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侃电脑写作 赵大年 1993-01-29 去年十二月在北京召开了3天"作家换笔大会",9家电脑公司的经理、工程师和"王码"、"自然码"的发明人亲自出马,摆出几十种中文电脑的硬件和软件,当场演示咨询、推销,与会记者、编辑、老中青作家约150人,大家兴趣盎然,会也开得热闹,新鲜。这可能是拥有六七万方块字的古老民族踊天荒的一次创举---文字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聚集一堂,"吵吵嚷嚷"地互相鼓励着要换笔了!开幕的当天竞争就很激烈,各公司抢着作大会发言,当然是宣传家的产品好啦。组织者便限定时间,每家5分钟,讲到4分钟时敲一下锣,到5分钟时再敲锣,没讲完也得结束。对作家客气得多,只准两位发言,每人10分钟,杨沫70多岁了,她是北京文联主席,正准备换笔,讲了自己即将进入电脑时代的兴奋心情。我是刚换笔10个月的,当众坦白交待使用电脑写作的体会。说实话,这样的会我没参加过,发言限定10分钟,还被人家敲两次锣。电脑公司并没给我塞红包,组织者叫我站出来"现身说法",我图个什么呢?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大概就是为了给新鲜事儿当义务宣传员吧?今天,《电脑报》的记者叫我把这些体会写出来,只好遵命,也顾不得肤浅和重复了。 一小时能打多少字?专业打字员能打两三千字。我的休会,用电脑写作,说好听点儿叫创作,限制速度的是自己肉脑(思维过程),而不是手,更不是电脑,一小时500字就足够了。如果平均每天完成两千字的作品(包括修改),一年就是70万字呀,这样高产的作家尚不多见,据说作家邓友梅、李晓明一天能打万多字。 作家刘恒耽心敲打键盘会干扰构思,至今不买电脑,成了我们当最年轻的"保守派"。其实习惯成自然,双手噼噼啪啪敲键盘,对我并无干扰,反而有好处:右手3处腱鞘炎都好了,再不尝那钢笔磨破手指的苦楚;而且,据说左手活动益于右脑;还可以减少吸烟(我以前总是右手拿笔,左手夹支香烟)。 "五笔字型"的口诀难背,据说要半年熟练过程。我被这话吓住了,便采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我小时只学过注音字母,便请邻居的孩子教一小时拼音,当天就打了200字,一周内即达到500字、小时 的速度。又据说,不会普通话的南方人,最好还是采用"五笔字型"。 我从前最厌烦(眷清)自己稿子。电脑的优点之一就是便于修改,稿子总是干净的,也不会丢失,要印几份都行。 电脑的存储量很大,一个硬盘就能储存我一生的全部作品。它便于分类、检索,甚至不用印出来,把一部小说稿拷进软盘,直接送交出。目前中文电脑的功能已经相当多了,各种先进的软件还在研究开发中,我这个新手所掌握的仅仅是一小部分而已。 中文输入电脑,必将促进世界性信息交流,弘扬中华,访华快"四化"步伐,我们的确应该换笔。但我还是难以排除怀旧之情,忘不了儿时握笔描红和祖国的书法艺术,尽管这篇小文章就是在"太阳--286"微机键盘上敲打出来的。 (作者简介:赵大年,中国著名作家,作品《皇城根儿》被拍成电视连续剧现正在各地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