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国际电脑围棋赛 黎和生 1994-02-25 记:先向您祝贺!您是获得这项冠军的第一个中国人吧? 陈:谢谢!不过我只是大陆的第一个。92年冠军、美国的陈克训也是中国人。我相信中国人的头脑不笨,在围棋上不应落后,在电脑围棋这种人工智能项目中领先也不希奇。 记:您6战全胜,所向披靡,相信您的程序在棋力上有显著的优势吧? 陈:应该说是有些优势,但不好说所向披靡。其实前六名的实力相差不太远,我也多次出现输棋的险情。有趣的是本届第三名的陈克训与第四名主分和四个辅分都相同,只好加赛。加赛结果仅以一点之差决出胜负,可见竞争之激烈。 记:为了夺取冠军,无疑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您能否谈谈您在备战中的一些情况? 陈:这两年确是不遗余力。搞这么复杂的程序的确是艰辛的,难免在编写中引入错误。每天做的事总是:改进程序、调试程序、发现错误、修正错误,没完没了。但这种劳动又是愉快的:错误改正了,程序有进步,心里就乐滋滋的。凑巧,参赛出发前三四天接连发现了程序中几个重要的错误,改正后棋力明显提高,关系到这次得到的好成绩,也算是幸运吧。 记:电脑是怎样下围棋的? 陈:电脑下围棋靠的是人编的围棋程序。编者预先把围棋规则的要求、判断棋子安危、判断形势、判断棋形要点等等编进程序中,也就是把这些知识教给程序。当然归根结底是教它选择着点的方法,使程序会下围棋。您是和电脑下围棋,只要在电脑上使程序运行,按程序的规定操作来下您的棋,电脑会一一应对。国际赛开幕那天接待群众,一位年青人来和我的程序下棋,竟被程序杀死两块棋呢。 记:那电脑围棋赛又是怎样进行的? 陈:双方各用一台电脑运行自己的程序。参赛者只机械地把对方每着应手输到自己的电脑中,不能干预电脑的应对。有些报道说“选手成了傀儡”,用不着动脑筋。赛场中没有围棋赛那种肃穆紧张的气氛,正在比赛的两人有说有笑,和观众起当场评点。电脑下出大臭棋,引来哄堂大笑,程序的主人也只好干瞪眼。 记:电脑围棋是个新项目吧? 陈:就连电脑也算是比较新的东西吧。国际电脑围棋赛是1985年开始的。据我所知,1972年已有人开始搞。搞得较多的有美国、台湾、日本等,欧洲也有。国内是近几年才开始,我也只不过开始了三年多。 记:为什么这么快就能赶上世界水平,您一定有什么诀窍或者优越条件吧? 陈:(稍迟疑)若是在20多年前,那就只能说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笑)。不过,在中国这个特殊环境里,也的确是给了我一些好条件。那“史无前例”使我在本职上难以有用武之地,却恰好给我提供了学习围棋和研究围棋理论的好时光。现在的围棋程序正用上了当年的围棋定量理论的研究成果。后来有用武之地了,工作中要用电脑,又为研究电脑围棋打下基础。91年满了60岁,退了休,时间也就充裕了。全心投到电脑围棋的研究中,也是安度晚年的好寄托。 记:您原来的专长就是电脑或者人工智能吧? 陈:不,我是学化学的。电脑只是在工作中用上而发生兴趣,因此我只算是电脑的爱好者。国外的参赛者看来都是电脑或人工智能专家,这方面我比不上他们。 记:您在设备方面恐怕也比不上国外的研究者吧。不知道研究电脑围棋要有怎样的硬件条件? 陈:设备差些是个困难。几年前电脑还很贵,我用了大半生的积蓄只买了一台XT来开展工作,91年第一次参赛就靠它。XT实在太慢,91年底再花四千多块买一台286,还向另人借了钱才够。92年在国际赛得了亚军、93年又得冠军。这才有经济条件使自己的设备逐步升级。 记:听说以前有人认为要使电脑会下围棋,那电脑就要象足球场那么大。用XT怎么也行? 陈:那可能是很久以前的夸张估计。技术的进步使电脑变小而本领大大增加。我最初接触的那台电脑差不多要占满一个小客厅,但它的容量和速度都远远比不上XT。国外有些商品化围棋程序在XT上运行还很快。只不过棋力低些。 记:那您的程序?上次报道它吸引了日、韩、台、穗的企业…… 陈:我这程序在国内已正式出售,而在国外销售的问题则尚在洽谈。它的棋力比现在国内能找到的程序高得多,但也较慢。在386_DX/33上下一个全局,电脑的思考时间大约要一二十分钟吧。在286上恐怕就嫌慢了,但可用其中的13路或9路棋盘来下,这样甚至XT也行。它的棋力,据组织国际赛的人士估计,约12_13级。 记:那就是说电脑围棋世界冠军程序还比不上业余围棋好手? 陈:是的,这正是因为围棋十分复杂,从电脑的角度来看比象棋要复杂得多。不过正因这样才更有兴趣,国内感兴趣的、动手研究的人来信联系的不少,我也乐意和电脑围棋爱好者交朋友。相信在几年内国内的电脑围棋会有飞快的发展,程序的棋力也将有显著的提高。这还要仰仗你们新闻界大力支持、多作报道。 记:当然!支持新生事物的发展,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