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风暴 陈炎 1997-01-01   Internet从1995年开始,迅速走红全球,成为众多传媒聚光灯下耀眼的明星,并在全世界掀起了新一轮信息化的浪潮。它伴着太平洋的波涛,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有人说,中国已经错过了文艺复兴,也没有赶上工业革命,但我们决不能再与信息革命的大潮失之交臂了,Internet将成为中国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的起跑线。 #2  一、风起云涌   Internet风暴正席卷全球,也向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猛烈袭来,刹那间,风起云涌。   然而仅仅两三年前,我们对外文资料中Internet这个词还不知为何物。这也难怪,直到今天,在权威的韦氏英文辞典上也找不到这个词。所以有人说,理论还在穿鞋时,实践已跑遍全世界。   有人说,19世纪是火车和铁路的时代,20世纪是汽车与高速公路的时代,21世纪就将是电脑网络的时代!   在全球范围内,Internet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势头迅猛发展着,到1996年底,全球已有186个国家和地区联上了因特网(加入联合国的国家也不过是187个),网上用户达4000至7000万,连接134365个网络、1600多万台计算机主机、600个大型图书馆、400个学术文献库、100万个信息源。有48000多个组织注册了Internet网络地址,每隔半小时就有一个新网络与Internet连线,每个月则有100万名新的使用者加入其中。预计,到2000年,Internet上将有100万个网络、1亿台计算机和10亿个用户。据Forrester研究集团估计,到本世纪末,Internet产品与服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年均增长率近80%。现在,全球大约有数千万人在Internet上漫游、交流和工作,网上每24小时的信息流量达到万亿比特,Internet已成为当今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   Internet的出现及应用大大超越了计算机的范畴,形成一个Internet上的虚拟社会,并最终会超越技术层面,将Internet上全新的价值观念融进我们的主流社会,从而在文化层面上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深刻地改变当今社会结构,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将使人们突破物质条件的束缚、时空的限制,有助于人们获得更多更公平的教育、医疗、就业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Internet带来的效应也许如同多米诺骨牌,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最终将会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今天最大胆的预测,明天却可能成为笑谈。但是,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你可以不喜欢它,却再也无法回避它。正如一首流行歌曲所唱:你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轻易就把我困在网中央。   Internet真的是如此神奇,在世界遥远的不知名的另一端的数据、图像、声音,化为一群数字的精灵,以每秒绕行地球七圈半的速度,通过光纤、电缆或电话线还有那数不清的服务器、路由器、网关、调制解调器……等等甚至你闻所未闻的设施来到你的面前,缤纷夺目,异彩纷呈。而你做了什么,只不过是轻轻按了一下鼠标键。   近年来中国也赶上了这趟Internet快车,不再是网上被遗忘的角落。中国起步虽略晚,但进展迅速。据统计,到1996年底,我国的Internet用户已突破15万,接入网络的计算机有5万多台,尤其是NCFC、CHINANET、CERNET及CGBN四大网络的开通,使我国Internet的主干网已初具规模,发展和应用的步伐也正在紧紧跟上世界的节奏。   Internet已日益成为传媒的宠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或参与Internet,获取有关联网的知识以及提高使用Internet水平的需求日益增加。Internet的教育和培训也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在Internet发展最快的北京,Internet的教育和培训正成为继电脑升级考试培训之后又一个热点,一些电脑公司甚至还没有联网就急着开出了Internet培训班,不知算不算纸上谈兵。   国内一些计算机报刊也都纷纷增设了有关Internet的版面或栏目,如《电脑报》的“网络与通信”、《电脑》杂志的“网人网语”、《计算机世界》报的“Internet&Intranet”等。   Internet风暴正在中国大地激荡。让我们纵览中国因特网,领略这场风暴的壮观与奇丽。 #2  二、背水一战   Internet的发展是整个信息产业突飞猛进下的一个强乐章,是信息革命的强力冲击波。这股网络风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前景如何?中国将如何迎接挑战?这些问题,我们都必须把它放在整个中国信息产业的背景上,才能看得更清楚。   信息革命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21世纪是信息社会,谁掌握了信息谁就具有竞争优势。在这种背景下,1995年,西方七国集团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七国信息技术部长级会议”,第一次从政治上确定了“全球信息社会”的构想和方向。作为整个信息产业的核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纷纷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国家政策,旨在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争取更大更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网络空间正成为各国政府继陆地、海洋、太空之后争先抢占的新领地,而Internet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和基础,正成为这场激烈争夺的第一个战场。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引起的这场世界范围内激烈的国际竞争,不仅将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将彻底改变世界利益格局和竞争态势,从而导致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形成新的世界力量格局,有可能兵不血刃地建立起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号角已经吹响,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局面就要到来。   我国信息产业近几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已初步建成以光缆为主、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多种通信手段并用的灵活高效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不容乐观。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信息产业与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也落后大约二、三十年。   与此同时,我国信息产业市场也正在蓬勃发展,并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吸引了世界各大跨国公司前来逐鹿中国。我国信息产业强敌环伺,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外来压力。在信息产业最重要的计算机信息网络领域,无论在硬件、软件、物理链路等方面已经全面告急,有的重要领域由于技不如人,早就城池易手。我们只有在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方面还有一定实力。   中国虽未正式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口号,但面临着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接轨的重大问题,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已迫在眉睫。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中国已别无选择,只有背水一战!   1993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建“金桥”、“金卡”、“金关”工程,建设中国的“信息准高速国道”,以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并成立以邹家华副总理为主席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三金”工程的实施,拉开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序幕。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任务;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推进信息化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6年,国务院又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与原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相比,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实际上已从国民经济信息化扩展到国家全面的信息化。1997年4月,我国又在深圳召开了全国规模的信息化工作会议,邹家华副总理与会并要求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我国的Internet从1994年开始起步,现已迅速发展成为信息产业中一支引人注目的新军,将全面带动信息产业各个部门的发展,加快我国科技的腾飞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Internet的发展将有利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全社会对Internet的巨大需求将促使国家公用通信网不断提高、完善,对国家公用通信网的建设起到强有力的催化剂作用。Internet是我们获得国外丰富信息资源的一个最重要渠道,也是把我国的信息推向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Internet还使我国的信息网络尽快与国际接轨,从而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发展Internet还可推进我国的教育和科技进步。我国幅员辽阔,利用Internet发展教育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更有效更经济地为国家培养人才.此外,在与世界无纸化贸易接轨、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对外宣传等方面,Internet都将大显身手。 #2  三、艰难第一步   Internet从90年代初开始进入了全盛的发展时期,发展最快的是在欧美地区,其次是亚太地区。   中国发展Internet迈出的第一步最为艰难。   中国第一条与国际Internet联网的专线是1991年6月由北京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IHEP)建成的,当时它只有Decnet协议,并且直接联入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直到1994年5月才实现了TCP/IP协议,完成了Internet全功能联接。从1994年初至1995年初,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网络中心(CNC)等也相继联通Internet。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以高能物理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单位,高能所与世界各著名高能物理实验室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正是由于这些广泛的国际合作需要和国外同行对计算机通讯的迫切要求,促使高能所早在1987年就首先通过低速的X.25专线实现了国际远程联网,并于1988年实现了与欧洲及北美地区的Email通讯。1990年高能所作为第一批用户进入我国的CHINAPAC公共数据交换网。但这种低速率的联通,远远不能满足计算机通讯及数据交换的需要。   1991年6月中科院确定租用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建立与美国SLAC国家实验室的64k高速专线。1993年3月2日正式开通了由北京高能所到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高速计算机通讯专线,可与美国能源网ESnet的各大实验室联通。不久高能所获准进口CISCO3000路由器,并于1994年5月正式连入Internet网。与此同时,高能所的地面专线正式采用了北京电信局提供的DDN数字数据网,并于1995年初将卫星专线改用海底电缆,通过日本连入Internet。   高能所与Internet联网后,实现了国际计算机资源的共享,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距离,直接支持了各项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软件移植和实验数据都是通过这条专线进行传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τ粒子质量测量的论文就是中美双方在网络上反复修改后以最快的时间在国际上发表的。   鉴于高能所计算机网络在国际合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高能所的网络也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视和各学科的科学家的关注,他们高度评价了这项技术,同时也对这个网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迫切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尽快使用Internet。为此,基金委先后投资30万元,使各学科的重大课题负责人能共享高能所这一资源。数百名科学家和教授在我国得以率先使用因特网,这对以后建设科技网和教育网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   高能所在其Internet开通的几天后,就为我国建立了WWW信息浏览服务器并提供了日益丰富的信息页面,并在国外两地的高速网上建立了镜像服务器,向全世界介绍我国企事业单位和有关情况。并在网上发布英文版的《中国日报》以及诸如世妇会的重要报导。1995年8月在我国北京召开的国际轻子-光子相互作用讨论会,会议从筹备、报名到送稿均通过电子函件和FTP完成,Internet为此次讨论会的成功召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94年9月中国邮电部门开始进入Internet,当时邮电部数据局与世界六大著名的骨干网供应商之一的Sprint公司达成协议,建立北京、上海两个邮电部门自己的出口。1995年3月底北京电报局的Internet网开始试运行,6月20日正式投入运营。半年后,邮电部作出了两个重大决定:一是建立全国二十七个省的省会加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在内的三十一个城市Internet网;二是将北京电报局现有的Internet站建成全国的Internet骨干网中心站。   由于邮电部门在我国通信领域一言九鼎的地位,它的介入使我国的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据《通讯产品世界》1995年12月的统计:1995年3月,中国在Internet网上的装机数量仅为400台,用户数仅为3000人,到7月份,上网计算机猛增到6000台,上网用户达40000人。据有关统计,至96年底,我国的上网用户已突破10万人。据美国NetworkWizard公司统计,至96年7月份,我国入网主机已达11282余台,域名登记数已达526个。 #2  四、风雨兼程   我国Internet热的兴起并不是沙滩上种花,而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上的。近年来,我国在公共电话网逐渐普及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了三大公用数据通信网络,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数据通信网络。这些通信设施为我国Internet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基础物质条件。   这三大公用数据通信网络分别是: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1993年9月开通,现有用户4万。该网络规模和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与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互联。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1994年开通,1996年底覆盖总数达3000个县以上城市和乡镇。该网利用数字通道提供中、高速率的永久或半永久电路,目前主要为银行、证券、外商驻华机构以及科研教育等部门服务,提供2万条专线,用户在3万以上。   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已在8个大区的省会城市设立了节点,向社会提供高速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等多项服务。1996年下半年,该网络覆盖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该网将成为分组网、DDN网、计算机因特网的骨干网,起到高速汇接的作用,将大大提高目前已有网络的能力和水平,可向社会提供远程医疗、会议电视、远程教育、视像点播等多媒体通信业务。这些业务在北京、上海、广州已实验成功。   随着这些物理链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因特网开始发展起来。我国起步虽略晚,但发展迅速。由于我国在信息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使得国人有很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因此将Internet视作我国追赶世界信息化浪潮的一次巨大机遇,国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力量。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可谓风雨兼程,用短短数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几十年的历程。   如果将我国的Internet发展历程作一个较为清晰的划分的话,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87年到1994年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电子函件使用阶段,我国通过拨号与国外传送电子函件,实现了与欧洲及北美地区的E-mail通信。这是数据通信网络在我国初创的阶段,基本上以中科院高能所为主,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1994到1995年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教育科研网发展阶段。我国通过TCP/IP联接,实现了Internet的全部功能。中科院(中关村地区)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校园网组成的NCFC网以高速光缆和路由器实现主干网的连接,于1994年4月,正式开通了与国际Internet的64Kbps专线连接,并设立了中国最高域名(CN)服务器。这时,我国才算是真正加入了国际Internet行列之中。此后,我国又建成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通过128Kbps专线实现了与美国相连。NCFC与CERNER随后实施的“百所联网”和“百校联网”计划掀起了我国学术界联网的高潮。   1995年至今称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是商业应用阶段。此时的中国已广泛融入了Internet大家族。到1995年5月,邮电部开通了中国公用Internet网,即CHINANET,作为公共商用网向公众提供Internet服务,中国Internet发展进入商用阶段。自此,Internet这一新事物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如一股狂飚席卷中国大地,CHINANET在全国范围热火朝天地建设骨干网,陆续在各大城市开通业务。1996年9月,电子部ChinaGBN开通,又为Internet商业服务注入了新的力量。各地ISP亦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兴起,据统计,到1996年底,仅北京就有30多家ISP开始或准备营业,如国联、飞梭、世纪互联、讯业、中网、实华开、东方网景、瀛海威等,它们的投入规模甚至超过了官方相应的机构,成为推动我国Internet发展的重要力量。 #2  五、联合舰队出航   中国Internet的主力,是国务院授权的四大互联网络,这四大金刚组成了中国发展因特网的国家级的联合舰队,共同构筑中国未来社会的神经系统。   这四大互联网络分别是:CSTNET、CHINANET、CERNET、CHINAGBN,它们共拥有六个Internet国际出口:中科院高能所、中科院网络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邮电部(北京、上海)、电子部吉通公司。   除上述四大互联网以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中国科技信息所、中国兵器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也是我国最早与Internet联网的几个单位,为我国Internet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四大金刚中的CSTNET可谓先声夺人,它是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简称NCFC)。它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于1994年5月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该网连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个校园网以及中科院北京中关村30多个研究所,并正不断向北京地区和全国范围扩展,成为全国性的科研教育网络。   NCFC工程于1990年4月开始实施,1993年底基本建成。以NCFC为基础,如今已发展成两个全国性的互联网络:中国科学技术网络(CSTNET),牵头单位是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牵头单位是清华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1994年底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百所联网工程”,已联接12个分院100多个院所,用户约1万人。目前,中国科学院互联网络已完成了从NCFC到CSTNET的过渡,今后CSTNET将成为中国科学院的主干网,将在中国科研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邮电部的CHINANET可称后来居上。CHINANET是邮电部门经营管理的中国公用Internet网,是中国的Internet骨干网。用户可以通过CHINANET的灵活接入方式,方便地接入全球Internet。目前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200多个城市的接入网正在建设中。   CHINANET骨干网的建设始于1995年初,一期工程于1995年6月完成并正式向公众提供服务。全国各地用户可通过公用电话网(PSTN)、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中国数字数据网(CHINADDN〕等线路以电话拨号入网、通过帧中继入网、通过专线入网等方式联接,享用国际Internet服务。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则拥有扎实的基础,它是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联合投资建立的一个为教育科研领域服务的全国性信息网络。总投资8000万人民币,除了北京清华大学的网络中心及北京大学外,还包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和沈阳等八大城市共十所大学,分别用DDN或X.25相互联通,构成CERNET的十个骨干结点,进而推进“百校联网”计划。   CERNET的潜在服务对象包括全国1090所大学近300万老师、研究生和在校学生,4万所中学的550万名师生和16万所小学的1.2亿师生。CERNET筹建于1994年,第一期工程于1995年下半年试验开通。目前,CERNET已经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了十大地区中心网点,计划在九五期间将所有高等院校联网,并在本世纪末联通各中小学校和其它教育和科研机构。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则是顺应潮流应运而生,又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它作为公司企业界的互联网,是我国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体的中速信息网。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是国家授权的四个因特网络之一,网管中心设在吉通通信有限公司。1996年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Internet业务已正式宣布开通并提供服务,主要提供专线集团用户的接入服务和个人用户的单点上网服务。 CHINAGBN主要以空中卫星与微波连接为手段,是覆盖全国的又一公用网,已开通24个省市,并准备新开通一条国际出口,其速率从256kbps到2Mbps。CHINAGBN是全国合法的两家提供Internet商业服务的互联网络之一(CHINANET,CHINAGBN),它将是邮电部的CHINANET在Internet商业服务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CHINAGBN有政府和电子部的大力支持,可能有意让其在Internet商业服务领域与CHINANET开展良性竞争,走电信业联通公司的模式,打破行业垄断,推动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因此前景被普遍看好。 #2  六、遍地开花   Internet来到中国,催生了中国大地上的信息热潮,八方诸侯,闻风而动,各省市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可谓遍地开花。全国先后有20多个省市成立了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机构。在各地的信息化建设中,都将因特网的建设摆在了突出的地位。   不论是沿海诸省市,还是内陆省份,全都秣马厉兵,奋起直追,可谓东西南北中,一齐往前冲。信息化的浪潮在全国各地激起了浪花。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信息化浪潮中当仁不让地起到龙头作用,致力于建设中国未来的信息中心。目前中国四大互联网的网管中心都设在北京,中国最早的ISP也诞生在北京,现在共有30多家ISP,Internet的普及率为3%,约10万用户,占了中国Internet用户的绝大部分。北京在全国信息化建设中无疑是排头兵,其地位和作用将无可企及。   上海、天津都提出了建设信息港的目标。   1994年,上海就明确提出了建设“上海信息港”的计划,预计总投资450亿元,在2010年初步建成地区性“信息高速公路”。1996年底,上海现有的五大专业网络联手,建成了上海信息交互网,为上海信息港建设开了一个好头。在上海信息港领导小组组织下,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一网联五网,将上海教育科研网、上海科技网、上海公共信息网(上海热线)、上海经济信息网、中国科技网(上海)这五大网络联成一体。五网联成一网后,覆盖了全市40至50个主要局域网,总计约300至400台服务器。本地网络间的互访速度平均可提高1000倍。上海信息交互网的建成,揭开了上海进入网络时代的序幕,必将加快上海信息港建设的步伐。   天津提出了建设信息港的总体目标,并制定了《天津信息港工程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中国北方信息港。“九五”期间将投资200亿元,首先建立起技术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框架,建设宽带高速、可靠的公共通信和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各沿海省份纷纷利用地理上的优势,加快本省Internet的发展。   山东目前向全省开展Internet业务的ISP有4家,邮电部Chinanet也于1996年7月在山东济南开通,并计划投资1000多万美元在17个地市开通Internet业务,1997年上半年实现全省联网漫游。全省目前上网总数约在500户。   广东省的视聆通多媒体可视信息网已覆盖全省。该网栏目繁多,内容丰富,吸引了众多的用户。   浙江建成了公众多媒体网,不出门就可在网上漫游全国。目前,已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等五大城市建有节点,同时与上海、广东等7省市的多媒体通信网联网。   海南投资140多万美元建设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海南接入网暨海南省公用信息业务网,“两网”的一期工程覆盖海南全省20个县、市、区的城市。   辽宁制定了信息化工作“九五”规划,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建设辽宁省的公用信息网络,以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和Chinanet为接口,将全省14个中心城市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   一些内陆省份也不甘落后,抢抓机遇,将发展Internet视作发展本省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随着Internet在四川的发展,一条条电子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得天堑变通途,蜀道难于上青天已是昨日的神话。   四川省政府制定了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规划,1996年6月省政府又筹划了“蜀光计划”,该计划把“信息”项目摆在了的首位,这无疑给因特网在四川省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995年9月25日,全国科技信息网络省市第一个Internet节点在四川省科技情报所开通,不到一年迅速发展了100多个用户,甚至连四川省全兴足球俱乐部也成为Internet节点上的新用户。   山西省开通了山西经济信息网、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山西省教育科研网、山西省外经贸信息网、中国山西之窗(洛杉矶)。   陕西已建成了陕西金桥信息网和经济信息网。这两大网络已完成了一期工程,对推进陕西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湖南积极发展信息产业,中国经济信息网在湖南省的分网湖南经济信息网已经开通。湖南省还于1996年12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信息产业局。主要负责协调和规划全省信息产业的发展。   江西决定采用通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三网合一”的模式建设全省信息高速网。预计到1998年,实现邮电、科技、教育、电子四个部门的Internet网省内互联。 #2  七、群雄逐鹿   Internet浪潮不仅让政府部门闻鸡起舞,积极规划中国信息社会的蓝图。Internet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无限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巨额的资金流入。有人预测,到2000年我国将有4000万人上网,形成超过千亿元的市场规模。我国的Internet市场正由刚引入时的启蒙期进入成长期。   巨大的潜在市场使得我国的Internet商业服务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商业性服务也如同雨后春笋涌现,全国各地涌现出许许多多Internet接入服务的ISP提供商。各路英雄在Internet网上笑傲江湖,纵横四海。截止1996年10月,仅北京地区经邮电部批准的商业ISP就达31家,而待批的还有70多家。国内ISP业已经发展到100余家,投资达10至20亿元。   在国内商业ISP中,以讯业、嬴海威、世纪互联、中网、国联、实华开等最具实力,投入都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这些ISP几乎全都将目光放在了全国市场上,雄心勃勃地拓展市场。讯业集团、世纪互联、国联、中网、瀛海威等公司已公开提出建设全国联网的目标。   深圳讯业集团在全国范围筹建ChinaOnline多媒体信息增值网络,计划在全国90个城市建立营运站点,并逐步实现全国联网。   世纪互联集团宣称将投资2亿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6个城市组建大型骨干网,提供Internet平台和信息服务。   瀛海威在中国兴发集团、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和建设银行几家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下,财大气粗起来,1996年12月底,在全国北京、广州、西安、沈阳等8个主要城市开通了“瀛海威时空”,并实现了互联。其总裁雄心勃勃地表示将在1997年底前发展10万入网用户,占据国内网络市场的30%。   各大ISP由于竞争激烈,纷纷扩大服务范围,力争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重点抓好网络接入服务,目前多数ISP的中继线路均在50根以上;积极发展WWW网页制作和存放服务,这已成为ISP吸引用户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创收渠道;全力拓展信息服务、尝试网上贸易;抓住机会提供软、硬件服务和其它服务。除以上服务内容外,部分ISP也向用户提供国际传真的存储转发业务(即Internet Fax)和在线会话(Internet Phone or Talk),以及用户培训服务等。   各地ISP的服务项目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联网用户的每一种需求都将成为他们潜在的机会,这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领域。   中国的Internet市场尽管潜力惊人,但现实的市场容量却不那么乐观,这就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激烈的竞争也就不可避免。   各家ISP为克敌制胜,纷纷各施绝技,网络服务市场上刀光剑影,一片狼烟,上演了一番合纵连横的新战国。他们或利用各大媒体大打宣传战,或寻求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或凭借实力开展让利促销的金钱攻势,或与其它计算机产品实施“捆绑”销售,或推出全新的服务项目以吸引顾客。   目前中国ISP之间激烈的竞争态势主要集中在北京,由北京再波及全国,ISP大战让人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战鼓已经提前敲响了。   从目前北京的Internet用户的绝对数量来看,整个北京实际上只需要最多三家左右的ISP,现有的30多家的ISP是市场需求的十倍以上!每家ISP的用户数量达不到收回ISP投资成本的最小规模,于是争夺用户成了每一个ISP的当务之急,各家ISP之间几乎一开始就刺刀见红,地毯式轰炸般的宣传和五花八门的优惠面向那一部分少得可怜的用户。   适度竞争可以促进发展,但恶性的竞争只会两败俱伤,无异于自杀,中国ISP业的现状促使大家感到必须制定明确的游戏规则,才能共同繁荣,促进中国信息产业的正常发展。   为此,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CCID)、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公司、世纪互联、实华开、长城公司等15个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网络互联分会,促进行业内外的团结、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网络管理逐步完善的工作。   1997年1月,由《计算机世界》报社和10多家ISP发起成立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Internet服务分会”,团结Internet行业内的机构、Internet服务提供者、有关企业和专家学者,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作为中国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权威机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已着手制定相关法规,对ISP实施规范管理,对国内Internet市场起引导和规范作用,以促进市场发育,振兴民族信息产业。 #2  八、一“网”情深   台港澳地区得风气之先,其因特网的 发展较之祖国大陆领先一步,已基本上渡过了启蒙阶段,开始直接为政冶、经济和社会生活服务。三地已经发展了众多的网上中文信息资源,共同构筑网上的电子中文文化圈,三地与祖国大陆本来就血脉相连,在Internet上更是一“网”情深。   Internet已对岛内各行各业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穿透力量,掀起一股网络化热潮。据有关统计,台湾目前Internet用户有50万,分析家预测,依目前的发展走势,到公元2000年,岛内网络用户为100万的估计可能还过于保守。   台湾网络呈现出三强争霸的格局,主要以学术网络(TANET)、资讯网络(HINET)及种子网络(SEEDNET)等三大网络为主干,有60余家ISP。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竞争趋势的逐渐明朗化,网络产业的 大幅增长是可以预计的。   HINET由“中华电信公司”创建于1994年3月,它在台北、新竹、台中及高雄完成了基础建设,目前约有20万用户;SEEDNET由台湾“资策会”建立,1994年10月正式向用户开放,目前共有8万用户;TANET(台湾学术网络),是由台湾主要大学及“教育部”于1990年7月共同建立的一个全省性教学研究网络,主要目的是保证全省各级学校及研究机构间的教学研究活动,以共享资源。   在台湾当局所推行的网络建设项目中,“行政院”NII小组负责的NII计划与岛内的网络发展息息相关,其中包括由“教育部”为主落实的E-mail进中小学和“研考会”办理的全省57万名公务员上E-mail等计划;此外在NII还计划在五年内使数据业务占整个电信业务的比例从目前的不到3%上升到7%。NII计划目标已成为台湾网络业发展的原动力。在台湾NII推动小组的协调下,今年起台湾重新拟定了NII三年中期工作计划,提出了“三年内300万用户上网”的口号。   港澳的互联网发展坚持应用为先。   香港市民中已有6%是Internet的用户,上网人数约20万。目前香港有80多家ISP,竞争激烈。电讯IMS和星光国际、Supernet、Asia On-Line是最大的四家ISP,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0%。大多数ISP的营运情况也和内地同行一样不太理想,如星光国际网络只能达到收支平衡,还有个别的ISP甚至关门大吉了。香港的这些ISP除提供入网和网上信息服务外,还有多家开始了网上交易服务,如IMS与惠康的网上超级市场、IMB与Aeon合作推出的网上商场等。   香港500家公司拥有自己的网站,有12所大学、37所中小学、12所职业学校、20多家新闻媒体,以及数百家地区服务与慈善机构在网上。   香港电台通过Internet向全球同步广播每日的电台新闻节目,内容包括:新闻天地、九十年代、时事沙龙、中文歌曲龙虎榜等,受到热烈欢迎,据统计每天访问“香港电台联网版”的用户达四万人次。   为迎接香港回归,今年新开设了众多相关网站。如“香港一九九七 ”、“香港97在线”、“香港奇迹”等。其中今年4月,中国国际网络传讯有限公司与新华社合作在香港开通了“香港1997网站”,是有关香港回归的最丰富最权威的网上资料库,用户通过访问这一网站可以详尽了解香港历史、现状及有关回归的及时报导。开通以后受到全球网络用户的欢迎,访问人数直线上升。   香港学术界还与清华大学等结盟,成立亚洲电子商业国际网络媒介联盟,共同推动国际网络在商业上的应用。联盟成员包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中国国际网络传讯有限公司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高性能计算机实验室等。   澳门也积极推广Internet的应用。由澳门当局教育暨青年司、澳门大学、澳门电脑学会三方合作建立了澳门校联网,实现澳门地区的学校联网。澳门校联网现已开设了新闻、教育司教育资源、虚拟教室、师语阁、中学校园、电脑园地、文娱等九个专栏。澳门旅游司己将澳门的旅游资料推上Internet,世界各地的人士都可以通过Internet了解澳门的基本情况。 #2  九、百川归海   中国四大互联网络的建设和众多ISP的参与,已初步建成了纵横交错的信息高速国道,但现在这些国道上拉的90%都是洋货,中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建设我们自己的网络信息资源已是刻不容缓。   建设网上中文信息资源是一项长期的浩大工程,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集各家之力,海纳百川,才能造就一番宏图伟业。   中国现在的网络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大互联网上,它们作为中国的电子神经中枢,是信息的汇集之处,是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的正规军。   CHINANET资源使用率最高,其主服务器(http:∥www.bta.net.cn)信息资源主要包含CHINANET最新消息、中华大百科、CHINANET商业服务等五部分;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的主服务器(http:∥www.cernet.edu.cn)联结着上百所重点大学的主服务器(其中有数十个已经开通),提供教育科研方面的最新动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服务器(http:∥www.cnc.sc.cn)上有一个比较详尽的国内万维网服务器列表,而且转发了部分专题论坛中的消息;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主服务器(http:∥www.ihep.sc.cn)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子杂志《Internet世界》。   各专业信息网络成为网上信息资源建设的生力军。各专业信息网络由有关部委和专业部门组织建设,凭借专业优势,集中了该专业的大量信息资源。   例如,由国家信息中心创建的中国经济信息网(CEInet),有CEI信息导航、宏观经济、工商博览等栏目,不断将国家信息中心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库搬上因特网。   中国医学信息网是中国卫生和生物医学专用数据网的骨干网络,提供大量的医学信息资源。   国家科技信息网是国家科委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为网管中心建立的,建成后,它将提供50个左右的大型数据库的网络化服务、建立若干个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此外,还将建设中国网上资源总目录,一期工程将包含我国所有WWW服务器信息的目录并以WWW方式提供服务。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地方科技信息部门共同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网上信息资源。   一些专业的网站现也成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   如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建立的《中国出版物之窗》,其上推出的在海外具有广泛影响的英文版《北京周报》电子版,目前平均每天阅读该刊的人数近百人,引起海内外网上用户的普遍关注。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软件之窗》,集中介绍中国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软件的窗口。   在不断开发新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各单位、各部门也在积极将大量现有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网络信息资源。   我国目前拥有1038个数据库,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但利用率较低,上网服务的数据库就更少。目前国家科委已将建立分布式数据库共享系统和建立数字图书馆示范系统等列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我国数量众多的报刊也在积极上网发行电子版,成为又一重要的信息资源。一些计算机类报刊近水楼台先得月,如《中国计算机报》、《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等纷纷上网。此外一些有实力的报刊也开始抢占网上空间,尤以《人民日报》最为积极,不仅《人民日报》上了网,其所属的《市场报》、《讽刺与幽默》等也上了网,并在网上建立了综合数据库。此外《广州日报》、《粤港信息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也都有了自己的网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已有300多种报刊在网上发行了电子版。   电子公告板BBS是Internet的雏形,是一种简便、廉价、快捷的电脑网络。BBS在中国承担着为Internet拓荒的开路先锋。随着Internet在国内的发展,BBS开始融入Internet,并将其长期积累的本土信息资源和一批用户带入Internet,成为中国Internet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例如,以中国教育科研网为依托的大学校园BBS网的信息资源极为丰富。像清华大学著名的“水木清华”BBS站,它设有150个栏目,内容丰富多彩,如“生命科学”、“我爱篮球”、“棋乐无穷”、“java编程”、“情爱悠悠”,甚至还有一个“网络光协(网络光棍协会的的简称)”。   尽管如此,网上的中文信息相对说来还是太少了,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国家有识之士的关注,开始大下力气组织力量进行开发。如国家科委正全面启动建设“中国信息”工程,它将主要为用户提供中国自己的信息资源。“中国信息”工程建设的第一步,将首批提供上网服务的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属万方数据公司的13个科技、商贸类数据库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拥有的其它几十个数据库,以及国家各部门拥有的条件成熟的数据库。 #2  十、域名保卫战   1996年中国关于因特网的消息中被炒得最热的就是关于域名抢注,各新闻媒体对域名抢注的宣传不遗余力,似乎中国企业在网上已无立足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又掀起了反抢注、反侵权的斗争。一时间,网上展开了一场中国域名保卫战。   据有关统计,中国已有600余家著名企业和商标在因特网上的域名被抢注,如长虹、大宝、全聚德、荣宝斋、同仁堂、红塔山、五粮液、孔府家酒、健力宝、万宝、东宝、容声、海信等。   域名的审批机构是位于美国的Internet信息中心,由于尚无相应的法规,一般申请人只要有必需的网络设施并确认所申请域名尚无人注册即可申请。据悉,在美国域名管理机构的数据库里,通用顶级域名.com下凡涉及中国商业的域名,如“中国化工”、“中国机械”、“中国工具”、“中国酒”、“中国自行车”、“中国鞋”等都被先后注册了。几乎每一周都有涉及中国商业的域名被注册。而且注册者在注册后又没有立即开通Web服务,可见注册者的意图是抢先注册域名,然后抢占中国本世纪末和下世纪肯定轰轰烈烈的信息市场空间。   尽管Internet域名管理机构没有赋予域名以法律上的意义,域名与任何公司名、商标名没有直接的关系,但由于域名在Internet上是唯一的,任何一家公司如果注册在先的话,谁也无法再注册一个相同的域名。而且企业商标名称与域名相对应可以提高访问率,根据Internet域名数据库网络信息中心的288873个商业域名分析,有直接对应关系的占58%。目前在美国等国,已经有人提出Internet的地址是否可以转让,在Internet Society第6届会议上,负责制定Internet标准的组织(IETF)已经同意设立一个工作组,以试验Internet主机地址的转让市场。   在国内一些ISP和有关部门的组织下,泸州老窖、海尔集团、四川长虹、武汉凌云、青岛啤酒、顺美服装等十六家域名被抢注的企业共同发起研讨会,大声呼吁在国际上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界有必要联合起来,迅速注册自己的域名,域名已经被抢注的,可注册周边域名。对于Internet信息中心不能解决的争议,可采取集团诉讼的方式加以解决。一些ISP已开始积极拓展域名注册服务,并将其作为拓展市场开展宣传的一个重点。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企业在以后要进入Internet,域名所注册位置比域名更重要。中国企业,应首先考虑将其域名放在中国(.cn)下,由于国内对域名注册管理很严,出现抢注的问题较少,即使有个别的域名被人注册,如果你有合法的商标、营业执照等,也可以解决,就没必要直接将其域名注册到国际顶级域名.edu或.com下面。中国的公司非要到.com下去注册,也就相当于中国的公司非要取个“洋名”一样。   一些境外公司将国内的一些企业或学校名抢注,其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花钱将这些域名买回来,如果我们去反抢注,或购买,正中他人下怀。域名对于Internet来说,就犹如一个人的名字或电话号码,它与肖像权、知识产权等还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国内厂商要冷静对待当前的这场热潮,要从公司、企业的长远及综合发展考虑,不要盲目行动,给一些投机者以可乘之机。   域名之争也引起了中国政府部门的注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是经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为国内企业提供域名注册服务的唯一合法单位。近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工作委员会成员制定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规定了我国互联网络的域名管理机构、域名体系结构及对申请注册域名单位的要求;对三级域名命名及使用的规定;域名注册的审批程序等。   目前我国的二级域名分为两类,共有40个。其中类别域名6个,如ac适用于科研机构;com适用于工、商、金融等企业;edu适用于教育机构;行政区域名34个,适用于我国的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主要以省市名称的汉语拼音的缩写构成,如bj(北京市)、sh(上海市)等。   截至1997年5月31日的最新统计,在CNNIC注册的域名已达2384个,其中类别域名2057个,行政区域名327个。而今年1月底时,域名注册数量才1003个,成长速度十分惊人。 #2  十一、并非太虚幻境   网络在中国不断发展,其潜在价值也不断被人们所认识,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特网正在成为一个虚拟的社会,其美好的前景让人欢欣鼓舞,但这不是《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而是一种虚拟现实,将更多地造福于人类。   1995年2月初,山东姑娘杨晓霞身患怪病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中国高能物理所的专家整理了杨晓霞的病历,在网上的一些消息组和电子布告栏上发布。短短两周内,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封电子邮件,各地的医学专家提供了诊断建议和类似病例的治疗方案;一些医院表示愿意免费收治杨晓霞;海外侨胞和华人学者纷纷表示要捐钱送药,使杨晓霞的怪病得以冶愈。   1995年4月,通过中关村网络为清华大学的女学生朱玲求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医学中心的李辛博士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朱玲的专栏,发布朱玲的治疗进展,收集专家的建议,确诊为罕见的铊中毒,使得这位姑娘在沉睡了8个月之后终于醒了过来。就在不久前,南京农业大学王海扣副教授的一岁半儿子患严重心脏病垂危,王海扣教授在网上发出求救信息后,美国新泽西州的蒂博拉医院知悉后同意免费为其患儿作手术,国际航空公司闻讯后,当即同意免费为其全家提供免费往返机票。现王海扣的患儿在美已成功作完手术顺利回到了南京。这些事例经新闻媒体的报导,使许多老百姓开始认识到了Internet的神奇。   此后,网上虚拟医疗逐步走上正轨。上海教育科研网开展的远程医疗已于1995年12月21日开通;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利用Internet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由国家卫生部建立的“金卫工程”卫星专网更为我们展现了网上求医的良好前景。   网上虚拟会议也正在成为现实。1995年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轻子光子相互作用大会是中国首次利用Internet召开的大型国际会议,会议的筹备工作几乎都在网上进行,为了让遍布世界各地未能与会的科学家们了解会议的情况,这次会议还在Internet上进行了会议录像的视像转播。厦门大学也利用CERNET在1995年7、8月间筹备召开了两次重大的国际学术会议。   网络虚拟教育也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   1996年10月,北京重点中学101中学与高拓电子公司联合推出了“101中学远程教育网”,进行远程电脑联网教学。在中网云舟俱乐部网点上,你可以参加网上托福(TOEFL)培训。该站点有最新的托福考试题目,每套试题均配有相应的语音。复旦大学也开展了网络授课的实验,利用复旦大学校园网教授网络理论和Internet实用技术。上海教育科研网也计划在上海建成一个沟通全市的远程教育网。   虚拟商业更引得众多商家跃跃欲试。1995年7月,中国黄页打响了网上广告(商业信息发布)的第一枪,引起Internet用户的关注。中国黄页承办的浙江省重大对外宣传工程“金鸽工程”,在网上发布招商等信息。短短十天,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电子邮件,表示祝贺和寻求商业合作。浙江省汽车贸易总公司在商业信息发布后,就有3家国外企业派人赴杭州洽谈生产汽车配件业务。   上海一些企业也积极开展了网上商业信息发布,在因特网《中国之窗》下的《上海之窗》已有近百家企业的信息,每天吸引约1万人查阅。在上海信息交互网上也出现了众多的商业信息,最有趣的是上海乍浦路粮管所的一条商业广告:“良良牌优质大米,10公斤/袋,批发36元,零售40元;乐惠牌,零售36元,批发面议……”。真是店小意识新。   更有意思的是山东省青州市黄楼镇芦李村农民李鸿儒在网上开办的“花店”,全世界的顾客可以选购他在网上展示的180种花卉。他还通过因特网与世界上最著名的几家花卉公司取得联系,选定荷兰一家公司引进了3000盆凤梨,为他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收益。   在北京等地已经开始了网上虚拟购物的试验。瀛海威利用网络提供音乐厅订票和北京工人体育馆订票服务。实华开也开通了电子购物的实验;赛百威公司和友谊公司也在上海热线上开设了网上商店,用户只要进入该站点,看到满意的商品,即可在网上填好订单,货物将由服务员送货上门。   通过网络虚拟炒股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许多ISP为吸引用户,纷纷提供股市信息服务,如上海热线、深圳万用网等,他们大多提供股市实时数据的传送、统计分析,甚至开通了网上交易的试验。“上海热线”的“证券之星”站点日均访问量达6000次/天,截至今年5月份已有注册用户6000多。通过网络,你坐在家中与坐在大户市已没差别,一样可以在股海指点江山,纵横自如了。 #2  十二、未来不是梦   中国Internet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仍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网上的法律与道德,安全与自由,公平与效率等矛盾将长期伴随着我们。前进路上仍然充满坎坷。   我国现有国际出口数量少、速率过低,也已成为制约我国Internet大发展的瓶颈。Internet发展缺少强有力的宏观协调管理机构,各地、各部门各自为战,多方投资,重复建设,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诸如思想观念的束缚;语言障碍与本土信息资源贫乏等制约因素。   电信资费居高不下,更是困扰我国Internet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我国电信业务基本上由邮电部独家经营,形成垄断价格,使得ISP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中国ISP的通信费占到公司整个运行成本的80%左右,而在美国是5.26%,相差数十倍。美国Internet用户的迅速普及与它收费的低廉(个人使用Internet不限量,每月费用只有10美元左右)不能说没有直接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今年年初,邮电部出台了包月制和计时计量收费的新政策,这一新政策,让深受过高电信资费困扰的ISP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   Internet上的文化冲突也正日益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引起广泛的争论。针对Internet上确实存在的文化渗透及其潜在威胁,有些人忧心忡忡,有人提出限制使用Internet,这种主张无异于因噎废食。我们应该积极研究Internet的技术,兴利除弊,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Internet发展的道路,加快建设本国的信息资源,在网上弘扬中华文化,促进Internet与民族文化的结合。   网络安全问题自有网络那天就存在,只是随着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一问题才受到充分重视,中国互联网的安全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我国正在加快网络立法的步伐。   1995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1996年2月1日,李鹏总理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根据形势变化,作出了一些修改,制定了一些新的条款。同时还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这些法规的发布将为我国互联网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成为走向法制化轨道重要的里程碑。   经过几年的发展,Internet在我国有了可喜的进展。但“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据有关统计表明,在整个Internet的信息输入、输出流量中,我国目前仅占0.01%和0.05%。这与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是很不相称的。在差距面前我们仍需奋起直追。   全球Internet的发展不断取得激动人心的进展,网络电话、网络电视会议、三维视频信息等应用技术正在不断推陈出新。随着网络安全和密码技术的进步,Internet在商业化的推动下将会涌现各种新业务。   Internet的应用将扩大到家庭应用和个人应用,家用电器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将使家用设备逐步进入Internet范围,特别是支持Internet的网络电视机产品已经开始出现,多个厂商也推出了网络PC的样品。乐观的看法甚至认为个人的手表、移动电话、汽车等物品也将具有Internet网络能力。   在大潮奔涌下,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必须快马加鞭,才能赶上Internet发展的步伐。   根据我国的国情,今后几年我国Internet的发展趋向大致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拓宽我国Internet主干网带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强化宏观调控;国家增加对Internet的基础投资,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注重Internet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加快网络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如防止计算机犯罪、加强网络安全等敏感方面的法规。   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1997年6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China Information Centre)正式成立,并建立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授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运行及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运行和服务进入了更加有序、完善和规范的发展轨道,是我国互联网络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Internet在中国的未来不是梦,它必将乘长风,破万里浪,与中国一起走向繁荣和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