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电影、电视片制作电脑音乐 中国电影乐团创作室主任 艾立群 1996-02-09 此后不久,我应邀参加了四通电脑音乐事业部举办的电脑音乐系统展示会。推出了刚刚引进开发的由日本ROLAND公司的LAPC-1声音卡和美国BALLADE作曲软件组成的叫做“MSR-901”的电脑音乐系统。虽然展示会盛况空前,但是并没有对我产生什么震撼,只是猎奇。电脑演奏的示范曲整齐、精确,令人瞠目。虽说都是些由世界名曲改编,可那种呆板、毫不表情的音乐真让人不敢恭维。可另一方面,我得承认在这个展示会上我第一次知道了电脑还能演奏和制作音乐,尽管还不满足。但这对以后从事电脑音乐创作确实起了潜移默认化的作用。随着后来对电脑音乐系统的不断接触和操作,我开始发现事情并不是象我开始想象的那样糟糕。虽说电脑是机器,但控制电脑的不还是人吗?人是有生命的。只要有了人,音乐就一定会有生命。以后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 作为开始和尝试,我先后用这套电脑音乐系统为一些音像出版社演奏制作过盒带、伴奏、创作制作了电视连续剧《她和她的学生们》的全部音乐等。它使我对电脑及电脑音乐系统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为创作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的音乐去西北河西走廊采风的20多天里,大漠的风土人情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着我,使我兴奋、使我激动。随着对音乐创作讨论的逐步深入,一个想法开始在我头脑中产生并且与日俱增:《望长城》音乐非电脑音乐系统莫属!决心已下,壮志未酬。另一位作曲家李海晖和音乐音响总设计王益平也与我达成了共识。回到北京后,我即买了这套电脑音乐系统,立即投入了创作。在《望长城》的完成片中,我们只用了一小部分真乐器,比如片头的男声独唱“一次次......”、中间的民乐、小提琴等。除此之外,几乎都是用电脑音乐系统创作制作,没有乐谱,只有感觉,一切都直接在屏幕上写作。该片播出后,反响很大,获了奖。应该说音乐是很成功的,达到了我们预想的目的。这其中电脑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我用的只是一台286电脑。可是大家都知道,这在当时已经很奢侈了。 在此之后我用这套电脑音乐系统先后创作了大型电视专题片《共同的命运》、《命运守护神》、《广东行》、《毛泽东》、《中华之门》,电影《省城里的风流韵事》等等。当然这时我对电脑音乐系统的看法已经完全改变了,不用说大家也会明白。 后来,我对机器做了升级,由286升到了386DX/40。又陆续创作了电影《紫禁城奇恋》、电视纪录片《中华之剑》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除开始曲以外)、《晚间新闻》、《世界报道》、《新闻30'》、《一周新闻综述》、《人民子弟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今晚八点半》、《激光唱片欣赏》以及《音乐创作巡礼》等等栏目音乐也是我用电脑音乐系统创作和制作的。 现在我用的奔腾100电脑。对于我的专业来说,恐怕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够用了,因为电脑处理音乐所占用的信息量并不很大,尽管有时音乐很复杂。在一定意义上说,如果用于音乐的话,一台386也能应付。但是大家都知道,电脑能干的事和要干的事简直是太多,而不仅仅只干一件事。尤其是多媒体化以后更是不得了。随着WINDOWS95的推出,还会相应产生出一大批更新更高的应用软件和硬件,这当然包括用于专业级的音乐软件。不过将来音乐软件会更加复杂和庞大,能作的事情会更多,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这种趋势,比如硬盘录音等。恐怕到那个时候机器跟不上是不行的。我想就随行就市吧! 有的朋友问:听说国外许多从事专业音乐的人都用的是苹果麦金托什(MACINTOSH)电脑,我们为不什么不用(IBM兼容机与MACINTOSH机不兼容)?的确,很多国外搞专业音乐的人确实在使用苹果电脑。这其中虽然有其历史的原因。但是否还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只要软件水平和硬件档次符合要求,用哪种机器并不重要,因为两种电脑本身虽互不兼容,但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却是统一的国际标准,即大家熟悉的MIDI技术。其实用哪种电脑只是过程,并不是目的,最终还是要听最后制作出来的音乐。另外我想不管你是什么职业,在使用电脑的同时,一定还希望与他人交流。这一点不同规格的电脑厂家和你我一样,也都在考虑如何相互兼容这个问题,虽有一些方法试图解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够理想。我们盼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出现奇迹。 跟大家即兴聊天,算是使用电脑中的一点点感受,希望大家通过《电脑报》多多交流,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