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海威旧事 非也组合 1998年 第38期 08版 #1  机会碰上了瀛海威的鼻尖——瀛海威第一次融资成功——张树新一下子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   瀛海威成立于1995年5月15日,最初的发起人主要有张树新、姜作贤、刘杰等人。瀛海威成立的目标就是瞄准Internet,要成为中国最著名的互联网络服务商(ISP)。1995年9月30日,在一台486 90电脑上,瀛海威第一台网络服务器软件开始运行,走上了梦幻旅程。最初的瀛海威像一个Internet入门学校一样不厌其烦地向北京地区的电脑发烧友介绍互联网络。它在中国普及互联网络知识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后来,“瀛海威究竟是铺路石,还是垫脚石”成了瀛海威内部时常骄傲地议论起的话题。瀛海威初期的工作卓有成效,到了1996年8月,在北京已经拥有了6000个客户,成为北京地区相当有名的Internet服务商。1996年9月,机会终于碰到了瀛海威的鼻尖,中国兴发集团、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北京信托投资公司等投资瀛海威。当时预定投资额为1.1亿元,后来实投资额为8000万元。张树新和她的丈夫姜作贤一共获得了新的“瀛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6%的股份。瀛海威成功地模仿了两家美国公司的发展模式,一家是“美国在线”,一家是“计算机服务公司”。两家公司的共同特点是通过上市,达到资产翻番的目的。瀛海威第一次融资成功,使它在产业界的地位猛增,实现了难以想象的发展速度,也使它从一家卖电脑并推出“1+net”计划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这一业绩无疑更为坚定了瀛海威将融资作为发展的根本出路的设计。张树新一下子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这一次大规模投资让张树新尝到了“资本运营”的甜头。她终于发现了Internet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此后的时间中,资本运营一直都是瀛海威计划中挥之不去的金山。直至张树新后来离职,她都改不了“钱不是问题”这个口头禅。   一位总监谈到他第一次见到张树新的印象时说: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还扎着大辫子。她很聪明,接受新鲜事物非常快,头一天晚上看的东西,第二天就能拿到会上讲,在讲的同时又进一步地加深理解,随着每一个意思的不断重复,她越来越相信自己应该这样做。我们经常开会,有时下午通知开会,到晚上12点以后,还散不了。我们的会议桌是一个圆桌,这样做,是因为张树新想让大家畅所欲言。“瀛海威,报告满天飞”,半年多的时间,公司的打印纸消耗了10万张,做过很多详尽的报告。一周平均要开十五六个会,那会儿,我们叫“跑步进入信息社会”。   “跑步进入信息社会”背后的精神支柱无疑就是“资本运营”。为此,瀛海威把企业的形象系统(CIS)看得高于一切,时值今日,在瀛海威还能看见形象运作的影子,在每一个喝水的纸杯上都有瀛海威精心设计的标志和“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广告词。许多人都不敢相信,瀛海威敢于为自己的形象设计出资180万,那个闪烁着两颗星的阴阳鱼并不是一时灵感的产物。张树新认为:计算机源于二进制,而二进制和中国的八卦有很深的渊源,图案中的一虚一实,表现了网络的虚拟现实的特性,虚置的一半,表现了网络无限伸展的特性。 #1  瀛海威拿到8000万投资后想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组建瀛海威自己的网站——这样大手笔的投资,很难在短期内收回——1997年建立20个节点的宏伟计划变成了瀛海威沉重的包袱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由此向北1500米”是瀛海威里程牌式的宣言,但在实际中,这条路远没有这么短。瀛海威拿到8000万投资后想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组建瀛海威自己的网络。租用了两条通讯线路,一条是卫星线路(VIST),一条是国家数据专线(DDN)。瀛海威上下一心,夜以继日忙活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要在1996年底在全国建起8个结点,让8个城市的用户可以自由地在网上漫游。在瀛海威的计划中,1997年要建起20个结点,1998年要达到40个。张树新的确是一个不吝啬花钱的人,不算通讯线路的费用,每一个城市结点的开办费用都在200万至300万之间,还在各地都建立起“瀛海威科教馆”。这也算是中国Internet发展史上破天荒的大手笔。   瀛海威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当成千上万的客户上网的时候,电话线路成为最为紧张的资源。据有关人士透露,仅北京瀛海威就租用了200多条中继线,每条每月费用在2000~3000元之间,并且费用极不稳定,公司无法对成本进行预测,内行的人都知道,ISP的利润极薄,收益是水中月,镜中花,这样大手笔的投资,很难在短期内收回,要想在长期市场上立得住脚,就必须“赔得起”。恐怕也只有一批又一批天文数字的注资才能维持瀛海威的持续发展。截至张树新离职之时,瀛海威仅欠中兴发的债务就高达300万元左右。瀛海威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说,瀛海威一直走的是一条务虚的路,在瀛海威内有许多数学专家,他们甚至已经算出了2005年,瀛海威能挣到多少钱,却没有人知道1997年,瀛海威该怎样度过。尽管后来在瀛海威内部,有人开始反省过虚的经营方针,小心地把瀛海威务虚的口号改为“虚到实处”,但并没有办法改变瀛海威的整体战略。张树新相信通过这条“美国在线”式的道路,能创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互联网巨型企业,甚至应该创造出瀛海威就是中文互联网的理念(所以直至今日,瀛海威仍然是一个封闭的网络,绝大多数外界用户都不能访问瀛海威制作华丽无比的内部网页)。^380801a^   如果中国电信不进入互联网络市场,瀛海威顶住几年的亏损之后,的确还是有“赢向2005年”的希望。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互联网络受到了国家的极度重视,中国电信在国家资金的支持下进入互联网络市场,大力开拓Internet服务市场。中国电信没有做任何的网上中文服务,仅凭低廉的Internet访问价格就足以使那个拥有8个结点、瀛海威内部称之为“大网”的企业网身价暴跌。这其实不能算做瀛海威经营战略上的失误,也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在瀛海威醉心建设自己的“大网”时,电信业还没有Internet发展计划,待到瀛海威建成了“大网”之后,电信巨人就大踏步地赶来了,1997年建立20个节点的宏伟计划变成了瀛海威沉重的包袱,至今,瀛海威人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找不出合理处置“大网”的办法。真不知道该怎样评价瀛海威的“大网”,恐怕那句老话:“时不利兮”最为确切。 #1  瀛海威已经意识到了收支的严重失衡,决定开发网上信息产品——定下了“网上延安”的项目——当时极为鼓舞人心的项目不了了之——瀛海威差点得到第二笔融资   1997年初,瀛海威已经意识到了收支的严重失衡,决定开发网上信息产品, 只有延长客户上网的时间,瀛海威的利润才会上升 ,公司上下都在寻找选题。张树新和一位从延安回来的朋友讨论到了革命老区的问题,定下了“网上延安”的项目。据那位叫朋友介绍,当时陕西有个“延安”形象工程委员会,备受重视,如果把延安搬到网上,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第一,互联网上的内容受西方思想影响,黄色和不适当的内容不少,这对于发展我国的网络工作不利,“网上看延安,咱们也得出去,让外国人看一看延安。”第二,党的十五大以后,爱国主义教育的呼声很高,如果把网络和教育联系起来,到时候号召学生在网上看延安,一个学生看1小时,中国有两亿多学生,只要有万分之一的人看,市场都大得难以预计。据说,张树新在后来的项目论证会上,极力推荐这个项目,并准备为之斥资3000万!瀛海威的战略永远都围着品牌经营转圈。瀛海威派出专门小组去延安收集资料,技术人员用当时全球刚刚问世两个月的“Netshow”软件制作《南泥湾》,一切都是一流的。但是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上,“郭兰英”的嘴张开以后,要等数秒后才出声,后来直接把服务器接上,才免除尴尬。一般用户使用的电话线,容量根本无法满足三维动画的传输,在瀛海威总公司内部看,一切很好,但是一般的用户通过电话线看,便不忍卒读。好在花去的钱只有20多万,当时极为鼓舞人心的项目不了了之。 瀛海威“虚到实处”的经营办法,使得瀛海威经营了这么久,却一直没有一个有竞争力的战略产品。这实在是奇怪的现象,瀛海威的一个员工对记者说,凭瀛海威在网络上的经验和技术实力,如果在1997年建立中文搜索站点,恐怕就没有今天的Sohoo了。   即便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张树新还是成功了,因为瀛海威终究站到了中国第一互联网络公司的位置,况且瀛海威差点得到第二笔融资。   1997年夏,一项高达2亿多元的融资计划即将成为事实,香港也有一家公司有意参股,如果第二步扩股计划成功,瀛海威的资产将再上台阶,当时为瀛海威作资产评估的两家会计事务所是在香港的弼马威和安达信,正当协议签署的第二天,东南亚经济危机爆发,出资人称,他的资产一夜之间只剩原来的四分之一了。香港出资人也宣告退出。融资的失败动摇了瀛海威出资人对张树新经营理念的信任,公司发展方向上的分歧成为张树新离开瀛海威的主要原因。 #1  瀛海威有许多经验和教训是应该拿出来,让信息产业的企业共同研究——没有切切实实的赢利能力,仅靠一个“将会有的”好前景是无法在市场中生存下去的——后张树新时代的路并不好走   和业界的许多人一样,我们也对张树新深深地敬仰,因为正是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推动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络事业的发展,从这一点上来讲,她极具英雄气质。但张树新本人到底是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垫脚石,还是铺路石,一时间还没有办法下定论。张树新率先进入了一个无人涉足的全新的领域,使用了全新的企业经营理念,也树立了国内企业资本运作的典范,但瀛海威有许多经验和教训是应该拿出来,让信息产业的企业共同研究。比如说,像美国在线这样的企业的经营办法怎样才能运用到中国来。瀛海威很多方面都值得人们思考。1998年,是风险投资和资本运营叫得最响的一年,IT公司在活跃和沉寂之间跳荡。先是有四通利方获得四公司风险投资的消息,而后又有联想注资金山、实达收购铭泰,弄得软件企业欣喜若狂。当然也有前导解散开发部的消息,市面上渐少了腾图的声音……   这就是光荣与梦想,失意与彷徨同在的1998年,但无论如何,吸引风险投资、进行资本运营,都是今后高科技企业的必经之路。据Chinabyte报道,于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ISP我们要做,ICP我们也要做,还有系统集成,我们有筹建、运营八城市广域网的成功经验,如有系统集成的单子,我们当然要接,但是瀛海威不可能成为一个专门的系统集成商。另外,电子商务我们也要做。” 不管瀛海威将来要做什么,有一点不会变:没有切切实实的赢利能力,仅靠一个“将会有的”好前景是无法在市场中生存下去的。我们全心关注着瀛海威的未来,因为后张树新时代的路并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