁的通风量。如果你的系统风扇功率较小,盖上所有机箱盖后,此通风孔在向内吸风,此时就不能封闭通风孔,否则将是适得其反,反而减少了CPU旁的通风量。   如果你还想让你的机箱内部更“COOL”,笔者就再公布一个好办法吧。至于你是否敢照此执行,就需要你自己拿主意了。不过,既然大家敢拿CPU来玩超频,难道会不敢拿风扇来玩“超压”吗?把它的工作电压从12伏提高到17伏,你猜会怎样?风扇的马力立刻大增,风声呼呼作响,真是爽极了!这种方法可用在电源风扇、CPU风扇和系统风扇上,但我劝各位还是不要动CPU风扇为妙,除非你的主板的硬件监测功能齐全,能对CPU风扇的故障报警。超压的方法是这样的:对系统风扇而言,把它的负极电源线(一般为黑色)从插接头上剪下来,接到电源输出的-5V电源线上(白色的那一根),原来的电线头用绝缘胶布妥善包好,正极和插接头仍然插到空余的12V电源输出头上即可。对电源风扇而言,则要把它原来的负极电源线(黑色或绿色)剪断,把留在电源电路板上的电线头也用绝缘胶布包好,然后把风扇这边的负极端接到电源的-5V输出端上(白色线),此时加在风扇上的电压就是17V,大功告成也!   各位玩家,大概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散热系统改造之后效果如何?告诉各位,真是非常非常的爽!以前刚从光驱中取出来热呼呼的光盘片,现在都变得凉多了,其他部件那更不用说了。好的,我们还是用测试数据来说话吧。测试的温度数据来源于微星MS-6119主板的硬件侦测体系,得到的两个温度数据,一是由TOP Tech(Thermal Overheat Protection Technology)监测到的CPU温度数据,另一个是由系统温度探测头探测到的系统温度数据。   我的机器配置为:微星MS-6119 ATX BX2主板,支持3~8倍频,66/68/75/83/100/103/112MHZ外频;CPU是Intel PⅡ 233,内存是2条TI的32MB SDRAM,速度10n秒,带SPD;显示卡为华硕AGP-V3000;硬盘是钻石四代4.3GB;机箱为银河豪华立式ATX机箱。   1.超频前后比较:   超频前系统工作在233MHz(66 * 3.5),此时:   系统温度:35℃   CPU温度: 46℃   超频后系统工作在291MHz(83 * 3.5),此时:   系统温度:38℃   CPU温度: 61℃ (注:系统超频后,有几次在玩大型游戏如《星际争霸》、《古墓丽影》时,CPU温度超过63℃的警报点而引起系统的自动降频动作,使机器速度突然变得很慢。)   2.超频后,改造通风系统:   系统温度:34℃   CPU温度: 52℃   3.超频后,改造通风系统、把系统风扇和电源风扇“超压”:   系统温度:31℃   CPU温度: 44℃   从对比中可看出,通过对通风系统的改造和电源风扇的“超压”后,CPU在超频后的温度比正常频率使用时还低2℃,系统温度更是低了4℃。总体说来,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经过我连续近20多小时的考机,各个部件,包括“超压”的系统风扇和电源风扇运行都十分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