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卡与PCMCIA 洪立 1998年 第34期 33版   常看笔记本电脑广告的读者,一定会遇到像PCMCIA、Type I/II、Cardbus和ZV之类的名词,这些其实都是笔记本电脑的扩展卡——PC卡的规格标准。笔记本电脑为了保持其便携性,技术结构远比台式机复杂,无法像台式机那样让用户打开机箱来增加、更换各种插卡。要扩展笔记本电脑的性能,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插入PC卡来获得。   一般笔记本电脑至少有一个以上的PC卡插槽,位于机身的侧面。槽口边上有一个推杆用于退出插卡,和3.5英寸软驱的按键作用相同。所有PC卡的长宽统一为85.6×54mm2,大小和信用卡相仿。它的插入端是68针的标准接口,另一端因卡的不同用途而异,如网卡有个扁形槽接网络线,而MODEM卡则可弹出一个供垂直插入电话线RJ接头的插孔。   应该说明的是,国内很多人还把PC卡称为“PCMCIA卡”,这是不正确的。PCMCIA (和“CIA”中央情报局无关!)全名为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l Association——个人计算机存贮卡国际协会,是制定PC卡标准的国际组织和行业协会,而PC卡才是插卡的名称。   PCMCIA成立于1989年,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圣何塞,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和中国的香港、台湾都有分部。理事会成员中有我们熟悉的Intel、AMD、Cirrus Llogic、Rockwell、US Robotics、IBM、Compaq、TI等。它的目的是建立便携式计算机用的IC卡的标准,以提高其互换性和兼容性,适应便携式电脑对耐用性、低能耗和小尺寸的要求。   1991年PCMCIA颁布了原来用于内存卡的68针PC卡接口标准,新增了插槽规格标准(Socket Services Specification)。后来又补充进插卡规格标准(Card Services Specification),为PC卡行业定下了基准。近年来,为了适应多媒体和网络等应用程序对高速度的需要,1995年2月又新增了Cardbus和ZV标准,并增补了改善兼容性和其它便携机的关键问题如3.3V工作电压和电源管理标准。现在PCMCIA也介入如数字相机、有线电视、顶置盒、车用设置等用的PC卡,在PC卡标准中加入了微型卡(MinitureCard)和智能媒体(Smartmedia)规格。   PC卡有三种外形规格,长宽都一样是85.6×54mm2,但厚度不同:I型卡(Type I)厚3.3mm,用于存贮器(内存、SRAM缓存、闪存等);Ⅱ型(Type Ⅱ)厚5.0mm,用于I/O接口如Modem、网卡等);Ⅲ型最厚,达10.5mm,用于硬盘。薄卡可以插进厚卡的插槽,但反过来就不行。除型号外,另有版本号标明一种特定PC卡标准的版本,说明其设计用途。大体上讲,1.0版只支持内存卡,2.X版支持内存和I/O应用。   PC卡的兼容性由插槽、插卡标准决定。两者都是PCMCIA的基本软件规格,前者是BIOS层软件,用于判断PC卡的插入和退出;后者在前者报告了PC卡的出现后,负责自动为它分配系统资源。PCMCIA曾和PnP协会共同举办比试大会,让各厂家把卡、机器和软件带到一起,当场互换使用以改进彼此间的兼容性。   Cardbus是PC卡的扩展标准,它使用32位技术,支持在33MHz频率下最高达133MBps的数据传输率,使笔记本可以接PCI设备。用于连接高速网卡、视频捕获/视讯会议卡、100兆局域网卡和SCSI卡等。   ZV(Zoomed Video)是PC卡和宿主机间的高速图形接口,它绕过系统总线,CPU不需要处理任何信息,直接将视频数据写进VGA控制器显存中。ZV总线传输数据速率可达27MBps,主要用在视频输入上,如播放MPEG、电视接收等。   从PCMCIA这个名字可以猜出PC卡最早只用于内存,但现在它已经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外设:   一、存储器类:硬盘驱动器、内存卡。   二、接口类:CDROM/DVD接口、并/串口、扩展接口卡。   三、网络通讯类:以太/令牌环网卡、无线/红外局域网卡、Modem卡、ISDN卡、移动电话卡。   四、多媒体类:声卡、视频捕获卡、游戏摇杆卡、电视/广播接收卡、视讯会议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