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音乐系统—— 一个震撼性的革命 艾立群 1994-04-22 自从电脑进入音乐领域,便每时每刻的对传统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制作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大家知道,音乐电脑是以以下几种方式和形式存在: ○音序器(Sequencer)方式,将能编辑和储存若干音轨、音长、音高、时值、速度、换音色等等控制信息功能的模块固化在一个相对大小的硬件设备中,通过与音源或合成器鼓机等电子乐器联接起来控制其按照创作的需要发音的设备。这可以称其为专用的音乐电脑。早期的音序器基本上是单独存在的,后来制造厂家把它与鼓机、合成器等合几为一,再加上效果器、调音台等,称其为工作站(Workstation),由于音序器整体功能较音乐电脑相对简单,常常被人们看成是音乐制作中的一个环节,而不全部。因此音序器适合于演奏人员使用,而把最后的制作和完成交给录音师去完成。 ○录音合成电脑:这是录音棚音乐制作环节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它安装在大型专业调音台中,主要作用是用在后期音乐合成时电脑控制各个音轨的音量参数甚至其它有关信息量按创作构思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使制作完成的音乐尽量达到或接近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音乐电脑:这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音乐电脑,应该说是给作曲家使用的;从外表上看,和我们平常的电脑没有什么区别,首先,它也要有一个相应的软件,它有点象我们常用的字处理软件,只不过它处理的不是文字而是音符,是一种控制合成器发音的数据信息;同时它功能更强大,包含的信息量更多,它几乎能完成音乐从创作到制作的全过程;而且得一个人来完成。这个全过程包括:作曲<爬音乐格子>一配器一抄谱一<指挥>演奏<演唱>一录音一合成。按这样的传统方式制作完成一个音乐作品,少则几人,多则上千人甚至更多,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耗费自不必说,还必须具备合适的声学环境<录音棚>。换一个角度说,电脑制作的音乐音色更纯正,时间更精确,长度可随心所欲,不用为乐队的演奏水平而发愁。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以往是先有乐谱后有音乐<先写后听>,如果在录制过程中发现写作中的弱点,往往不能及时更正而留下遗憾,现在情况完全变了,可能音乐已经制作完成了,但并没有乐谱,即使需要乐谱,也是边作边听边修改,在确认定稿后,由打印机打出乐谱<先听后写>。按新方法制作的音乐,无论在艺术上和技术上都有了保障,加大了作品成功率的保险系数。这种生产力的解放是文字处理所无法比拟的,应该说是一种本质上的震撼性的改变。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文字处理的变化仍然还是一个从个人到个人的工作方式,没有根本的改变,音乐却不然,它把集体式的工作方式转换为个人的工作方式,更新了旧的思维观念,使音乐的创作到制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它的意义。 自1990年开始,我已用电脑音乐系统完成了大量的各种题材作品的创作和制作: 如:大型电视专题片《望长城》;电视连续剧《她和她的学生们》;大型电视专题片《广东行》;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华之门》;大型电视专题片《毛泽东》;电影《省城里的风流韵事》;大型电视专题片《共同的命运》,《命运守护神》;为乙方制作的电影《玫瑰楼迷影》;四声道环幕电影《泰山》;电影《慰安妇 731》;20集电视连续剧《命运的河》;台湾动画片《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及盒带,晚会,广告等,所有这些作品的全过程基本上是在家中独自完成的,我所用的电脑是一台内存4M,双高密软驱,TVGA,270M+40M硬盘的IBM386DX 40兼容机,配以相应的软件与MIDI接口,同外部的合成器、音源、效果器、调音台、监听设备、数字录音机、打印机等即构成了一套电脑音乐系统。 作者简介 艾立群 55年生,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中国电影乐团创作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