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该发生的故事 1998年 第47期 01版   这件事很具轰动效应,但并不美好。掺杂着利益冲突、个人恩怨,甚至能嗅出一点点阴谋气息。因此,只有用最世俗的眼光,方能洞悉内在的本质:   分手的必然 所谓百姓网与商业网之争,所谓发展方向的分歧,所谓金融精英与知识精英的冲突,都是冠冕堂皇的说法而已。事件的根本原因就是今日瀛海威的失败。瀛海威的失败不是别人害的,而是经营者自己的失责。张树新无疑是主要的负责人,她的下台天经地义。但当时“树”倒猢狲没散,主要是当时张树新也没有着落,难以追随,因此15人在半年后才行动,只是一个时机问题。1997年,瀛海威投入产出比为9.2:1,1998年为3.5:1。这个变化并不是因为收入多了,而是公司投入大幅减少了——1998年少投入达4300多万。受影响最直接的当然是这帮习惯了大手笔的“精英”们。穷则思变,找一个奶水充足的娘,也就合情合理。   炒作的本性 瀛海威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别的,而是其市场炒作能力。这15人无疑是炒作智囊的中坚力量。如今,公司无法提供充足弹药让他们施展身手,那就最后炒作一把自己。目前他们做出一副走投无路的低姿态,以吸引同情。但是千万别低估他们的炒作能力。这决不是一时冲动,完全是有预谋、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而且绝对是找妥了一个不错的下家。至于究竟落草何方,得等事件风头过去,炒作效应完全发挥,才会水落石出。因此,大家不必浪费感情,倾注无谓的同情。   女人就是力量 有人说,这是张树新与梁冶萍两个女人之间战争的续集。这种说法过于概念化,但也能从某个角度说明发生在瀛海威的一系列事件。张树新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并不是一位有勇气的责任承担者。她离开瀛海威,是被迫,更是无奈,而且会是心里永远的痛。这半年悄无声息,她都在筹划如何再次叱咤风云。但说她一直在谋求报复,那是贬低了她。这只是一个从天而降的机遇。   快刀斩乱麻 不美好的事就该适可而止,有点丑陋的事更要快刀斩乱麻。瀛海威只是中国IT业的一滴水,它的经验教训值得挖掘总结,但并不总是制造和追逐新闻效应。因此,事已至此,辞职一方应收敛一下“炒作”的瘾,越淡化,越对自己的未来有利 。瀛海威一方也应该痛快点,体现风度,高姿态地送走公司多年来的“功臣”,更多谋求今后的发展 。   对于正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IT业来说,希望这类着眼小我而不是大我、着重破坏而不是创建、表现消极而不积极的事件越来越少。   最好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