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件销售 我想说几句 贺伟林 1994-07-15 要知道软件的成本决不只是几张软盘,而是包括人员薪金、办公费用、机器折旧等等许多款项。如果说得明白一些,用户就是软件公司的衣食父母。如果认清这一点,那么杨文建先生(小愚注:第23期杨先生曾著《软件应该薄利多销》一文)的文件题目都大可商榷,对软件的价格感到“合乎情理”,开发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并不一致。由于观念上的原因,极少数人一向只是认同花钱购买信息的载体,尚无为信息本身付出代价的习惯,而软件的价值正在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所以目前的这种价格矛盾比较尖锐,所以现今某些个人电脑用户手中的软件并非都是通过正当渠道购买所得。并且,上述状况还会产生某种程序的恶性循环,由于销售不畅,即便只是出于资金周转的考虑,软件公司也不得不在可以售出的拷贝上提高价格,这就使人们愈加敬而远之。 作为一个普通的电脑用户,我无意反对“软件应该薄利多销”的提法。无疑软件业也会受到“反牟取暴利法”的制约。但由于软件业的特殊__高科技附加值,即使此法付诸实施,软件也不见得便宜多少。与另外一种“软件”__音像磁带作比,原版带售价是空白带的1~2倍,这被认为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若要电脑软件的价格也降到同等水平,则需要电脑具有象音像设备那样的社会占有量,音像磁带那样的大规模批量生产,这在目前还做不到。实际上发达国家的看法是:在一个电脑系统中,硬件投资仅占20%,而软件的投资要占80%!恐怕这一点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毕竟,所谓“买得起马买不起鞍”的比喻并不确切,一匹无鞍马是可以骑的,可是谁能想象一台没有软件的裸机能作些什么?虽然我们正极力打击非法拷贝行为,但昂贵但可靠的正版软件和价廉而危险的盗版和劣质软件恐怕会在相一段的时间里共存下去。但在目前,面向普通的电脑用户,大力加强开放的自由软件的交流,既花费不多,又可以使人满意,这样的工作早该有人做起来。 (贺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