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游戏机与PC谁更靓 马瞻 1997-01-01   次世代游戏机通常指的是世嘉公司的“土星”(SATURN,简称SS)和索尼公司的“游戏站”(PLAY STATION,简称PS),其它机种如“3DO”及“任天堂64”,因不成气候而难与其一争短长。SS和PS的特点是硬件配置相当不俗,采用32位RISC型CPU、大容量内存、倍速光驱、PCM音源,在声光效果方面极具震撼力,特别是多边形三维贴图及纹理、光源处理,更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次世代机的外设极为丰富,除了光枪、方向盘、VCD解压卡、记录卡等常规武器外,还有专用的键盘、鼠标、软驱、MODEM、打印机、可视电话系统等,俨然就是一台电脑,特别是SS,更是不遗余力地扮演着家用电脑的角色,甚至努力朝Internet靠拢。但是,由于上述外设目前无法形成大规模生产,成本不可能降得很低,要想真正取代电脑恐怕还为时过早。   众所周知,日本在电视游戏领域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其软件的数量和质量处于巅峰状态,简直到了畸形的地步。但是,电脑游戏历来就是欧美的强项,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则难望其项背。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也为了分享“茁壮成长”的电脑游戏市场,日本厂商开始了有计划的渗透行动。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世嘉公司的移植计划:1996年间,世嘉陆续向PC移植了数款享有盛名的看家大作,如《VR枪警》、《VR战士》、《世嘉拉力》、《梦游美国》等——虽然都是SS机上的老节目,但对PC用户而言,还是颇具新鲜感和吸引力的。与此同时,SNK公司也将它的“NEO.GEO”主机上的招牌作品进行移植,如深受欢迎的《饿狼传说3》、《真侍魂》等,可谓火上浇油。索尼公司更是不甘寂寞,除了早期尝试移植了《斗神传》之外,更计划推出PS机上的大作,如《生物危机》、《最终幻想》、《刀魂》、《铁拳》、《山脊赛车》等名作。   如果要将电视游戏和电脑游戏放在一起作比较的话,某些区别和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前者的特点是画面细腻、逼真,精雕细琢,绚丽多彩,而且较具文化内涵;后者突出的是游戏性和操作感,追求酣畅淋漓、适合尽可能多的人的口味,强调娱乐性第一。这里以同一游戏的不同版本来作比较,也许较有说服力。   最早向PC移植的SS游戏是《飞龙》和《VR战士REMIX》(注意,并非后来出现的《VR战士PC》),需要专用的3D图形处理卡,而这块卡价值不菲,故普通玩家根本无缘得识。稍后,挟Windows 95之威,SS上的大作开始向PC进攻,这次,不再需要任何特殊的硬件了。除了上面提到的《VR战士PC》和《梦游美国》、《VR枪警》之外,还有《3D SONIC》、《海豚》、《蜡笔阿新》等,共二十余款。估计1997年间,这一数字还会继续增长。   拿名望如日中天的游戏《VR战士》来说吧,SS版画面的多边形数目较多,而且采用了“削圆”技术,故人物和背景的“切面”看上去显得比较圆润,明暗渐变的细节和层次丰富、平滑,总而言之是显得厚实、逼真;动作方面极其流畅舒展,利用手柄可以很方便地使出花哨、壮丽的各种组合技和必杀技来。再看PC版,首先是多边形的数目要比SS版少,且缺乏圆滑的明暗渐变效果,细节刻画更是逊色;人物形象不够厚实,有点象呆板的剪纸造型,要往VR上靠,好象有点牵强;操作感就不用提了,虽然支持外接手柄,但反应不够灵敏,体会不到那份独特的爽快感(键盘就更逊一筹了)。音效方面倒没有太大的差距,SS主机采用一片16位CPU专门用作声音处理,拥有PCM32加FM8音源的CD音质,搭载专用DSP芯片,音色清澈明快,与PC机上的声卡相比,可谓不遑多让。SS游戏采用CD音轨的居多,大可当作CD唱片来欣赏或收藏,当然,游戏音乐本身比较单调,不耐听。   如果轻率地认定PC在三维游戏方面的表现不及次世代机,恐怕也失于偏颇,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具体游戏来加以探讨。比方说,大家都玩过的《古墓丽影》,几乎是同时推出了PC、SS、PS三大版本,稍作比较你就会发现,还是PC版最讨人喜欢,论速度的流畅也好,论贴图的精致也好,SS和PS稍逊一筹。当然,你的PC也得够劲,倘若是Pentium100以下机型,就只能将窗口开小一点了。由此,我们又不免心生疑虑,SS向PC移植的游戏有所缩水,失去了原汁原味,会不会是因为世嘉故意要让二个版本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免得日久SS无人问津?另有一款格斗大作也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终极版真人快打》,PC、SS、PS三种版本几乎看不出什么大的区别,也就难有高下之分了。   PC用户享受次世代游戏机圆滑的多边形和酣畅的速度感,还有另外一个途径,那就是购买直接支持SS游戏的专用3D加速卡,但价格近于荒诞,比全配置的SS机还要高出许多。不是办法的办法大概得算“模拟器”了,但最好是别抱太大的希望,君不见16位游戏机的模拟器还没法让人心服口服呢,何况更复杂、更“庞大”的32位次世代机?最后一项手段是搞一个图形转换软件,将SS光盘上的动画图形转换为PC能识别并显示的图形,总算是聊胜于无。   次世代机的操纵手柄确实设计得无可挑剔,在格斗、射击、赛车等以动作见长的游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PC的鼠标和键盘实在是望尘莫及。举例来说,PC机上的赛车游戏很多,也很棒,特别在图形方面几乎接近巅峰状态,但真正玩起来的感觉呢,恐怕多少会有些“中看不中吃”的感慨。再看SS的赛车名作,如《世嘉拉力》和《梦游美国》,虽然画面粗糙一些,但操纵起来敏感、灵活,能真实再现车辆起步、刹车、加速、颠簸、惯性、腾空等状态。至于次世代机外接光枪后,就更有街机厅的感觉了。   同时推出次世代机版和PC版的游戏目前越来越多,而且不乏大作、名作,如《3D旅鼠》、《饿狼传说3》、《生化悍将》、《天煞》、《NBA篮球》、《命令与征服》、《真侍魂——霸王丸地狱变》、《鬼屋魔影3》、《街霸PC》……其中,各机种的原创作品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很明显,交融和渗透已成大势。倘若要作出一个机械的裁决,也许是件困难的事,但各自的个性还是比较分明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么说:   声光效果和游戏内涵,PC领先一步。   三维效果和操作感,SS和PS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