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流行趋势谈 1998年 第37期 33版   从诞生之日起,笔记本电脑就被广泛关注。它引人注意的焦点在其不仅仅是简单地改变了台式PC的外形,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台式PC机已经形成的固定使用方式。在短暂的十多年发展过程中,笔记本电脑的外形、结构、性能都不断地改进,其目的不外乎是为了让电脑与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够更融洽、更贴近。   第一台笔记本电脑采用的“一体化”结构设计,是区别于台式机的一个重要标志。系统涉及到的各种逻辑芯片组、适配卡等都设计在主板上。按照这种结构设计的电脑,有效利用了空间,使笔记本电脑更像是一个“整体”,当然体积也相应变小。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散热性能不佳,很容易引起机器发生故障,而且,它难以应用世界上多种被配件厂商垄断的先进技术,这成为笔记本电脑不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于是,笔记本电脑厂商应势而为,设计出来的新型“模块化”结构笔记本电脑很快就取代第一代的“一体化”笔记本电脑,成为笔记本电脑发展的潮流方向。按这种结构设计出的笔记本电脑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散热问题,并且增强了配置的灵活性,也应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技术,这有利于笔记本电脑的升级。   笔记本电脑的模块化设计包括多个方面,所反映的技术特点也是多样的。比如,东芝的Satellite系列产品通过为笔记本电脑增加内存条,有效地扩大了机器的内存。目前,笔记本电脑厂商都采用了“模块化”结构设计,并且考虑到用户扩充内存的必要性,厂商在整机设计中相应留出了空间。市场上一些技术实力有限的公司只能为最大可扩充内存留出92MB空间;而以东芝为代表的在模块化设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公司,即使价格相对比较低的产品,其最大可扩充内存也能达到160MB。由此可看出,模块化设计既是笔记本电脑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具有个性特点。   模块化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粗糙不完善的地方也并非没有。产品的整机性能始终是衡量笔记本电脑品质优劣的重要砝码,虽然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厂商们纷纷以“模块化”结构为目标,但笔记本电脑由于其厂商“个性”的独特,没有确立统一的标准,使“模块化”的笔记本电脑在兼容性方面必然有所欠缺。事实上,在“各自为政”的生产模式下,任何一个独立的品牌笔记本电脑放在大环境中都只是一个独立“个体”,离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及应用都有距离。因此,笔记本电脑发展的当务之急,是通过大的生产厂商以及主要配件供应商的磋商,制定出生产配件的统一标准,使笔记本电脑从“诸侯割据”到“天下统一”,满足用户更高的使用需求。   而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全内置”结构概念,与“模块化”是两个并不矛盾的不同概念。超轻、超薄、超便携,是用户对笔记本电脑要求始终不变的主旋律;而在此基础上,模块化能提供更快、更大容量、更灵活的配置,实现产品性能上的突破。追求“模块化”的“全内置”,是笔记本电脑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