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微机主板的发展历程 1995-05-26 总线与主机板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可以说PC机主板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总线发展的历史。早期的PC扩展槽只有8位数据线,配合8088这种只有8位外部数据线的准16位微处理器刚刚合适。当80286这种具有16位数据线的CPU推出后,8位数据总线的工作方式显然成了提高速度的障碍,所以IBM在设计AT机时,在主机板上原有8位扩展槽的后面加长了一截,扩展成了16位总线插槽,即现在常说的AT总线。这一类型的主板后来常被称为ISA总线系统板或AT总线主板。1986年左右,IBM公司在设计PS/2系列微机的主机板时,采用了一种微通道MCA(Micro Channel)总线的主机板,这种主机板把CPU的32位操作数据在微通道总线中高速地传输,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为了不让别人再轻易地抢夺这个果实,IBM举起了知识产权的大刀,对微通道总线申请了专利,谁要想仿造,那就得交钱。然而这一着现在看来有些不合时宜,因为当时已经有许多兼容机厂家能够独立地设计生产主机板了,而市场上又需要廉价的主机板,所以众多兼容机厂家不仅未给IBM交钱,而且还对着干,在1897年左右,由几家著名的微机生产公司推出了EISA总线,这种总线的主机板在外观上看几乎和原来的ISA总线主机板是一样的,它直接在原有16位插槽中扩展了接插脚数目,对原有的适配卡能够兼容,而新型的EISA插卡则可以用32位方式传输数据,并且可以支持突发高速传输的工作模式。但是遗憾的是EISA总线标准也申请了专利,使得EISA总线主机板在市场上也没有得到象当年ISA总线主机板那样广泛流行。为清除专利化总线难以推广的障碍,许多中小厂家,主要是附加卡制造商们,又联合提出了另一套名为VESA的局部总线方案,简称为VL总线。VL总线将32位CPU的许多信号都直接联到了VL局部总线,并在原有16位插槽的后边又加长了一截来完成这种扩充。这套方案可以简便而迅速地面市,因此在1993年到1994年这两年中,VL总线的主板和配套电路卡成了高性能微机的主要技术代表,并得以广泛的流行。1992年6月,INTEL公司及多家重要电脑厂商组成了PCI局部总线的专门小组,开始推广、统筹INTEL实验室提出的PCI局部总线。PCI总线插槽的体积比原ISA总线还小,其功能比VESA、ISA有极大的改善。PCI总线可以支持突发读写操作,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32MB/秒,可同时支持多组外围设备。PCI局部总线不受制于处理器,并能兼容现有的ISA、EISA、MicroChannel总线,而且INTEL又是微处理器王国的巨人,它是基于Pentium等新一代微处理器而开发的总线,这些都为今后的软硬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际上到1993年秋季时,PCI总线主板才逐步进入市场,而产品比较多的使用是在1995年了。因为PCI总线没有专利化的制约,给众多厂商提供了发展产品的良好条件,再加上它的优越性能,有理由相信PCI总线将取代以前的各类总线,成为主机板的主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