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准备才能抓住机遇 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 王 选 1994-01-21 ○软件的知识和实践有助于作出正确的技术决策 ○计算机是年轻的产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碰到很多机会,但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多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社会需求(包括未来需求)的敏感,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正确判断,一丝不苟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都有助于把握机遇,取得成功。1975年,研制精密照排系统的机遇降临到我们头上,当时打听到,国家有一个七四八工程,即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分三个子项目:汉字通信、汉字情报检索和汉字精密照排。对于这三个子项目,我独钟精密照排系统,因为它的价值和难度吸引了我。我当时病休在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这一事例也说明在可能的条件下让年轻人自由选题,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激发创造的欲望。 按照过去养成的习惯,首先要了解清楚国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短期内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从而于1975年得出下述结论:数字式存储将占统治地位;光学机械式二代照排机,尤其是汉字二代机难度很大,但没有前途;字模管式三代机和飞点扫描式三代机正在走下坡路,很快将被数字存储的CRT三代机所淘汰。1975年时,先于北大,国内已有五家在从事汉字照排系统的研制,可惜的是,其中两家选择了二代机的方案,另外三家分别选择了飞点扫描、字模管和全息模拟存储的技术途径。 我们一旦选择了数字存储的方案,汉字字形信息量太大,马上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国外流行的黑白段描述方案压缩率低,日本京都大学的字根组合方案压缩率高但质量不好。假如当时国产计算机硬盘容量很大,我大概不会努力探索新的途径了,正是由于落后才迫使我们另觅新路,这是一种社会需求的压力。由于我是数学系毕业,所以很容易想到信息压缩,即用轮廓描述和参数描述结合的方法描述字形,并于1976年设计出一套把轮廓快速复原成点阵的算法。但当时用常规计算机上的软件来复原点阵,速度是很慢的,因此一个只懂数学和软件的人可能就会就此却步。由于我有多年的硬件实践,并懂得微程序,软、硬件两方面的经验使我能够判断哪些操作可由软件来做,哪些操作属于时间要求很严的,必须由专门硬件配合微程序,从而使速度提高几十倍。在照排系统的研制中尽管我并未主管过软件开发,但软件的知识和实践有助于我作出正确的技术决策。 1976年时国外尚无激光照排机的商品,但国内在高精度传真机研制方面已积累了多年经验,激光扫描分辨率高和幅面宽等突出优点强烈地吸引了我,但逐线扫描,不能改变光点直径和扫描后不能停顿的特点又使控制器的设计难度很大。“需要”和“矛盾”正好促使新方法的产生,逐段形成点阵、逐段缓冲、四路平行输出等方案就是被逼出来的。这些困难找到了解决办法后,才于1976年夏决定跳过二代机、三代机,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很幸运的是,八十年代中期,轮廓描述西文字形在国外大为流行,当然已由向量轮廓发展成三次曲线轮廓;1985年后激光照排机在国外开始流行,并于八十年代末淘汰了第三代CRT照排机,而国外的二代机则早已于七十年代末就被彻底淘汰了。由于我们起步早,十八年来在针对激光逐线扫描输出的字形发生器和控制器(后来国外改用“栅格图象处理器”这一新名词)方面坚持不懈地创新,从小规模集成电路、双极型微机、专用芯片、一直发展到最新的方正93专用协处理器芯片,从而使系统不断保持领先水平。 1985年以前,很多人对照排系统市场的前景是表示怀疑的,理由是中国拣铅字太便宜了,新技术在价格上很难与传统方法竞争。但我们始终坚信,电脑激光照排带来的是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其好处是不可估量的,因而推广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事实上后来的发展势头比我们想象的要迅猛得多。因此,准确估计未来的需要对把握机遇也是不可少的。 计算机是年轻的产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年轻一代应探索新的方法、手段和途径来超越前辈。中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不发达国家,很多崭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去开拓,这会给年轻人以很多的机会;只要我们不断努力,自觉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就会抓住机遇,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