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yctxt.org 免费TXT小说下载 └───────┘ 更多TXT小说下载请访问:http://www.yctxt.org 1960年4月3日的中午,我出生在杭州的一家医院里,可能是妇幼保健医院,当时我母 亲在浙江医院,我父亲在浙江省防疫站工作。有关我出生时的情景,我的父母没有对我讲述 过,在我记忆中他们总是忙忙碌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我几乎没有见过他们有空余的时 间坐在一起谈谈过去,或者谈谈我,他们第二个儿子出生时的情景。我母亲曾经说起过我们 在杭州时的片断,她都是带着回想的情绪去说,说我们住过的房子和周围的景色,这对我是 很重要的记忆,我们在杭州曾经有过的短暂生活,在我童年和少年时期一直是想象中最为美 好的部分。 我的父亲在我一岁的时候,离开杭州来到一个叫海盐的县城,从而实现了他最大的愿 望,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我父亲一辈子只念过六年书,三年是小学,另外三年是大学,中 间的课程是他在部队时当卫生员时自学的,他在浙江医科大学专科毕业后,不想回到防疫站 去,为了当一名外科医生,他先是到嘉兴,可是嘉兴方面让他去卫生学校当教务主任;所以 他最后来到了一个更小的地方——海盐。 他给我母亲写了一封信,将海盐这个地方花言巧语了一番,于是我母亲放弃了在杭州的 生活,带着我哥哥和我来到了海盐,我母亲经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她初到海盐时的感受,她 说:“连一辆自行车都看不到。” 我的记忆是从“连一辆自行车都看不到”的海盐开始的,我想起了石板铺成的大街,一 条比胡同还要窄的大街,两旁是木头的电线杆,里面发出嗡嗡的声响。我父母所在的医院被 一条河隔成了两半,住院部在河的南岸,门诊部和食堂在北岸,一座很窄的木桥将它们连接 起来,如果有五、六个人同时在上面走,木桥就会摇晃,而且桥面是用木板铺成的,中间有 很大的缝隙,我的一只脚掉下去时不会有困难,下面的河水使我很害怕。到了夏天,我父母 的同事经常坐在木桥的栏杆上抽烟闲聊,我看到他们这样自如地坐在粗细不均,而且还时时 摇晃的栏杆上,心里觉得极其神圣。 我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我母亲经常这样告诉我,说我小时候不吵也不闹,让我干什么 我就干什么,她每天早晨送我去幼儿园,到了晚上她来接我时,发现我还坐在早晨她离开时 坐的位置上。我独自一人坐在那里,我的那些小伙伴都在一旁玩耍。 到了四岁的时候,我开始自己回家了,应该说是比我大两岁的哥哥带我回家,可是我哥 哥经常玩忽职守,他带着我往家里走去时,会突然忘记我,自己一个人跑到什么地方去玩耍 了,那时候我就会在原地站着等他,等上一段时间他还不回来,我只好一个人走回家去,我 把回家的路分成两段来记住,第一段是一直往前走,走到医院;走到医院以后,我再去记住 回家的路,那就是走进医院对面的一条胡同,然后沿着胡同走到底,就到家了。 接下来的记忆是在家中楼上,我的父母上班去后,就把我和哥哥锁在屋中,我们就经常 扑在窗口,看着外面的景色。我们住在胡同底,其实就是乡间了,我们长时间地看着在田里 耕作的农民,他们孩子提着割草篮子在田埂上晃来晃去。到了傍晚,农民们收工时的情景是 一天中最有意思的,先是一个人站在田埂上喊叫:“收工啦!” 然后在田里的人陆续走了上去,走上田埂以后,另外一些人也喊叫起收工的话,一般都 是女人在喊叫。在一声起来,一声落下的喊叫里,我和哥哥看着他们扛着锄头,挑着空担子 三三两两地走在田埂上。接下去女人的声音开始喊叫起她们的孩子了,那些提着篮子的孩子 在田埂上跑了起来,我们经常看到中间有一、两个孩子因为跑得太快而摔倒在地。 在我印象里,我的父母总是不在家,有时候是整个整个的晚上都只有我和哥哥两个人在 家里,门被锁着,我们出不去,只有在屋里将椅子什么的搬来搬去,然后就是两个人打架, 一打架我就吃亏,吃了亏就哭,我长时间地哭,等着我父母回来,让他们惩罚我哥哥。这是 我最疲倦的时候,我哭得声音都沙哑后,我的父母还没有回来,我只好睡着了。那时候我母 亲经常在医院值夜班,她傍晚时回来一下,在医院食堂卖了饭菜带回来让我们吃了以后,又 匆匆地去上班了。我父亲有时是几天见不着,母亲说他在手术室给病人动手术。我父亲经常 在我们睡着以后才回家,我们醒来之前又被叫走了。在我童年和少年时期,几乎每个晚上, 我都会在睡梦里听到楼下有人喊叫:“华医生,华医生……有急诊。”我哥哥到了上学的年 龄以*螅筒荒茉侔阉诩依铮乙惨虼说玫搅* 同样的解放。我哥哥脖子上挂着一把钥匙,背着书包,带上我开始了上学的生涯。他上课 时,我就在教室外一个人玩,他放学后就带着我回家。有几次他让我坐到课堂上去,和他坐 在一把椅子里听老师讲课。有一次一个女老师走过来把他批评了一通,说下次不准带着弟弟 来上课,我当时很害怕,他却是若无其事。过了几天,他又要把我带到课堂上去,我坚决不 去,我心里一想到那个女老师就怎么也不敢再去了。 我在念小学时,我的一些同学都说医院里的气味难闻,我和他们不一样,我喜欢闻酒精 和弗尔马林的气味。我从小是在医院的环境里长大的,我习惯那里的气息,我的父母和他们 的同事在下班时都要用酒精擦手,我也学会了用酒精洗手。 那时候,我一放学就是去医院,在医院的各个角落游来荡去的,一直到吃饭。我对从手 术室里提出来的一桶一桶血肉模糊的东西已经习以为常了,我父亲当时给我最突出的印象, 就是他从手术室里出来时的模样,他的胸前是斑斑的血迹,口罩挂在耳朵上,边走过来边脱 下沾满鲜血的手术手套。 我读小学四年级时,我们干脆搬到医院里住了,我家对面就是太平间,差不多隔几个晚 上我就会听到凄惨的哭声。那几年里我听够了哭喊的声音,各种不同的哭声,男的、女的、 老的、少的,我都听了不少。 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能听到两三次,我常常在睡梦里被吵醒;有时在白天也能看到死者 亲属在太平间门口嚎啕大哭的情景,我搬一把小凳坐在自己门口,看着他们一边哭一边互相 安慰。有几次因为好奇我还走过去看看死人,遗憾的是我没有看到过死人的脸,我看到的都 是被一块布盖住的死人,只有一次我看到一只露出来的手,那手很瘦,微微弯曲着,看上去 灰白,还有些发青。 应该说我小时候不怕看到死人,对太平间也没有丝毫恐惧,到了夏天最为炎热的时候, 我喜欢一个人呆在太平间里,那用水泥砌成的床非常凉快。在我记忆中的太平间总是一尘不 染,四周是很高的树木,里面有一扇气窗永远打开着,在夏天时,外面的树枝和树叶会从那 里伸进来。 当时我唯一的恐惧是在黑夜里,看到月光照耀中的树梢,尖细树梢在月光里闪闪发亮, 伸向空中,这情景每次都让我发抖,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之我一看到它就害怕。我在 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应该是1973年,县里的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我父亲为我和哥哥弄 了一张借书证,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阅读小说了,尤其是长篇小说。我把那个时代所有的作 品几乎都读了一遍,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牛田洋》、《虹南作战 史》、《新桥》、《矿山风云》、《飞雪迎春》、《闪闪的红星》……当时我最喜欢的书是 《闪闪的红星》,然后是《矿山风云》。 在阅读这些枯燥乏味的书籍的同时,我迷恋上了街道上的大字报,那时候我已经在念中 学了,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要在那些大字报前消磨一个来小时。到了70年代中期, 所有的大字报说穿了都是人身攻击,我看着这些我都认识都知道的人,怎样用恶毒的语言互 相谩骂,互相造谣中伤对方。有追根寻源挖祖坟的,也有编造色情故事,同时还会配上漫 画,漫画的内容就更加广泛了,什么都有,甚至连交媾的动作都会画出来。 在大字报的时代,人的想象力被最大限度的发掘了出来,文学的一切手段都得到了发 挥,什么虚构、夸张、比喻、讽刺……应有尽有。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文学,在大街上,在 越贴越厚的大字报前,我开始喜欢文学了。 当我真正开始写作时,我是一名牙医了。我中学毕业以后,进了镇上的卫生院,当起了 牙科医生,我的同学都进了工厂,我没进工厂进了卫生院,完全是我父亲一手安排的,他希 望我也一辈子从医。 后来,我在卫生学校学习了一年,这一年使我极其难受,尤其是生理课,肌肉、神经、 器官的位置都得背诵下来,过于呆板的学习让我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开始反感。我喜欢的是比 较自由的工作,可以有想象力,可以发挥,可以随心所欲。可是当一名医生,严格说我从来 没有成为过真正的医生,就是有职称的医生,当医只能一是一、二是二,没法把心脏想象在 大腿里面,也不能将牙齿和脚趾混同起来,这种工作太严格了,我觉得自己不适合。 还有一点就是我难以适应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准时上班,准时下班,这太难受了。所以 我最早从事写作时的动机,很大程度是为了摆脱自己所处的环境。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 能够进入县文化馆,我看到文化馆的人大多懒懒散散,我觉得他们的工作对我倒是很合适 的。于是我开始写作了,而且很勤奋。 写作使我干了五年的牙医以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县文化馆,后来的一切变化都和写作 有关,包括我离开海盐到了嘉兴,又离开嘉兴来到北京。 虽然我人离开了海盐,但我的写作不会离开那里。我在海盐生活了差不多有三十年,我 熟悉那里的一切,在我成长的时候,我也看到了街道的成长,河流的成长。那里的每个角落 我都能在脑子里找到,那里的方言在我自言自语时会脱口而出。我过去的灵感都来自于那 里,今后的灵感也会从那里产生。 现在,我在北京的寓所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要求写这篇自传时,想起了几年 前的一件事,那时我刚到县文化馆工作,我去杭州参加一个文学笔会期间,曾经去看望黄源 老先生,当时年近八十的黄老先生知道他家乡海盐出了一个写小说的年轻作家后,曾给我来 过一封信,对我进行了一番鼓励,并要我去杭州时别忘了去看望他。 我如约前往。黄老先生很高兴,他问我家住在海盐什么地方?我告诉他住在医院宿舍 里。他问我医院在哪里?我说在电影院西边。他又问电影院在哪里?我说在海盐中学旁边。 他问海盐中学又在哪里? 我们两个人这样的对话进行了很久,他说了一些地名我也不知道,直到我起身告辞时, 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双方都知道的地名。同样一个海盐,在黄源老先生那里,和在我这里成了 两个完全不同的记忆。 我在想,再过四十年,如果有一个从海盐来的年轻人,和我坐在一起谈论海盐时,也会 出现这样的情况。 ┌───────┐ www.yctxt.org 免费TXT小说下载 └───────┘ 更多TXT小说下载请访问:http://www.yctxt.org